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内容丰富翔实,开发利用这一档案信息资源对其活态性传承保护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现状,阐述活态性开发思路与要素,分析滞后问题,提出开发建议。依据民族自觉、转化创新理念,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构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培养传承人才和研发特色产品,可推进其活态性保护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2.
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非遗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对于活态传承的认识中一直存在着关于非遗保存的本真性与发展演变之间的冲突问题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首先在于如何认识非遗保护中保存文化基因与保持文化传统生命活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同时需要认识非遗保护行为产生的"原生态"与"非遗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传统文化主体建设的意义;在进入具体保护形态时需要认识活态传承与在当代空间构建传统文化生态壁龛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式记录濒危状态下的少数民族文化遗存,对抢救、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最好解读。抢救性记录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抢救、认知和传承。此文以满语传承族群为样本,通过对黑龙江省的满语传承族群文化遗存的影像记录,来探讨大传媒时代少数民族影像记录与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京族民歌艺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京族民歌艺术传播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较为切实有效的传播与传承策略,以期对京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发扬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贵州少数民族档案收集、保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收集、开发贵州少数民族档案,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速贵州少数民族档案工作的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保护的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空间与文化传承主体的有效保护。针对广东省最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连南瑶族聚居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按全面整体保护、特色村寨保护与遗址保护三类标准对连南排瑶传统文化空间予以分类保护,并建立涵盖瑶族民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组织机构在内的文化传承主体保护机制,唤醒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瑶族民众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在传统人文土壤里继续生长,使保护工程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7.
高卫华  杨兰 《当代传播》2012,(5):63-65,68
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和建构少数民族形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选择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存的土家族原始民俗"恩施女儿会"为个案,分析大众传媒通过集纳并提炼分散繁杂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整合并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义重构,主导性解读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等符号化传播过程,实现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时就目前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书是中国贵州黔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水书刻不容缓。抢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提升每个人的“文化自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图书馆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民族地区图书馆参与水书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传承保护现状的实地调研与问题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传承保护的对策与措施,对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方言作为张家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张家界文化的人文纽带。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传承和保护张家界方言已经成为张家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都重视的问题。探析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张家界方言,保护张家界的传统文化,对推动张家界的方言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对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在犬戎、匈奴、突厥、乌孙、回鹘、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中口承或文字形式遗留了独具特色而文化底蕴深厚的神话。其中,族源神话不仅讲述该氏族或民族始祖起源和谱系,甚至还折射反映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伦理道德、婚俗、社会等级意识等文化学范畴的内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部分精髓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传承至今,对当今文化价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对姓氏起名、居住习俗等现代社会生活、审美价值意识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全社会、职业院校以及青年一代共同的使命。借助情境学习理论对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进行阐释,使得非遗传承跳出学校视野的藩篱,将工作场所的“共在”学习逐渐交叠于教室的符号学习。学徒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共同体中由边缘地位逐步向核心地位发展,最终成为合格的非遗传承人。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可有效促进学生语言习得,积累非遗知识和技能,升华育人精神;也可助力学徒形成职业意识和角色、获得职业支持、推动职业选择和发展;更能实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罗兰.巴特界定神话:"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措辞、言语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广告是一种神话——消费社会的言说方式。广告神话是一个指向外在美好世界的意义系统。它需要信仰而非理性,需要人们为之付出"牺牲"。它既是神话又是一个使人变成消费者的方法。广告是反主体的言说方式,它不要人们向内检视自身;只要人们笃信它,通过消费获得来自外部的安慰和幸福感。广告神话因此永远是一个没有主体的消费神话。  相似文献   

14.
黄琰 《文化遗产》2017,(5):123-128
21世纪以来,世界文坛和影视界刮起一股"新神话主义"的潮流,"再造神话"的活动在通俗文化领域进行得如火如荼。新神话虽然是由作者各自在自我构拟的宇宙观中虚构的故事,但是皆承继了来自本源文化的神话传统,尤其是变形的规则。东西方传统神话中变形规则的主要差异在于:西方神话中的变形以降格为主,东方神话中的变形则呈现了升格的可能性。两者间的差异与东西方哲学传统和宗教传统密切相关。在新神话的叙事中,传承自文化传统的变形规则体现在了故事的结构上。而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新神话也必然呈现跨文化的现象。东西方神话传统在新神话中交融,东西方也各自能从对方那里借鉴对人类面对现代性有所启发的元素。变形规则所体现的西方的人本精神和东方的生态观皆参与搭建了多元文化的新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历史的传承与见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保护思路与方法。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手段,探讨其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和意义;研究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文化保护策略,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琪 《东南传播》2021,(5):135-139
本文意图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解构阿玛尼底妆所建构的"权力神话".首先,本文基于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揭示阿玛尼"权力神话"的建构路径;其次,本文基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分析阿玛尼"权力神话"的目标指向;最后,本文通过对相关广告微博的评论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消费者对阿玛尼"权力神话"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分析,提出了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态的巨大变化,使传统戏剧遭遇到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在"非遗"保护的宽广视野中,博物馆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传统戏剧保护的行列,并渐或有中心化发展之势。博物馆静态性"展览"传统与戏剧灵动性"演出"本质,在博物馆的特殊空间语境中汇合,传统戏剧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双向保护与传承在展演结合中得以初步实现。由此,博物馆范式成为了传统戏剧,甚至是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中最具文化原味与实践价值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羌族文献数据库"构建过程的分析,认为建立少数民族数据库必须重视"民族学科"因素,应以民族学科为导向,进行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并注重实地调查和第一手资料的采集、完善;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记录、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活态文化,以全面提升数据库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侯欣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65-165
网络、手机、数字影像等新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的媒介生态环境,媒体技术的利用和推广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苗族山歌"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于此,将从新媒体的角度和视野深入到湖南省沅陵县二酉苗族乡进行考察研究,通过访谈、调查等形式浅谈"苗族山歌"文化的内涵以及对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