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体制改革和竞争,越来越多的记者、通讯员对会议采访不感兴趣,报告、讲话、排座次,综合、专访、加花絮,老一套,没写头。此话不无道理,但要从咫尺会场上捕捉到有点写头、能吸引人、并可产生一定影响的“活鱼”来,确实不易。会议新闻不能没有,着眼点是抓新闻。有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引用到会议采访中去——“处处留心有新闻”。前不久,我参加了自治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时写的“两会特写”《此“天”当补——一份呼吁加强粮食生产的提案诞生追踪记》作了些探讨。细细回忆采写《此“天”当补》的经过,似乎可用14个字概括:莫言咫尺会场小,留心亦能捉“活鱼”。  相似文献   

2.
人常说,处处留心皆新闻,这话很有道理。不过笔者认为仅仅“留心”还不够,还要有一颗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之心,否则既是留心到了新闻,也不一定就抓得着。笔者这几年就是凭着这种“爱心”和“留心”,在完成本职宣传工作之余,积极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采写了一些社会新闻的。  相似文献   

3.
张学法 《记者摇篮》2000,(11):30-30
初学写稿的人往往不知写什么,写稿时间较长的人,往往出现还有什么可写的困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妙法呢?我的体会是拓宽视野,处处留心。由此及彼觅新闻在采访“此”新闻时,我们只要留心,往往会发现新的新闻线索,你若是个有心人,就会通过这个新线索写出“彼”新闻来。1996年5月,我去建设局采访该局举办的“爱我城建”晚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条新闻线索,看起来踏破铁鞋也难觅,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并不是“运气好”,而是处处留心发现新闻线索的结果。近几年来,无意中撞到的几条新闻,使我对这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有新闻”。回顾自己多年当通讯员的经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谓留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注意,特别容易懂,特别容易记,特别容易联想。具体到通讯员,就是对写稿有兴趣,由开始当成任务来完成到逐渐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与写稿有关系的,别人不当回事,自己却很当回事,观察、思考、琢磨、研究,别人熟视无睹,自己却抓住不放。有了这股劲,对“留心”就算悟出了一点“真谛”。那身在基层的通讯员又该怎样留心呢?一是留心报纸动态。把读报、学报、评报、“见”报作为自己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皆新闻”。这里所说的“留心”,是指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善于用心去“找新闻”,即善于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写出鲜活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7.
处处留心皆新闻。在搞报道的过程中,我就发挥了“小天地”的作用,对身边的人和事处处留心,事事观察,写出了不少战士喜闻乐见的新闻。去年春节前夕,我部四连战士宁愿自己喝咸水,把唯一一口淡水井中的淡水肩挑手提逐户送到群众家.我发现这个事情后,便立即进行了采写,经过修改,第二天便发往报社,不久就被《烟台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加花边刊用。一次,我到商店  相似文献   

8.
我与言论     
我是自1985年底正式步入新闻之路的,特别倾向于新闻言论的写作。两年多来,我坚持做到“练”之以恒、笔耕不辍、投稿不止,总算有所收获。至今已在中央及有关省市的50种报刊电台上发表各类稿件250余篇,其中言论稿件占三分之二。我写言论的体会基本上可以归纳为12个字,即:注重投入、勤写苦改、处处留心。一、注重投入。要想多输出,必须多投入。这十个字几乎成为我写言论的“座右铭”。记得我的第一  相似文献   

9.
初当记者,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新闻信息源枯竭,苦于没有新闻写,以吃现成饭为主,领导安排写什么就写什么,依葫芦画瓢,工作缺乏主动性,而身边有丰富经验的记者却有写不完的新闻,一篇接一篇见诸报端,感到又急又躁。 从我近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得出,“没有新闻”写,主要是对生活的留心不够。处处留心皆新闻——观察生活,悉心生活,遇事多加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比旁人多个心眼,善于捕捉社会大众感兴趣的事,常能抓到别人抓不到的材料,发现别人容易忽略的新鲜事,哪怕是聊天闲谈,逛商场,看集市,都有新闻“蹦出”。有心人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而无心人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新闻从身边悄悄“溜走”。 近年来,我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当通讯员时间不长,但有一点感触最深,那就是:处处留心有新闻。有一次我在矿收发室闲聊中得知:矿上购买了一台“懒汉”高节能生活茶炉并已投入使用。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报道意义,因为我矿原来使用的是普通茶炉,不仅耗煤量大,劳动强度也很大,工作人员添  相似文献   

11.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是的,平时结识的通讯员中,有的经常埋怨无米下锅,无新闻可写。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用我在平时写稿中的体会来说:处处留心皆新闻。1986年初,我去湖南省张家界旅游,在风景区被一家土家族风情酒店给吸引了。初到一地,一切皆新这是很自然的,然而作为一名通讯员,好奇心和新鲜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留心这家酒店,并当了一天义务招待,同店主和中外游客交谈。了解到这家酒店不仅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店老板是  相似文献   

12.
有位外地记者出差路过北京,几粒黄沙吹进了他的眼睛。灵机一动,他写了篇稿件。《风沙紧逼北京城》。此稿在首都报纸头版头条刊出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家、普通市民的高度重视,掀起了大规模的绿化北京、节约用水的运动。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认为,处处留心同样可以获得很多新闻。一次,笔者到部队下面的一个连队采访,由于很久都没找到可写的素材,就和连长、指导员等人玩起了扑克牌。中途,走过来一位我熟识的志愿兵,连长很自然、亲切地叫他一声“大元帅,来打牌”。我心中一动,一个连队,哪来的什么“大元帅”?顺此…  相似文献   

13.
没想到,我的第一篇新闻竞登在了《解放军报》第一版。那是1993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到新华书店购书,碰见书店经理,随便聊起了军事类图书的销售情况。经理说,这两年军事书籍很畅销,并给我列举一些具体数字。我忽然感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通过军事书籍畅销,可以反映人们国防意识的增强。随后,我又去几个个体书摊那里进行采访,连夜写成了《孟津军事书籍畅销》一稿,寄出去没多久便登在了《解放军报》一版上。这仅有百余字的短稿,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搞新闻必须处处留心。新闻,留心则眼中有,不留心则笔下无。关键在于留心@王兴民…  相似文献   

14.
“会议新闻”绝非事无巨细地报道会议本身。如何捕捉会议上的新闻。 一、处处留心,妙手偶得。一个会议,汇合了某一方面的专题,有各种报告、各样的材料,其中很可能就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素材。关键是看你有无新闻敏感,能否从“文山会海”中把新闻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作“留心处处皆新闻。”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现实生活是产生新闻的土壤。一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或通讯员,只要留心观察寻觅,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是不难抓到的;反之,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许多好新闻即使发生在你身边,或许你也视而不见。也许有人会说:——事实上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是无意中偶然得来的,而没有新闻,你再观祭寻觅,也是徒劳。我不否认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种情况不是经常的、普遍的。若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平时不做“有心人”,单凭临时“抱佛脚”,那是很难抓到好新闻的。只要持之以恒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经常留心观祭寻觅,才能不断找到能够构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六月份,《新华日报》开展好稿竞赛以来,我时时留心、处处搜寻“一人一事”的“小新闻”,扣上下关心的大主题。有意在这方面作些尝试、学习,以求自己有新的提高。一次常州洗衣机厂办公室主任老周打电话找我,要我帮忙到《常州日报》尽快登一个广告。我问:“什么内容,这么急?”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留心处处有新闻”。回顾自己多年当通讯员的经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谓留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东西特别注意,特别容易懂,特别容易记,特别容易联想。具体到通讯员,就是对写稿有兴趣,由开始当成任务来完成到逐渐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与写稿有关系的,别人不当事,看过、听过、走过、错过,自己却很当回事,观察、思考、琢磨、研究;别人熟视无睹,自己却要抓住不放。有了这股劲,对“留心”才算悟出了一点“真谛”。  相似文献   

18.
有人把好的新闻线索比作“金矿”,难以寻觅,我也有同感。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处处留心,“金矿”还是可以找到的。留心,路边捉“活鱼”  相似文献   

19.
“道听途说”是个贬意词,特别是对新闻报道似乎是一个大忌。但我认为,作为热爱和有志于新闻工作的通讯员来说,却不失为获得新闻报道线索的一种途径。近几年,我所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有不少就是在“道听途说”中发现的. 当然,并非所有“道听途说”都能抓到新闻。关键是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就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初进荣国府那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有一次,我在浴室洗澡,听一位工人说有个退休女工,进城购物途中上厕所,不慎将钱包掉入坑内,正准备捞取时,突然被自动冲洗的自来水带走了,包内一百多元白白“付之东流”。我听后,赶到这位女工家中  相似文献   

20.
机遇,就象天上的流星。你若不在意,就让它飞逝了;如果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那光有多美。采访抓新闻也是如此。只要你处处留心,抓住那偶然的机遇,深“掘”下去,说不定那传神的的头条已悄悄地来到你身边。一九八四年中抓到的三条头条,使我对这一点更有感触。“山海经”里得线索。4月8日上午,我在当时的平西乡了解发展商品生产的情况。吃过中饭,我在乡党委张副书记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