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以往心理学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将关注点转向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情绪,提倡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个体发展。文章在阐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元素,是当今时代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进行了探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新理念,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时效性,从而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让大学生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文章提出将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首先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培育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有特定内涵,但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面临诸多挑战。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奋斗精神,必须讲好党的奋斗故事,加强媒体舆论引导,增强青年奋斗本领,激活青年奋斗自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根本上是人精神的创新。现有的创新素质培养主要是以成果为导向的物质的创新,往往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丰富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内涵,为探索"积极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生群体基数逐年增长。研究生群体具有群体构成复杂化、培养方式专业化、压力来源多元化的特点,导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高校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多注消极情绪、缺乏对于积极情绪的培养。同时过多关注问题人格、缺乏对于积极人格的培育。文章重点关注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备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建构积极的组织系统,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严重创伤。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发展与积极预防相结合、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系统性等;其主要内容主要有:生命自主性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挫折教育等;其主要教育策略有:强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特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乐观的研究成果,为培养大学生的乐观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精神品质,建设技能型社会必然要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更是使命担当。当前,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积极观念缺失、体系不完善和有效培育实践缺乏等困境与挑战。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原则与策略为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从“知情意行”等四个维度入手,通过意识植入、体系深化和实践拓展等三维驱动,让学生做到“知其意、通其情、攻其难、坚其行”,最终育成具有“匠心、匠情、匠志、匠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高质量人才育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面对创业活动本身的风险,更要接受外部大环境的考验。考虑风险社会的外部因素,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杨娟 《学苑教育》2019,(2):15-15
教育作为促进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在注重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公民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有效策略,同时也符合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目标要求。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其中公民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促进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用影响深远,在这一视角下组建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及其路径。我们可以通过以积极体验增进为手段激发人性积极力量,以积极人格塑造为内容开发潜质能力,以积极文化营造为核心引导价值归属来落实积极心理学发掘个体内心美德和内在潜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并不局限于对学生技能培养与知识培养,更注重的是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提高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心理教育的关注来重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为高职教育的心理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作出及时干预解决,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研究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开展新时代高校心理教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人民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具有极高的契合性。思政教育者要把握这次特别的爱国教育契机,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使爱国教育更具时代性、感染力、说服力,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运用结构一功能法从素质的层次与类型分析出发,指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知识、能力、精神3个层次及善、真、美、实、特、强等6个方面素质。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提出了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肩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任务,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职业学校培育德育教师队伍职业精神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队伍积极职业精神培育路径创新应着重树立德育教师的崇高教育道德信仰;塑造积极职业情感,健康培育;挖掘德育教师职业外在积极特质,整体塑造;营造正态主体环境,立体化培育德育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也是现代人才输出思想的主要渠道。基于此,本文以服务与发展的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提供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而现实是,高校中劳动教育在“五育”中被边缘化、替代化、模糊化的现象日趋突出,不仅消解了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效能,更曲解了劳动教育的本质。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强化大学生自我能动效应,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切实推进新时代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国内外学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积极心理教育也逐渐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来。大学作为培养未来精英的摇篮,对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提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提高个体自身的幸福感,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运用综述法对正念水平和精神幸福感的概念、测量、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整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四个因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校企双方应该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然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工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