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在成为“学生“之前,首先是一个人。学生作为一个人具有以下根本特性:理性、自由性、文化性、自为性等。教育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根据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特性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现实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忽视教育生活中的人,因为对人来说,"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不断进行的"过程".因此,作为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教育过程本身就具有自足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教育的工具性,更强调教育的人文功能--关注人的生存,使人成为人.教育不仅仅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知识,更要"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真实"的眼睛看学生.  相似文献   

4.
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传统体育教学,受"体质教育思想"、"技能教育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运动的认知和身体练习过程,而忽视学生达成的心理健康目标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及兴趣.  相似文献   

5.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德育工作者,与"问题"学生谈话,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如何让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使谈话更具人文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这是一门很值得探究的学问.俗话说得好:一句话可以使人跳,一句话同样可以使人笑.谈话艺术对于一个教育工作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建构"三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主要指职业院校教师顺利完成所从事的活动,以及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力量.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具有时代特征,可从三个层次来建构,即"三步曲".一是指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一个自我主体的、具有完整人格的普通人应具有的生存素质,即"现代人的素质";二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社会发展所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有的素质,即"职业人的素质";三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其功能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即"专业人的素质".本文试着从这三方面来阐述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建构.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一词在生物学领域特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而"文化生态"是指教师、学生之间在精神、心理、情感、价值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文化生态"的核心,是良好教育的内在因素.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所以,"文化生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效果.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笔者多年来就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和谐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的追求.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或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式.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和谐的课堂能够让这些80%的在校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和智慧.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战场,更应该是"和谐"的.如何建立一个和谐课堂,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人"入手,去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推广者周弘老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的心灵看到生命的光明,为孩子建立一个心灵的家园."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具有受暗示性,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教师应努力营造暗示的氛围、平台,有效诱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决定人生幸福和生命质量的个人内在智能构建不断扩容、积极强化.探索长期运用"幸福账本"是构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之一,追溯"幸福账本"成为落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家园"的行走轨迹.  相似文献   

10.
张光连 《文教资料》2008,(32):117-118
教育是"心"的教育,只有教育者是一个有"心"人,才能教好学生,才能为社会培育出"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以往学校教育的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关注学生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呼之而出,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并从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把我们以往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模糊观念逐步清晰起来.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培养人、塑造人更应充分关注那些智障学生,以下结合奉贤区惠敏学校的智障学生教育实践,就"三生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新课程理念已得到公认.当前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由此可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已成为当今教育高度关注的话题,目前的"小班化"学校因为每班学生数在28人以内,"每一个"的教育有了良好的实施条件,如何真正发展"小班每一个",笔者学校通过初步实践,认为抓实"五个百分百"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成人教育范畴中的"成人"具有三重意蕴.首先,它是面向成人、为了成人的教育,这是成人教育范畴由以存在的对象所指;其次,它也是成为"人"的教育.使成人学习者学会成"人"的教育,成"人"构成了成人教育范畴的目标指向;第三,它亦是使成人学习者"成为"一个人的教育--即"成"人的教育,这是成人教育范畴的过程属性."成人"的三重性是理解成人教育范畴的逻辑前提.成人教育研究和实践必须紧紧围绕着"成人"、成"人"、"成"人的三重特性,才能使成人教育真正体现自身的独特性与"合法性",才能使关于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筹划取得符合自身特性与运行机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的企业管理迎来第二次革命,即以"人性化"为标志的管理创新时代.人性管理通过对人的重视、对人的发展的强调,把人及其自我实现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职工教育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人性化"管理创新浪潮中,由此派生的"个性化"教育,将成为职工教育中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朱尚华 《教育与职业》2007,(20):166-167
人文教育以人的人文精神或人文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关注人的个体性、健康情感和终极信仰的培育;大学人文教育既要依靠"显性课程"作用的发挥,更要依赖于校园的文化氛围、组织活动、物质环境等"隐性课程"的开发.作为一种专业化的"人文教育",培养出来的对象应具有更高境界的人文素养、具备人文科学研究和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必须"以人为本".具体到学校,就必须"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界一直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本文认为,简单地讲"做人"是不够的,关键是"做"什么样的人.在迈向民主化与法治化的今日中国,所谓"做人",应该是做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合格的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9.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访.学生的一个"带信"或老师的一个电话,家长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倾听老师的"高论".教师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命令似的校访--"传唤",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20.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首过往,展望未来,"以生为本"教育思想是束光,从理念到实践,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熠熠生辉. 以生为本,是基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培育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育的根本. 以生为本,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诉求.以生为本既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更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保障学生权益";《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让义务教育有保障.国家还对中小学生近视、校园欺凌、携带手机、必要睡眠时间等问题进行了防控和规范,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