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南至,冬至也。《左传》记载: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又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王二月己丑[朔],日南至”。上古历法以朔旦冬至为章首之岁,僖公之后,建子为正,即以冬至所在月为正月。冬至不在正月,必定置闰。而昭  相似文献   

2.
春节与年     
邓可 《初中生》2010,(2):16-16
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解字》:“年,谷熟也。”据说,夏朝时已产生了夏历(又称农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目的子时为岁首。  相似文献   

3.
1989年8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是孔子诞辰2540周年,生日的农历日期是八月二十七日,公历日期为9月28日。这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经史学家与历法学家研究认定,孔子是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要算出它的公历、农历日期,当前我们可以求助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张培瑜先生的专著《中国先秦史历表》。从《中国先秦史历表》可以查到鲁襄公二十二年(周灵王二十一年)十月朔(即十月初一)是甲戌,公历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根据六十甲子的排列次序,从“甲戌”数到“庚子”是  相似文献   

4.
戴素英 《河北教育》2006,(11):24-24
这种写法不规范。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农历月日应用汉字表示。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不能写成“8月15中秋节”。根据规定,干支纪年的月日也用汉字表示,例如“庚辰年九月二十九日”不能写成“庚辰年9月29日”。  相似文献   

5.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释疑蒋南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是我国早期的一次日食月记载。诗中所记“十月”日月交会,即月朔之后,辛卯这天又发生了“月为日所食”的现象。这种日食月现象,从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说,它只发...  相似文献   

6.
重阳节     
《课外阅读》2009,(20):M0002-M0002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第87页:“王莽……公元8年,改国号新”。这样说只是将中国帝王年号换算成了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谒太后,还坐未央宫前殿,……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日新。其改正朔,……以十二月朔癸酉日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据陈垣先生《二十史朔闰表》推算,居摄三年十一月戊辰日是公元9年1月10日,十  相似文献   

8.
姜太公(约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博物记》说:“(西海)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尚存。”《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即西汉的海曲县,东汉的西海县,古称东吕乡,可见姜太公原籍日照。今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旧有太公祠、姜公台。棘津,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  相似文献   

9.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1):34-34
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对“山东”的注解是:“指华山以东”,但在其他古代作品中,“山东”又不能这样解释,如,“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请问:在古代作品中,“山东”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木兰诗》一文中解释为“爬搔”。成语“扑朔迷妒’出于《木兰诗》,《成语大词典》中解释为“难辨免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对于“扑”、“朔”的字义,两处都未做出明确解释。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17课列举了“二十一条”五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说,“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其他内容”。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二十一条’书上怎么只说五条呢?其他十六条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绝大多数称“第五号”或“第五项”,而不称“第五条”。  相似文献   

12.
《茉莉香片》发表于1943年7月10日的《杂志》第十一卷第4期,正是《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三部分在《紫罗兰》月刊连载刊出的时候。而《沉香屑:第二炉香》的转载发表,已经是九月份的事情了。这说明,《茉莉香片》很可能是与一、二炉香同时写成的。所以按照发表时间,它是张爱玲写给上海人看的第二则“香港传奇”。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解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传达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叙述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鲁国历法状况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食记录在计时标尺上是相当可靠的参照点。对《春秋》日食37事的记载用现代计算方法进行逆推后得知:春秋时期鲁国人尚不知“每十九年中应有七闰”,鲁国历法只能是闰余乖次、有失规范的历法。由此得出:“鲁国的历法”不可能是古六历之一的“鲁历”;“周王朝的历法”也不可能是古六历之一的“周历”的结论。坚持推算与考证的紧密结合,春秋鲁国历谱一定可以复原再现。  相似文献   

15.
许军 《小学语文》2012,(11):58-61
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它也给小学语文教材带来了许多意味。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的稚趣,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的忧伤,还有清寒,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国文人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们以款款深情和精妙神思,赋予了月亮丰富的变幻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古代纪日,有一些根据月亮的盈虚或阴暗程度不同而命名的特称词,它们分别表示特定的日子。在古诗文中较常出现的如: 朔,农历每月初一日。《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这时的月亮叫做新月,人们完全看不见它。《释名·释天》:“朔,月初之名。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左传·  相似文献   

17.
华师版七年级(上)《中国历史》第3课的配套练习第一小题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题如下: 周的起讫年代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标志周朝灭亡。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春秋:  相似文献   

18.
▲1833年11月12日,美国发生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有三万多颗。公元前687年《春秋》中记载“夏四月辛卯夜,星陨如雨”,经推算是天琴座流星雨。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相似文献   

20.
孔子生年,《春秋》、《左传》均末记载。因此,唐司马贞深悼孔子“《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 记载孔子生年的最早史籍有两种说法。 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和谷梁赤,的《谷梁传》。公羊传载: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谷梁传》载: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公》、《谷》两《传》均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周灵王二十年,已酉,公元前五五二年)。 二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中《鲁世家》、《孔子世家》及《十二诸候年表》均谓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公元前五五一年)。 两种记载,相差一岁;两种说法,古今经生学子聚讼纷纭。历两千余年莫能定。 依《公》、《谷》说者有贾达《左氏解诂》、服虔《左氏传解谊》、边韶《老子铭》、何休《公羊传诂》、杨士勋《谷梁疏》、王钦若《册府元龟》、刘恕《通鉴外纪》、胡安国《春秋传》、洪兴祖《阙里系谱》、黄震《黄氏日钞》、马端临《文献通考》、宋濂《宋学士集》、胡广《四书大全》、王圻《续文献通考》、崔述《洙泗考信录》、钱曾《读书敏求记》、江永《乡党图考》、《孔子年谱》及《群经补义》、李锴《尚史》、孔继汾《阙里文献考》、钱大昕《养新录》及《三史拾遗》、李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