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彩莲 《大观周刊》2011,(27):136-136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与知识授受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受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注重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造力,通过双向互动的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与出版论坛暨2003新教材展示会”是第七届南宁学生用品交易会的系列活动之一,这些活动便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呈现给世人崭新的一页。 新教材,新血液。新教材,指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实验教材。新课标的要求相对过去的大纲发生了诸多的转变。其中,本质的转变在于教学重心的转移——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新课标教材的编写重心则——从为“教”服务,转变为为“学”服务。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设置理念与过去有许多不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康长运副主任认为,新课标追求每一个学生都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精选有利于孩子终生发  相似文献   

3.
汪琼 《大观周刊》2012,(46):394-394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4.
程志贵 《大观周刊》2012,(35):253-253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以更加高的热情学习数学,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47):389-389
“新课标”要求我们突破以往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利霞 《大观周刊》2012,(34):383-383
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古今中外永恒的教育理想。“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理想,也是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教学活动所应追求的教学境界。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意义上说,教是为了学、服务于学的。但是教决不能代替学,学习作为学习者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它以学习者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学习活动的指向学习者自身,因而学习活动是一种“返身型实践”。这意味着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自身的发展来体现。  相似文献   

7.
梁月红 《大观周刊》2011,(39):107-107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得从思想上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以“叹人为本”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主的师威观念。让每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氛围。  相似文献   

8.
李雄飞 《大观周刊》2012,(29):244-244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吃透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改变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重视课堂评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9.
浅议高校图书馆建筑人文关怀设计要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广泛,使人们对传播信息的媒体要求更加苛刻。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必须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应从选址的合理性、规模的科学性、布局的灵活性、系统的智能化、设施的人性化、空间的艺术性等要素出发,体现出人文关怀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银 《大观周刊》2013,(11):354-354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课标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也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田君辉 《大观周刊》2012,(32):223-224
《新课标》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做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互相启迪。为了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我多年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高职期待“全新案例教学”计算机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职计算机教材开发取得可喜成绩。但从教学实践来看,高职教材改革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教材的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破原有的教材组织形式。即打破学科体系,按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先了解学习任务再有目的地学习。这里,可采取整体组织形式和单元组织形式两种方式。单元组织形式,即首先引入教学案例,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通过学生已学的知识或已积累的经验具体分析、分解问题,并找出新问题的解决之策,构建本单元所学的新内容集,实现“够用为度”的目的。整体组织形式,即“先分后总”,在教材…  相似文献   

13.
马瑞兰 《大观周刊》2012,(40):180-181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更高的创新要求。在新课改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晓燕 《大观周刊》2013,(4):180-180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杨雪峰 《大观周刊》2011,(30):255-255,253
“学案导学”秉承新课程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理念.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陈海涛 《大观周刊》2012,(15):283-283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启动了课程教材改革,并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这对于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梅 《出版参考》2023,(7):48-51
本文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获奖教材为例,深入探讨优质教材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策略。重点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总结重庆出版社在教材创新、融合发展与实践育人方面的经验与启示,揭示获奖教材在实践性学习、数字化教育以及个性化学习与适应性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价值和作用体现,旨在为教育出版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打造更多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学生需求的优质教材,更好地助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伟国 《大观周刊》2012,(32):270-270
语文学习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去评价学生,对小学生学习评价应该以激励为宗旨。体现“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多元参与、促进发展”的功能,尽一切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改进自身的缺点,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9.
安素霞 《大观周刊》2011,(23):214-215
1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满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  相似文献   

20.
李海燕 《大观周刊》2012,(33):188-188
新课程.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新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放在教育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