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戾家”的“戾”的含义由乖张、暴戾而引申为违反。按照启功等前辈的考证,“戾家”意指外行的、无师承的、非专门的、不精通的人,“戾家画”可指为脱略常法、无师承、有违绘画法则的画作,是一种业余水平的绘画;钱选和赵孟颓将“戾家画”与“士夫画”想对应,“士夫”应指在位的文人官僚。从钱、赵有关“戾家画”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钱选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觉地游离于“士夫”之外的一位士人,其说蕴含了“道”、“艺”关系的历史内涵,表明了钱选对“道”的超越,其价值格趣由传统的“重道”而转向艺术。钱选以这样的士人格趣并通过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启迪了后来的文人画家,从而体现了他在艺术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都县第六小学翠微揽胜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一经成立,便活力四射、充满朝气,接受了全省“国培”“全员培训”任务,参学人员近百名。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建了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交互平台——“小语名师工作室博客”,昵称“翠微揽胜”。工作室里所有成员都可以在“家”工作,让所有相同和相近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来“家”做客,让所有对这个“家”有兴趣的同仁都能够参与交流。“家”因“乐”业而又有了生气。  相似文献   

3.
林培明 《文教资料》2006,(20):144-145
“无以为家”的“以为家”是结构较为紧密的一部分,而“无”字是独立的另一部分。因为“无以为家”是有省略的,是“无以为家之物”之省。  相似文献   

4.
婚姻随笔(3)     
<正> 婚姻的标志是有“室”。原来“家”、“室”的含义是不同的:“家”是人群的居处单位。“家”字字形,六书故作“?”,由“宀”(音绵)、“?”(音吟)二字组成。《说文解字》:“宀,交复深屋也”;“?,众立也”,是为证。“?”后误作“豕”,今字遂作“家”。“室”的含义是“家”的分隔,《诗·小雅》:“鹿鸣棠棣,宜尔家室”,《礼记·中庸》:“宜尔室家”,均表现着合居的一群由于成婚而分出,为室。这就来说,男子一经有“室”,便独立了。以后打破男三十而娶、  相似文献   

5.
南宋的“说铁骑儿”话本和《宣和遗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载南宋“说话”有四家,但究竟是哪四家,现存文献颇为含混。其中小说、讲史、说经三家已为一般所公认,而另一家却众说纷纷,甚至有人认为,“说话”其实只有三家。本文则对此作了辩正,认为其第四家当为“说铁骑儿”即说“士马金鼓”之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有关散居儿童的教养问题,我们招收了一批孩子随班活动。“娃娃家”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在两个“娃娃家”里,孩子们互不认识,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交往。由于操便相应减少了。这样的安排带来了一些问题:孩子们为了一只碗、一把勺子而争抢,他们互不相让,都想喂娃娃吃饭,可又都不愿意跑到另一个“娃娃家”去玩,“娃娃家”里因而常常传出哭闹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及时作了调整,把两个“娃娃家”合并成一个大“娃娃家”。这下,“家”变宽敞了,操作材料丰富了,孩子们在这个新的“娃娃家”里玩得更尽兴了,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游戏情节…  相似文献   

7.
我爱我家     
小孩说:“家是撒娇的地方。”老人说:“家是子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的地方。”外出的人说:“家是时常萦绕心头,占据心灵一席之地的地方。”而我则说:“家是快乐、温暖的发源地,是抚平创伤的地方。”家是快乐播种的地方,家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  相似文献   

8.
对曹禺早期作品的共同主题展开分析,即人物对“家”——“狭之笼”的突围,四大名剧主人公的活动过程都可概括为“对狭之笼的失败而惨烈的突围”。对“狭之笼”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家”,二是“习惯”。要解读这个主题,必须从分析中国以“家天下”为主要特征的专制皇权以及相应衍生的家族文化入手,尤其应关注“家”文化的专制特征,而突围主题彰显了曹禺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广厚的人文关怀。也是作品达到一定历史深度、夺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和”是中华民族美学传统中的核心意识。“以和为美”的思想在远古时期就已萌芽,而后经过儒、道、禅三家向三个不同方向发展而赋予其不同的含义。但从三家“和”的共同之处,我们也获得了“以人为本”以及“和谐共生”的现代启示,用以指引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秦学者无不谈“内圣外王之道”。而对“内圣外王之道”阐发得最为详尽的要数儒、道、墨三家。“内圣外王”既是三家的人格理想,也是三家的社会政治思想。三者都是以远古圣王修已治人之道为原型的。共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使三家“内圣外王”学说有其相同相通之处。而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生存区域与对时代的不同感受,又使三家“内圣外王”学说存在着质的区别。三者之间的异同主要表现在“内圣外王”的原型、“内圣”之道和“外王”之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室”一“献” 情态俱出 《愚公移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愚公看到全家及村人由于“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就集合全家人商量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原文写到老愚公“聚室而谋”,课本对“室”的解释是“家”。那么原文为什么不直接用“家”而要用“室”呢? 其实,“家”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诗经》就有“宜室宜家”之句。古人认为,一个家,前为堂,后为室。即我们所谓客厅和居室。愚公集合自家人商量事情,既不能让大家在客厅、居室散乱而坐,也不须正儿八经在客厅议事,而一个“室”字用得既合乎事实,又让读者对愚公全家人商量事时的情态产生丰富的联想:老愚公盘腿坐于炕上,儿孙们团团围坐在老愚公周围,热烈地讨论着愚公的提议,一个感天撼地的伟大计划就在这样一个亲切而热烈的氛围中产生了。可见,作者用“室”是有独特用意的,用词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2.
场景一 :班上有五个“娃娃家” ,两个分别在活动室拐角的城堡里 ,另三个在阳台上 ,五个“娃娃家”的玩具、材料都一样 ,但教师发现孩子每次最先选择的总是城堡中的“娃娃家” ,然后才去选择阳台上的。场景二 :活动室里有三个“娃娃家”。第一家放了一张床及一排封闭的柜子 ;第二家有独立的、仿真的粉红色娃娃家灶台 ,可以同时供两个孩子游戏 ;第三家设在一座塑料仿真小屋里 ,里面有灶台和灶具 ,窗外放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在整个游戏过程中 ,第一、二家几乎无人问津 ,而第三家则热闹非凡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告诉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周云 《江苏教育》2022,(66):58-59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为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而健康的成长,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聚焦“特殊儿童”进行家校共育的积极探索,使“家校共育”做得有力度、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鲁迅“逃离”他的“家”,却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这个“家”;他苦心经营这个“家”,却被撵出这个“家”!这前后的遭际,我们完全有理由以其人之论反照其人之身:他维护这个家庭的时候,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候,他被逐出家门的时候,是“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候。造成如此尴尬的原因是强烈的负罪意识,忘我的牺牲精神,无法排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A家经常一吵架,所谓“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看见隔壁邻居B家安宁和睦,A家主人心里羡慕,便前往请教。不料B家回答说:“也许是因为我们家都是坏人,而你们家都是好人!”  相似文献   

16.
李根 《四川教育》2023,(20):17-18
作为“互联网+”技术日趋发展的产物,“腾讯会议”不仅点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交融的火焰,还拓展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路径。本文结合“腾讯会议”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运用而展开实施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尝试利用线上家长会、线上培训会和线上总结会来拉近家校距离,融洽家校关系,架起家校合作连心桥,当好家庭教育知心人,共绘协同育人同心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日本传统“家”制度从大化革新前后开始萌生,到近世基本形成,并于1898年经“明治民法”得以确立。其问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家,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住,在经历了早期的“氏族”、“乡户”,中世的“名主”、“族”等形式后,终于在近世发展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家”。随着家形态的变化,日本传统的“家”制度也逐渐确立,最终形成了以家督继承制为核心,以父权家长制为基本特征,以模拟血缘关系为依存的典型的日本家族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国”和“家”都是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组合成词。独立成词时,“国”指国家,“家”指家庭,组合成“国家”一词时,义偏于“国”。而在古代汉语中,“国”和“家”的含义要复杂得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淦生 《高中生》2012,(11):12-13
关于“家”的定义,古往今来,见仁见智。龙应台女士在她的《寒色》一文中,用饱含深情而又略带伤感的笔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家”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高效教育好孩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这势必要求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校需要行动一致,向儿童提出相同的要求,给出一致的准则、目标和信念。”但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重要教育者。笔者就良好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及如何使用“微信”、“微博”等便捷的网络手段建立良好家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