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该体系具有法制化、多元化、融合性、平衡性等特点。我国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应借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积极因素,完善法律与政策环境,建立社会问责制度;建立灵活的评估指标体系,吸纳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评价;引入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建立内部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策评估问题。从宏观层面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主要指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它包括政府评估、质量认证和大学排名等。根据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认可型评估和认证型评估。从问责制的视角看,中国实施的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实质上是一种政府对高校的问责制度安排,属于行政问责。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被认为"一般",基本上被认可,但改进空间巨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社会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法国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导向、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以建构主义范式为理念、遵循公共治理逻辑、具有社会问责的特征。根据高等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师生发展和大学自身发展程度的质量标准,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比较高。我国应借鉴法国的积极因素,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明确高校是质量责任主体,提高高校在评估过程的主动性,提高评估过程透明度和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事关高等教育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市场信息收集机制、确立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持续改善教育流程和发挥高校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的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市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问责作为一种有限理性的制度行为,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制度供给不足、问责路径依赖、管理主义盛行和工具理性偏向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的作用范围及能力大小。问责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把问责自身的合程序性作为问责能力的判断标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能力需要加强问责规制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社会公共问责结构,构建高校为主体的问责机制,以及回归教育性问责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从商业领域到公共领域,再到教育领域,"问责"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高等教育问责可以分为内部问责和外部问责、社会问责与行政问责两大类。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比较注重问责主体的多元化,逐步由单一问责向多元问责转变,但仍然以政府的行政问责和高等学校的内部问责为主。通过加强高等教育问责,能够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使得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重建社会对高校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大学自治为主、内外控制有机结合,因而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已非常成熟。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代表进行案例剖析,总结得出英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五大特点:以科学完备的机制为基础,以有效的持续改进为目标,覆盖全面完整的学业类型,兼顾学生参与广度与深度,注重数据信息的有力支撑。结合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情况,主要提出六条借鉴与启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体系结构;完善政策制度,压实责任主体;重在持续改进,强化跟进机制;注重全面保障,构建质量文化;深化学生参与,关注学生体验;健全数据支撑,增强公开问责。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问责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不同的问责主体决定了高等教育中的多元问责形式,主要包括官僚问责、专业问责和市场问责。官僚问责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式问责,专业问责则关注同行评估和教师群体对大学质量的贡献,市场问责强调学生和社会需求对大学办学的反馈机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问责机制,本科教学评估正在进行第二轮的审核评估。公众对大学的信任需要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问责机制,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审核评估在现实中仍然面临着挑战,这与当前大学学术管理制度有关,本科教学渐渐丧失了功能发挥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问责机制呈现出专业问责不断退化的现象,但坚持大学的主体性与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共识仍然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审核评估强调的同行评估和大学自我丈量,呈现出中国高等教育问责主动融合专业问责和市场问责的趋势。在多重的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下,重塑学术人员的专业自信不仅需要外力驱使,更需要从根本上构建赋权于学术人员生长的环境和制度。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不断深入也是与中国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和聘任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去行政化、教授治学、学生在学体验调查等实践均是对完善问责制度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继而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学生学习成果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质量也始终是衡量学生学习的最终落脚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社会、家长和学生各方日益重视对高校办学质量的问责。在这种问责背景下,高校不得不通过教育质量评估的方式向政府及社会大众提交答复。学生学习成果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学校应对外界问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省应根据相关原则建立“政府宏观监管,高校自我保证,中介评价服务,社会参与监督”的内外并举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尽快组建省级教育质量保障主管机构和不同性质的教育评价机构。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采用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评价、质量认证四种方式对高等院校实行质量监控。在其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总体谋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逐渐完善,滚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76所、在校生476.68万人,分别占全国高校及其在校生总数的28.66%和21.35%,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始终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鉴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经费来源、学校管理体制、单位属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因此构建一个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有必要且十分迫切。建议该体系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民办高校许可证评估、校外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定期进行民办高校质量评估、民办高校建立内部教育质量评估系统进行自评,从而形成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学校自评的合力,以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因此,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并在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制度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从整体上提升铺导员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确保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效管理,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闫艳 《江苏高教》2020,(4):64-67
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当地多样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迫切需要建构完善的具有地方色彩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文章首先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从动态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并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入手,以地方政府的评价来促进整体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角度,呈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择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因而,要培养出既最大限度地具有符合学生生涯志趣的就业和长期发展的素质、知识与能力,又符合社会行业认可的优质人才,在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时应该处理好八个关系,理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根据专业的特点精心策划、精密设计、精细实施,才能在基础的环节上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思想认识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教学实施保障体系、市场反馈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该保障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围绕高等教育质量所形成的理念、信念、价值及由此所衍生和发展起来的相关制度、行为、惯习、物化载体等的有机体。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高校是质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主体,师生是质量文化的直接创造者,质量评估和认证是质量文化创新发展的推进器。质量文化建设是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高教界面对社会关切的有效回应,是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显示屏"。加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质量价值,打造基于高校的质量文化建设组织体系,构建内外结合、合作共治的质量保障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加拿大,高等教育已有350年历史积淀。其融多种模式于一体、以公立教育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制化推进、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地方分权体制、合作教育的后来居上、结构严谨的立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高等教育的多元文化特质、对大学排名工作的重视、通过国家创新战略吸引高端人才的新世纪举措等10大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在打造有中国(安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加强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加速高端人才引进、深化拓展产学研合作诸方面,都给安徽正在建设中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教育创新模式。办好五年制高职的关键在于突出其学制优势、生活优势、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专业设置优势,在目标定位上,注重学生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基于当前的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状况而言,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可从构建“四维耦合”的培养策略体系出发,重视能力发展,着重提高个人素质;结合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搭建学校平台,创新教育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发挥青年的优势作用;提升培养的科学性,推动培养体系的系统建设。培养高职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绝对信心。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等教育在质量保障方面形成了认证机构认证、院校内部保障、社会评价、政府监督“四位一体”的比较健全、运行良好的体制机制。借鉴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我国应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支持独立的评估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评估标准开展分类评估,建立健全院校自我评估的机制,建立开放的高等教育数据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评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