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玲 《生活教育》2012,(17):5-7
暑假期间,许多大学生选择利用假期进行支教。然而,这样的短期支教究竟效果如何?带着这个疑惑,笔者近日对在宁高校的几支支教小组的支教活动进行调研发现,一方面是支教大学生的积极热情和受教学生对支教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却是受教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假期支教的顾虑与担忧,真可谓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相似文献   

2.
孙婧 《成人教育》2011,(6):83-84
现在,大学生支教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其中,短期支教因时间要求较为灵活,条件要求更为宽松,从而更适于在校学生参与,成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经常选择的项目。但是,正是由于支教时间过短,导致了效果不佳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文章将大学生短期支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对策,旨在促进大学生支教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大学生支教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志愿活动,旨在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教学落后的现状。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社会舆论等客观环境的变化,1~3个月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明显增多,参与支教活动的心理动机也日趋复杂,对于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笔者就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回收率91.6%。结果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改善落后地区教育现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分析改进,以真正实现短期支教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自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开展以来,高校志愿者在支教活动中辛勤付出,为教育资源均衡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从实践中认识到短期支教活动仍存在着诸多缺陷,尤其是短期支教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得许多原本应该良好发展的支教活动变得流于形式,效果甚差。本文通过对支教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基于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短期支教对策,希望能够为短期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支教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短期支教因时间要求较为灵活,条件要求更为宽松,从而更适于在校学生参与,成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经常选择的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月山支教项目已有四年的发展历程,本文立足已有经验,结合当地教育状况对贫困山区支教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开展云教室支持下的大学生网络支教不仅能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而且能规避大学生面对面短期支教的缺陷。文章通过访谈应用云教室进行授课的支教大学生,反思了云教室支持下大学生网络支教活动中的问题,包括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待完善、学校支持不足、支教大学生教学能力薄弱、教学设计部分环节缺失等等,并分别从教育管理机构、支教组织机构、农村地区学校和支教大学生四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大学生更好地应用云教室开展网络支教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调查,就支教生的选拔和指导、受教学校对支教生的管理、实习支教基地建设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引领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支教活动。  相似文献   

8.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短期支教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我们要认清支教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将支教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监管与执行,才能达到支教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短期支教背景、研究支教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促进大学生支教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为使短期支教形成长期有效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支教扶贫也得以进一步推进.宁波市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支教项目.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信息显示,接受调查的支教方教师经验丰富而且专业素养高,支教前的调研、沟通与培训开展得较为充分,支教方教师个人收获大,受教方和支教方教师均感满意,从整体上反映出被调研地区学前教育支教活动的质量高.针对目前我国支教项目在处理保证质量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如何使得支教活动符合受教方的实际需要,如何延续支教项目的 反思与改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支教项目尤其是民间组织的支教项目的 支持;支教组织者开展支教活动应加大前期的调研和培训工作,做到精准扶贫送教;实现支教活动与师资培养结合,要给更多的年轻教师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机会;积极推动支教方和受教方保持长期稳定的互助合作与互动交流;注重做好支教活动结束后的跟踪与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投身到短期义务支教的行列,渴望为国家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然而,也应看到短期支教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此,以山西南里乡支教为例,立足于支教实践活动中相关主体的独特视角,解读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海洋大学启明星支教队在对其支教地广东湛江、广东肇庆、广东云浮五间小学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通过树立正确的短期支教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做好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招募及选拔工作、完善反馈机制等方式,使大学生志愿者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端正志愿服务动机,并形成健全的支教组织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郭豆豆 《孩子天地》2016,(5):283+286
社会公益组织短期支教活动是支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人员组成的多样性和社会关注度的广泛性是其特有的优势。但是,社会公益组织短期支教活动也存在缺乏完善的后期回访系统等问题。本文以湖南省义仓公益暑期夏令营为例,浅谈社会公益组织短期支教活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德育对大学生成才至关重要,如何利用支教活动提高德育实践的有效性成为研究重点。大学生支教活动对大学生形成道德自律、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效果显著。但在支教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无保障、时间短且仓促、动机功利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支教活动德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支教活动德育实效性,必须从个人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加强德育实践,使在支教活动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春金 《科教导刊》2020,(2):162-163,173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社会大众对于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以一己之力帮助他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体察和思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参加短期支教项目。相较于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短期支教具有灵活性强,自我获得感高,能够深入了解支教的各个环节等优势。但它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支教者教学水平低,各方沟通不到位,长效反馈机制缺位等弊端。  相似文献   

15.
张欣  刘志方 《时代教育》2014,(9):295-296
将组织承诺理论引入我国高校大学生支教活动实效性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解决我国高校大学生在支教活动中存在的困难、提高支教类学生组织的管理水平可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思路和路径。跳出支教实践活动的困境,必须要从大学生个人、活动策划和组织管理三方面认真着手,提高大学生在支教活动中的组织承诺,进而提高支教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支教活动已渐成常态。假期支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支教地的教育发展,大学生来到贫困地区,缓解了当地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拓宽了支教地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参与支教的大学生,假期支教提供了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在“教”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所学知识,提高了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开阔了视野,适应社会中待人处事的方式。但假期支教也存在教学时数短、教学内容系统性、连贯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支教地和大学生志愿者均存在经济负担增加的情况,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引发部分志愿者的安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经验不足还会导致教学“供需”不对称。结合对150名参与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调研情况,阐述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支教组织和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质量,提出完善假期支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在短期支教中存在的安全方面、资金方面、支教者与支教地关系方面的几大问题;并给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校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可以实现支教者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共赢。大学生通过支教贫困地区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助于自身的快速成长。同时,在校大学生支教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是实现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有利于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走访调查,明确了贫困地区支教活动的真实现状、支教活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因大学生自身主客观因素、高校重视程度、各地政府支持力度与社会关注度等条件的影响,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面临诸多问题,但大学生假期支教对缓解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假期支教对留守儿童感恩意识、自尊心、进取心和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探索了大学生利用假期支教与留守儿童、高校、政府、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可能性,以期建立大学生假期支教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和城市社区义务支教活动的兴起,可以考虑改变传统的志愿服务单向输出模式,发挥师范类大学生义务支教和专业技能发展互利共生的优势,使师范类大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可以通过优化义务支教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过程管理、设计社区支教课程等举措,建立一种义务支教和专业技能发展的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