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档案利用权,为档案利用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档案利用法律关系中,档案馆的性质影响到档案利用权的性质确定。在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中,档案馆可以认定为公法人,具有行政法上公物的法律性质;档案利用者可以分为公共组织的单位和作为私主体的单位与个人,前者的档案利用权属于作为公务利用,而后者的档案利用权具有主观公权利属性。当档案利用主体认为其利用权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复议和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个体生活方式和权利救济手段的“元创新”和“微变革”,也推动了公众对乡村病患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以乡村病患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弱势群体的媒介救助现象入手,在研究已有私力救济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分析私力救济对乡村病患这一特殊群体的纾困作用。研究发现,水滴筹平台从接触—使用—效果—未来影响四个方面对乡村病患群体产生了实质性的纾困作用。同时,问题作为纾困路径的衍生物依旧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平台和患者应携手共克难题。  相似文献   

3.
廖灿 《大观周刊》2012,(6):21-21,12
摘要:正当防卫是阻却犯罪的事由,是公民进行私力救济的一项重要权利,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实施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构成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就是关键。而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防卫限度的把握,只要超过这一限度就会使正当防卫转化为防卫过当。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社交网站上,公与私、个体与职业之间的界限有些模糊,但是职业媒体人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边界是清晰的。虽然,言论自由是公民的自然权利,但当行使该项权利的公民个人具有了某种职业或职务属性的时候,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它不再是单纯的言论自由问题,而变成了职业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霞 《大观周刊》2011,(32):41-41,62
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可诉,是我国行政法学界长期以来热议的焦点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大都对内部行政行为规定了一定的司法审查程序,体现了司法最终救济的原则。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符合“有权利必有救济”的现代法治原则。本文将从现行规定的不足、历史背景及司法救济的必要性等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新闻救济     
本文以"救济"为中心视角,试图论证新闻报道作为救济手段的可行性和在我国当下的必要性。并且试图从权利本身的性质类型着眼,研讨新闻救济应有的启动程序和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7.
道教典籍数量庞大,我国历代官私书目中收录的大量道教典籍,从分类方法和著录范围乃至著录旨趣上,与道经目录都有很大不同;历代官私书目之间在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古代官私书目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道教典籍的发展演变和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8.
李晓燕 《大观周刊》2011,(43):19-19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作为民事执行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障执行程序的合法进行。规范法院执行行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于2007年修订后,在执行救济制度上有了很大进步,本文拟就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军 《新闻与写作》2006,(11):46-46
1.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提请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检察院只能批准逮捕而非决定逮捕 检察院只有对自己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才有权决定逮捕。如:“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决定将孙某逮捕.”敲诈勒索罪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范围.不属于检察院立案侦查的范围.因此.这句话应改为:“检察院以涉嫌敲诈勒索罪批准将孙某逮捕。”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并自今年4月1日起试行。这样一件相当专门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文件,却在新闻传媒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在90年代曾经有一个司法解释,规定未经当事人同意的录音一律没有证明的效力,而这个新的司法解释在涉及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中不再以是否征得本人同意为界限,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林沁 《大观周刊》2012,(48):47-47
本文讨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进行,研究该制度的现状,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起源及变演角度,研究该理论对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影响和启示,提出构想,更好地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基础研究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辰 《编辑之友》1996,(1):40-41
编辑学基础研究二题刘辰【合肥】编辑学之成立科学就是系统的知识,建立一门科学就是建立一门系统的知识。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起科学,那就必然首先能够准确地规定出没有任何一门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学科的界限就分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度不单是计量单位,它还有哲学层面的含义:表示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的界限.在这种界限内,量的增减不反映质的变化,但一旦超过这一界限,就将改变原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贾姝 《档案时空》2003,(6):13-14
档案信息网站作为网络参与角色 之一,其所提供的内容不仅仅包括自身拥有的,也包括其他媒体、网络用户提供的信息或者材料,且即使是其自身拥有的信息、材料,也因来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著作权状态,因此,档案信息网站不得不在提供用户利用服务的同时,维护其著作权,也不得不在著作权法保护不力的压力下寻求其他途径,这其中,尤以来自于档案信息网站自身的主动地自我保护——私力救济方式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5.
场所作为一种空间界限,不仅具有地理意义,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清末民初的哈同花园作为沪上私园之首,其特殊的场所空间吸引着众多阶层。它从最初的私人专用,拓展为政治要人聚会之地、文人雅士交往之所和慈善救济筹款之处。花园的空间布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行为活动的同时,又塑造着花园空间中的场所精神。这种场所精神是人与空间长期互动的结果,它在历史积淀中形成,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与演变。通过吉光片羽的诗词、楹联和叙事文学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探索清末民初园中之人对花园场所精神的感知,还能更好地理解现存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6.
平台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角色愈加凸显,其基于技术优势和法律赋权形成的网络信息内容规制私权力,行使了原本由国家行使的权力。本文着眼于网络平台信息内容治理实践,探讨国家公权力与平台私权力、平台私权力与用户权利之间的关系,试图厘清平台信息内容规制的权责边界,寻求网络私人规制与公共治理中的权利保障与治理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出为了实现网络良法善治,应当清晰界定平台的信息内容管理义务,防止平台履行义务中的任意加码或减量,限制平台私权力任性;实现平台内容审核处理的透明、可责和正当程序,规范平台的信息内容处置行为,推进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中国特色网络治理模式下的“个人-平台-政府”三元规制结构的均衡协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有些表现为新闻官司,其中最多的是民事纠纷,当然也有刑事的、行政的、经济的,从我搞的专业-一刑法学的角度来看,有些问题值得重视。从新闻报道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记者、编辑的法制水平不能适应需要,讲法律问题外行话太多、界限不清,这样的例子在电视、报纸、刊物、广播中屡见不鲜。如: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问题。人权问题涵义广泛,涉及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究竟是属民事问题还是属刑事问题,由于触犯法律的性质不同.处罚也自然不同。这两者都违法,但不一定都构成叙罪。就拿诽谤来说,是否一有…  相似文献   

18.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实用主义作用下.“医闹”成了一个新兴“职业”,而其“私力救济式”的实质反而被遮蔽。随着公安部门的强力介入,这种实用主义“维权”将更加陷于两难  相似文献   

19.
由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报的报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个局限又形成了一个“绝对界限”,只反映本企业内部的事情,同外部“无缘”。这样下去,企业报道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那么,企业报道如何突破本企业范围,把“绝对界限”变为“相对界限”,把“单一服务”变为“多向服务”? 一、要有宏观意识,突破本企业界限才有可能性。所谓宏观意识,就是指所要报道的主题,是否抓住了大题材,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宏观上分析和衡量主题的新闻价值及其影响程度,不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7):17-23
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传播内容侵害自然人和法人名誉权的现象此起彼伏。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公司等诉葛甲案为切入点,针对赔礼道歉法律责任的在理论上的争议和司法实践中的不足进行了进行了相关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就法人名誉权的权利性质和救济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指出法人名誉权的救济应基于财产责任方式的基础上,将"区分事实与意见"的规则就如何运用在法人名誉权案中进行了探讨,提出赔礼道歉不适于作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单独责任方式,但可有条件地成为处理该类纠纷案的一项辅助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