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广明 《大观周刊》2011,(31):63-63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促使学生主动地感知事物,并使注意力持久、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记忆牢固、意志坚强、情绪高涨。总之,兴趣使学生学习活动变得有生气、有成效。那么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赵永新 《大观周刊》2011,(43):146-146
“整体感知”是人脑对某一类事物综合的反应过程.是对学生大脑直接刺激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复杂的认识都离不开感知提供的材料.只有感知材料十分丰富时.才能形成事物的概念和理论。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建立事物的最初印象.是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蓉 《大观周刊》2011,(35):121-121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娟 《大观周刊》2012,(51):379-380
我们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讲点知识.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地理事物、现象及蕴含于其中的规律,进而认识到这些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界许多同仁密切关注和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白明艳 《大观周刊》2011,(18):238-238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便可以对事物作初步的分类,比较法,就是用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各学科通常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的各个抽象定义、逻辑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牢固记忆.促进数学学习的进度和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尚显荣 《大观周刊》2012,(8):252-252
愉快教学是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含有“愉快”因素上下功夫,或把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说有唱、欢跳拍手或采用新鲜有趣的实验演示,或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或带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接触活生生的事物。这样有静有动、有内有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集中精力学习。  相似文献   

7.
崔海峰 《大观周刊》2012,(29):264-264
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吴凤娟 《大观周刊》2013,(9):109-109
怎么样才能使小学生写好作文?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发现自己的身边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小”和“事物”,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事物。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不断发掘,现在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9.
黎永洋 《大观周刊》2012,(11):212-21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旨指数学生活化,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群 《大观周刊》2013,(12):189-189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来对待。愉快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消除上课的紧张感,缓解小学生对数学的消极情绪,缓解学习疲劳,从而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经历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愉快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事物或知识通过感觉器观直接感知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知识的反映,是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对书本文字语言的阅读,课堂中听老师讲授等过程刺激于大脑的形象思维结果。 理解是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本质及联系思维活动过程,是记忆和思维活动的继续和深入,是把记忆中感受接收所贮存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整理的过程,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深刻化、本质化。  相似文献   

12.
杨建 《大观周刊》2012,(44):232-232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一个成功的教学情景,能把学生引入到所提的问题当中去,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设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于海燕 《兰台世界》2006,(10):14-15
“创新”一词从字面上看,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与发明、新的思想与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等方面。档案实验教学作为档案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在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诸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档案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注重创新意识培养,使学生想创新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外化的行为表现。所谓创新意识,就是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意识。对学生来说其创新意识又通常表现为异想天…  相似文献   

14.
陈瑞燕 《大观周刊》2011,(24):87-88
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学生自我启发的基础上,完成教师的主导讲授,即运用课本插图和教师收集或制作的图片、图表、录制的音乐及编排的课本剧等作为教学媒体,有机配合生动的语言和姿态,再现或创设出一种合理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去理解课本中的概念、事物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能以形象、有趣、活泼的方式使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常雪梅 《大观周刊》2012,(26):161-161
1. 从着重培养学生兴趣着手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标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活起来。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展注意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田初 《大观周刊》2010,(37):80-80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偏远山区小学信息闭塞,思路狭窄,尤其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缺乏积极的指导,学生一听作文心理就害怕。我们只有借图画启发联想,练词造句;组织活动,实地观察,练说学写;结合课文,指导仿写,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肖雪玲 《大观周刊》2012,(30):227-22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低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处在于语言、智力、思维逐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言的丰富,智力的发展,思维的拓展,为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创设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指出,第一学段的写话应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学生写话,源于对生活的感受、体验、思考与表达,是有感而发,是“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8.
张红芹 《大观周刊》2013,(8):257-257
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变换学习方式和思雏方法,不断引起有意和无意注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平时多了解学生情况,掌握他们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注意搜集其他学科、常见文学作品中与物理概念有联系的内容,教学中信手拈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剖析学生熟知事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宋晓晨 《大观周刊》2011,(46):75-75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养成创新精神的一大要素,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田娅 《大观周刊》2012,(26):207-207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儿童生活的一大转折,心理和生活行为方面存在一些特征:1无意的注意性,2观察事物的随意性大,3自觉性差,4对事物思维逻辑和实践能力差。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推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一、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