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花卉图案的出现至今既保存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同时也传承了民族的灵魂和文化。因为服装是身体的必需品也是精神的需求品所以传统图案与服装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不可阻挡的艺术魅力。在服装艺术设计中是不能脱离传统图案的运用的,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民族就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清代自建立以来便以其封建帝国的强大统摄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清代宫廷服装的发展便是见证之一。本文就清代宫廷服装图案和色彩进行历史追溯,以便进一步理解其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发展演变过程中凝结成的特有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朝时期的服饰审美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交融的影响下,袒露化的服装款式、多样化的服装面料、绚丽多姿的服装色彩、具有祥瑞象征性的服装图案成为唐朝服饰审美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唐朝时期的服饰审美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交融的影响下,袒露化的服装款式、多样化的服装面料、绚丽多姿的服装色彩、具有祥瑞象征性的服装图案成为唐朝服饰审美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敦煌石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集合,敦煌图案设计艺术是这一集合中一朵博大精深的艺术奇葩。作为敦煌石窟建筑、壁画、塑像的重要装饰性构成要素,敦煌图案设计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图案设计艺术,敦煌艺术就是不完整的。本文拟探析敦煌图案设计艺术成就的形成过程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23,(8):29-31
<正>敦煌图案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装饰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其自身也具有独立的形态。本书从多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角度阐述了敦煌图案、纹样的表现、内涵和意义,并引申出敦煌图案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关系。过渡期:秀美精致隋朝从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只存续了短短的37年,却创造了非常辉煌的藻井装饰文化。这也是敦煌建窟最多的时期,为唐代敦煌洞窟壁画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中原政权的推动下,中原纹样大量涌入敦煌,与中亚风格相互融合,使敦煌石窟藻井纹样迎来了最为丰富且最具异域风采的独特时期。  相似文献   

7.
肖琳 《大观周刊》2012,(26):27-27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服装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流行的服装又占了服装中的主流,那么流行的服装中有那些特点,流行服装又有那些元素主成呢?那请向下看。  相似文献   

8.
当植物一旦成为植物图案,则演变为具有人文价值的艺术状态。这些留存在陶器、骨器、玉器上的植物图案可以得到长时期的保留,并融入人类的历史,于是,植物图案又成了记录人类生活的特殊符号,具有更加强烈的人文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飞 《兰台世界》2014,(3):132-133
当植物一旦成为植物图案,则演变为具有人文价值的艺术状态。这些留存在陶器、骨器、玉器上的植物图案可以得到长时期的保留,并融入人类的历史,于是,植物图案又成了记录人类生活的特殊符号,具有更加强烈的人文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陶冶 《云南档案》2020,(4):20-22
历史悠久的扎染扎染古称"绞缬(xié)",发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制作工艺"秦汉始有之",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晋,扎结纺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饰。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留下了精准的文献记载。唐代僧人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解释"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文"指花纹),此处的"缬"指的就是绞缬。  相似文献   

11.
薛阳 《大观周刊》2012,(47):49-49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在服装设计中,图案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雏菊花以其娇小玲珑,色彩和谐的特征以及其特有的君子风度和烂漫风采,日益受到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同时,搞好雏菊在服装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对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洁 《青年记者》2017,(17):117-118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角色,而服装海报的演变就是一部世界服装流行变化的编年史.在现代社会中,服装的宣传方式有很多种,最早最直接的宣传媒介就是服装海报,它记载着服装的发展与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经贸信息     
经贸信息今春流行服饰谁领风骚最近在巴黎举行的1995年春装展示会上,欧美各大纺织厂和服装设计师订货踊跃,并预示了今年春装的流行款式。从订货情况看,今年男女服装流行色将是鲜明的白色、米色和淡褐色,男深色服装中流行的颜色是靛青,女子服装中内色将较流行,如...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丽 《记者摇篮》2009,(7):101-101
文艺晚会好比一个大工程,从立项、策划、创意、主题思想、基调定位、风格样式的选择,到全篇的布局、整体的包装、灯光舞美的整体要求、LED彩幕在每个节目里的图案要求、服装、色彩、道具的设置、化妆的创新、音乐的创作、舞蹈品种及造型、串联的结构、新闻与艺术的合二为一等等诸多元素都要完成。无论什么样的主题都要有美的元素,有艺术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唐宋女性服饰在款式、色彩图案、整体造型上的对比研究,对两个朝代的女性服饰文化的转型和审美进行分析总结,唐代"错彩镂金"到宋代"芙蓉出水"的转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服装款式从大胆奇异走向礼仪规范、服装色彩图案从浓艳华美走向质朴素雅、整体造型从雍容华贵走向苗条婀娜。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与服饰流行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理论家李当岐教授曾提出,进入20世纪后,在工业化的进程下,流行不再局限于小规模的模仿现象,而朝着跨越地域、国界、阶层的局限,大规模、快速度地加速发展.此话揭示了时装流行原理的形成与大众传播有着密切关系.在大众传播进入20世纪以后,流行具有了新的特色.社会学家杨越千把这种服装中的流行称为“现代社会的流行”.日本著名流行分析家大内顺子在《流行与人》一书中指出,“流行似乎每五年就发生一次大变革,这好像和人类社会具有的持续力有关,大概人们也一定每个五年就要求时代有一种什么时代变化,而巧妙记录这些变化的时装就以各种新的样式表现出来.可见流行与时代息息相通”①.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古代服饰艺术核心内容之一的服饰图案,在服饰工艺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艺术工艺为探讨视角,分析宋代服饰图案艺术工艺的造型与色彩,寓意与标志性,并就宋代服饰图案的审美观念进行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家具发展史上,明朝属于家具史上的黄金时期。中国家具艺术到了明代已经进入了鼎盛阶段,明代家具的艺术风格是历朝历代无法比拟的。明代家具图案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古典家具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唐宋女性服饰在款式、色彩图案、整体造型上的对比研究,对两个朝代的女性服饰文化的转型和审美进行分析总结,唐代“错彩镂金”到宋代“芙蓉出水”的转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服装款式从大胆奇异走向礼仪规范、服装色彩图案从浓艳华美走向质朴素雅、整体造型从雍容华贵走向苗条婀娜.  相似文献   

20.
如今,人们对服装的穿着不再仅仅停留在实用的价值上,而开始体味服装给人带来的美学和精神文化的享受,而服装的流行是反映与之相对应的社会阶段人们对服装美学的一种品位和精神文化的追求。本文通过对服装流行的定义、要素、周期、传播等各方面的解析,以期人们对天天发生在自己身边而又抽象、神秘的服装流行能有一个知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