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代小说的发展与“新小说” (一) 新型小说的开路先锋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方文化史上第一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以炮火和鲜血向人们证实了西方传统的以理性为核心,以基督教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破产。残酷的现实动摇了很多知识分子旧日的信念,产生了普遍的信仰危机。旧的、传统的信念破灭了,新的信念有待探求。整个二十年代可以说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思想特别活跃,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在法国立即掀起了—个颇有声势的文学运动——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集中地反映了一部分青年文人要求摆脱固有的、停滞的文学趣味,不借一切代价追求现代主义的强烈愿望。它提出的问题相当广泛,除了文学主张外,还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文学与十九世纪以及更早的西方文学有很大不同。当代文学流派多,流派之间更迭频繁,人们似乎总是不满足于已经达到的水平,处于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这固然出于革新的愿望,亦难免标新立异之嫌;当代文学中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很难用某一个流派来概括,常常是沿用传统表现手法的作家与主张“革新”的作家并  相似文献   

4.
论文是有关西方现代派文学在80年代的译介和接受的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是与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文艺政策、本土创作现状密切相关。论文以翔实的资料,通过梳理西方现代派文学从“文革”后艰难地冲破禁区,到80年代大量地引进,总结了8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译介的特征,并深入分析了8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语境与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之间占匀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方面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提出了新见解: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理性的重新审视与批判;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是:悲观厌世,荒诞与变形,重于创造,工于形式,向内转,重主观;三、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慧同志在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开西方现代派文学选修课,我赞成此举;他又以此为题写出了一本书,我更是感到高兴.为什么呢,因为这是适时的和对青年有益的——他讲西方现代派文学,并不是一味赞赏它,更不是吹捧它,卖弄它,而是给以比较实事求是的介绍和批评."五四"时期,西方的各种文学思潮流进我国,其中也有正在兴起的现代派文学,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现代派学中,审丑取向代替了审美取向,丑与荒诞代替了崇高与滑稽,构成了奇特的非理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对人的理解也在不断衍变。现代派对人的理解,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本文拟从“人与非人”、“人是非理性世界牺牲品”、“人之初,性本善”和“人的存在是荒诞的”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人”在现代派文学中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现代性(现代派)是批评界和理论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关于“现代派”与“伪现代派”讨论,更是其中较甚激辩的一项议题,这种讨论充分体现了文学界对现代派、民族派、世界性甚至是大众化的多种诉求,有助于纠正中国现代汉字发展中偏颇和混乱状况,此次讨论既是对新中国27年文学经验教训的反思和清理,也是对后来文学发展走向的导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反思已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传统观",即"传统是一种没有创造者的创造性".在这种新的研究视野中,初步讨论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五种小说类型在诗学上与文学传统的内在关系,从而揭示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内在复杂性以及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特殊称谓,“现代派”的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界曾引起强烈而持久的反响。“现代派”文学对于80年代文学以及此后的中国当代文学走向和影响是巨大的,但其生成、发展和价值却包含诸多复杂的历史问题。在揭示“现代转型”的逻辑下,如何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派”的出场,“敞开”的逻辑,“历史”的生成进行价值重估,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克思“异化”论与西方现代派学“异化”主题的联系人们比较熟悉,而相对忽略二之间的区别。其实二在概念内涵、批判倾向、解决途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探讨<现代>与1930年代"现代派"诗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的编者在社会变动中采取自由主义和"中间人"立场,大量译介西方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上的积极倡导和创作中的努力实践使得本不预备造成一种文学潮流的<现代>,却于"无意"中促成了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潮的崛起.  相似文献   

14.
<正>三十年代,不仅是政治风云聚散,社会斗争消长的倾其复杂的历史年代,而且也是文学思潮,流派潮涨潮落,升沉起伏异常杂乱的历史年代.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派的寿命是短促的,仅有几年时间,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确实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它的转瞬即逝,委实令人惋惜.但它消亡、衰落的原因实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社会现象,文学现象,其消亡,衰落自有其历史原因.三十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中华民族要生存,必须抗拒外族的入侵和吞没,因此文学不能不表达民族要生存自强、独立的呼声,文学也不能不担负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主流,它对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鲜明的反叛。这种反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即作品所表现的人的异化感、荒诞感和孤独感、恐惧感、失落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即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的广泛使用。但这种反叛所体现的仍是西方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学传统又有统一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特别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文学的源头和先导,是当今作家创作知识分子题材作品和当今读者解读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参照系统。“五四”及二十年代前半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鲁迅是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开拓者,叶绍钧是中坚,张闻天的《路途》有其特殊意义,其他“三派四种”中的作品是其“平均分数”,多写感受,少写性格是其特点,也是其弱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跳出"经典性"和"经典化"的研究模式,以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化为考察范围,对我国二十年来的文学经典论争进行回顾评析,继而尝试对未来经典研究做出抛砖引玉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1950年代婚恋小说对介绍人与媒人、组织同意与父母之命、生产资料与嫁妆、婚礼与“开会”这四个看似冲突却又悄然契合的婚姻环节的叙事中,作为现代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实并未完全抽空中国农民长期以来奉为圭臬且赖以生存的传统纲领与价值体系。在宣传现代婚姻观念的作品中,传统包办婚姻的要素依旧存在,婚姻法在农村的推进也借助了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特别关注丑,形成了否定自我和否定世界的两个基本审丑取向。他们描写丑的目的在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异化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三个历史时段中,对“异化主题”进行了历时的考察。通过剖析每一时段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从而在卡夫卡的作品、荒诞派戏剧、卡尔维诺的作品中,寻找到了一条较为明晰的“异化主题”的衍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