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娜,七乘九是多少?”安娜的脑海里响起吹毛求疵先生的声音,“注意!七乘九是多少?”“六十多吧。”安娜一边跟着爸爸逛百货商店,一边小声对自己说。吹毛求疵先生绝对是全校最凶的老师。每一个人都这么说。而明天,又开学了,安娜将会在吹毛求疵先生班里。  相似文献   

2.
没有镜子,看到自己的分身198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伦敦的安娜夫人在料理完丈夫的葬礼后同到家,刚打开门就发现一个“陌生”女子站在她面前,安娜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赶忙打开灯,但那个女子还在她面前笑吟吟地站着,并没有走开的意思。那女子穿着与安娜一样的上衣,戴着与她一样的帽子,蒙着一样的面纱,看上去竟与安娜一模一样。安娜有些惊慌,她尽力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摘去帽子,卸去面纱。眼前的女子也模仿她做了同样的动作。一种恐惧感涌上了安娜的心头,她不由自主地去窥视那女子的脸,结果却像照镜子似的,那女子的脸与自己的竟分毫不差。安娜伸出手去摸那女  相似文献   

3.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说,凝视无处不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最终的悲剧命运来源即是她无法摆脱的"囚牢"——社会群体、卡列宁和渥伦斯基对她的凝视。在这两种凝视之下,安娜的个体本性处处受到压制,即使在新思潮的激荡下,鼓起了勇气进行反抗,但反抗始终不彻底,最终安娜成为了凝视下的受害者,走向了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正>晚饭后,安娜走进艾达姆的房间。艾达姆的眼睛不由得一亮。安娜一言不发,但这并不代表她不爱艾达姆。他们都失去了他们深爱的人。在所有的日子当中,今天是最难过的一天。艾达姆知道她的感受。他的心也很悲痛。安娜站在门口。艾达姆示意她坐到他身边来。安娜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移动了脚步。安娜在沙发的另一端坐了下来。艾达姆迅速挪动身体,靠近了她,但是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房间里出现了一会儿尴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创始人是安娜·贾维斯。安娜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1905年在她母亲去世时,安娜悲痛欲绝。为了完成母  相似文献   

7.
安娜的悲剧,以往学界都归结为外在原因:一是丈夫卡列宁的虚伪与冷酷;二是情人伏伦斯基的戏弄与抛弃;三是上流社会的无情迫害。其实不然,真正促使安娜卧轨自杀的是她背负的"红字"——内心道德的自觉,良知的觉悟。在灵与肉的搏斗中,安娜最终不堪忍受道德自觉的痛苦,良知觉悟的折磨。她卧轨是一种自觉的选择:世界上有比爱情更重要的,是罪孽、负罪感。  相似文献   

8.
到曼哈顿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刚好他那上初中的女儿安娜在家。 我与安娜聊起了她未来的选择,她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她希望将来学医,而且希望学儿科。  相似文献   

9.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当她不顾丈夫的威胁,公然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结合在一起时,整个上流社会就一起向她施加种种可怕的侮辱和非难。但花花公子渥伦斯基却背叛了她。于是她以自杀的方式向这个社会提出了最严正的抗议。安娜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当时俄国社会自身的逻辑,托翁对这一过程准确客观的描述,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先进的创作方法的成功运用,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都说天使是天堂里最快乐的使者,可以像凡世间的孩童一样无忧无虑。那么波莉·安娜就一定是她们的化身了--放下《波莉·安娜》,我这样想着。她活泼、热情,她用自己的快乐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镇上有名的寡言者--约翰·潘德莱顿和向来对人冷冰冰的波莉·安娜的姨妈。她总在教人们玩一个"游戏",或许应该把它称为"寻找快乐",那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游戏,真正学会时,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保持十分愉快的心情--无论外界的因素给我们带来多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她叫安娜,恐山安娜。她的孤傲让我想起雪莲的高洁。][她叫安娜,恐山安娜。她的另一面让我看到雪莲的华美。][安娜。恐山安娜。叶。麻仓叶。雪莲在风里开放,会不会有微笑?]那是什么时候呢?什么样的地点?天空里有一望无际的澄蓝吗?空气里弥漫过雨过天晴的味道吗?记不得了。我只知道,那一天,我在某本资讯志上喜欢了一个女生。有及肩的金色头  相似文献   

12.
李希贵 《湖南教育》2007,(10):45-46
到曼哈顿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刚好他那上初中的女儿安娜在家. 我与安娜聊起了她未来的选择,她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她希望将来学医,而且希望学儿科.  相似文献   

13.
一天晚上,安娜在自己的房间发现了一个小矮人。他可真小,算上他头上戴的紫色尖顶软帽也超不过安娜小手指的指甲盖大小!小矮人在说话,但他的声音太小了。安娜为了听清他到底在说什么,就把他放到自己左耳朵眼旁边。只听见小矮人哭喊道:“你疯啦?知道吗,我有恐高症!”小矮人很怕从安娜的耳朵上掉下来摔个粉身碎骨,就用小指甲死死抠住安娜的耳朵。这可痛坏了安娜,她尖叫着,疯了一样地甩头,想把小矮人从耳朵上甩掉。但她没能把小矮人从耳朵上甩下去,反倒把他甩进了耳朵里,小矮人完完全全地掉进了她的耳朵里!安娜尖叫着用手指在耳朵眼里掏来挖去,…  相似文献   

14.
那母女俩到家后已经是新年的晚上了,安娜的母亲对她说:“安娜,你现在出去给我找一篮子松百合去。”“啊,一篮子松百合?可是现在哪里有什么松百合呀!”“女王陛下发告示找松百合,那一定是有了,而且找到松百合的人,还可以得到一篮子金币呢!”说着,那心狠手辣的母女俩诡秘地笑了起来,安娜苦苦求饶,可继母哪能放过她呢?安娜走在黑暗的森林里,想着:“爸爸妈妈,请你们帮帮我吧!”走着走着,安娜被冻得昏了过去。不久后,安娜醒了过来,她坚强地爬起来继续走。而此时,她那狠毒的继母和妹妹正在暖暖的屋子里,说:“如果她冻死在…  相似文献   

15.
放弃第五代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安娜·斯宾塞传奇一生的重点,仅把目光放在她的情爱故事上,想必是索尔·迪勃导演的这部传记片《公爵夫人》最不明智的地方。制作者一心要把乔治安娜影射成已故的戴安娜王妃。不过,即使乔治安娜是戴安娜的直系祖先,乔治安娜自身也更为传奇。她不是个苦苦求爱的小女人,她对好友成为婚姻第三者一事很看得开,当时她还写了本小  相似文献   

16.
波利安娜     
精彩导读11岁的小女孩波利安娜在父母去世后,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姨妈家。姨妈是个有钱的老小姐,正直、秀丽,但是非常古板,不苟言笑。出于责任,姨妈对波利安娜过分严格。波利安娜用父亲教她的"快乐游戏"来忘记烦恼,努力寻找每件事里值得高兴的地方。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这个阳光女孩的感染下,每个人都玩起了"快乐游戏",整个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姨妈那如黑白照片般乏味的生活,终于也变得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岁末,和安娜相约在上海咖啡馆一条街的永康路见面,此时距离上次见面已有两年半的时光……决心留在中国2014年,法国姑娘安娜从瑞士洛桑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她得到了一个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到中国贵阳的铂尔曼酒店担任客户管理。安娜坦言,那时她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世界各国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我觉得从贵阳的工作开启我的职业生涯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应该拿下这个工作,好好学中文,多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内容简介】11岁的波利安娜在父母去世后,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姨妈家。姨妈是个有钱的老小姐,正直、秀丽,但是非常古板,不苟言笑。出于责任,姨妈对波利安娜过分严格,波利安娜就用父亲教她的"快乐游戏"来忘记烦恼,努力寻找每件事里值得高兴的地方。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这个阳光女孩儿的感染下,周围的每个人都玩起了"快乐游戏",整个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姨妈那如黑白照片般乏味的生活,终于也变得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9.
张春英 《现代语文》2006,(5):104-105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安娜一生坎坷多难,一肚子各种各样的委屈无法诉说,最后选择了自杀的道路。安娜这个文学人物形象,近些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前段时间与一位同事谈到这个文学人物时,我的同事说:“安娜的阴魂不散,因为她被当今许多不了解她而在诬蔑她的人而感到委屈。”的确,在我与学生交谈说到安娜这个人物时,有个学生这样说:“安娜,一个高级流氓。”从这个学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缺乏领悟能力,忽略了领悟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领悟,是鉴赏者把握文学及其它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蕴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20.
在读完《眠》的那个夜晚,我失眠了。在书中,作为家庭主妇的"我"享有无眠的特权,不需要睡眠,肉体和精神却依然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转。于是,在丈夫和孩子酣然入睡的夜里,"我"开始一边喝酒吃巧克力,一边阅读《安娜·卡列琳娜》整整1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