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加深和拓展,我国科技期刊中论文二次发表的现象逐渐增多。文章对二次发表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二次发表的意义、价值及其在医学科技期刊的应用,探讨科技期刊优质论文二次发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潘旸 《编辑学报》2008,20(4):376-376
对于论文发表费,社会上有很多争议,也存在不少误解,这往往是由于对传播环节的不了解和不正确认识所致.作为一名身在出版业的编辑人员,在充分了解传播的意义,并正视自身价值的前提下,我认为科技期刊应该收取论文发表费.下面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4,26(3):258-261
从作者亲历的学术造假论文一事出发,分析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造假过程中大有可为。结合编辑流程的几个阶段,期刊编辑防范造假论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与教育,发现与控制,认定与处罚,建档与利用。认为防范学术造假不应仅仅是科技期刊编辑的事,而应是政府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评价环境、期刊编辑与图书出版等多个系统与部门通力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尝试优质论文二次发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期刊集群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形成栏目特色、强化刊物传播力、整合集群竞争力3方面分析优质论文在科技期刊二次发表的价值,提出集群内基于中英文刊、核心普通刊、跨学科刊和集群信息论文库的二次发表的做法,认为应注意优质论文二次发表的条件、发表时机和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的信息传递模式及其弊端,阐述了改变旧模式、建立信息公开新模式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工作流程,设计了信息发布功能模块,论述了信息公开机制的内容和范畴;结合实际工作,对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提出了实施要点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偏长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论科技论文的可视化发表与科技期刊的可视化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柏寿 《编辑学报》2015,27(1):67-70
从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的角度剖析当今科技论文的形态特征,认为其文字、图表均为静态模式,不能反映科学试验连续变化的视觉过程,因而具有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和不易被受众接纳的缺陷.阐明以是否可视(人视觉可否观察到)为标准,将科学研究或科学试验的过程分为实景化(即人眼可见或人眼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摄像机等仪器可见)和非实景化(人眼或借助仪器无法观察,如推理过程、思维过程、证明过程等)2种;每项科学试验都是由实景化和非实景化过程所构成,区别仅在于这2种过程所占比重不同.从科技论文可视化发表的客观基础(技术基础、组织基础、受众基础)和主观驱动2方面论证论文可视化发表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展望目前可尝试进行可视化出版的科技期刊类别和特点,讨论了可视化出版探索初期应给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位论文再次发表的版权与学术不端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强  赵大良 《编辑学报》2011,23(5):377-379
指出学位论文的传统利用方式不是正式出版,但被收录进网络数据库是正式的网络出版。分析学位论文网络出版后再次发表可能存在的侵犯期刊版权、学位授予机构版权和数据库提供商版权的情况。以我国相关学术规范和国外期刊处理惯例为基础,分析学位论文网络出版后再次发表涉及的学术不端问题及其例外,并给出了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因特网对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吕雪梅  阎彤  张红  潘启树 《编辑学报》2001,13(6):324-325
介绍我国科技论文编辑,出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因特网对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因特网技术提高编辑,出版工作效率,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种科技期刊2010年论文发表时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庆  刘永胜 《编辑学报》2011,23(6):491-493
以国内20种科技期刊为样本,对2010年发表的3164篇论文的发表时滞进行了调查统计,利用计算模型,求出科技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为11.6月,并将这一结果同1985年国内科技论文发表时滞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时滞与文献寿命的关系。提出了“超短”时滞概念。  相似文献   

11.
赵丽莹  张宏  王小唯 《编辑学报》2011,23(6):494-495
分析影响高校科技期刊出版时滞的主要因素,通过实例计算探讨缩短出版时滞的最佳方案。建议:高校科技期刊灵活调控存稿量,当存稿量较大时,要快速调整到理想的存稿量和出版时滞,可在增加发稿量的同时减少录用量;当实现预期目标以后,确定一个临界录用率,维持相对稳定的出版时滞。  相似文献   

12.
廖坤  崔玉洁 《编辑学报》2017,29(2):116-118
由于我国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以及其办刊制度的特殊性,使得学术期刊长期以来形成了品牌意识薄弱、竞争力低、影响力小的局面.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特征,讨论其出版模式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研究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从品牌建立、办刊人员配置、集约化、网络平台建设、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期刊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浪潮,国内学术期刊界给予了广泛关注和不断实践。针对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推行优先数字出版的必要性,如何增进作者和读者对优先数字出版的认可,如何保护期刊优先版的版权,如何引用优先版文献及其对期刊评价有何影响,如何协调优先版本与...  相似文献   

14.
田恬  陈广仁 《编辑学报》2017,29(3):205-209
评述国内外编辑团体出版的各项道德规范,从重复发表、一稿多投、剽窃、未公开的利益冲突、作者署名、数据造假、研究伦理7个方面,比较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欧洲科学编辑学会(EASE)制定的道德规范的异同.分析表明:3家机构制定的学术道德规范形式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影响力还有提升空间;中国制订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道德规范时应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甄别出期刊编辑关心的核心问题,采用适合的内容和形式,制订符合中国学术出版生态的编辑实践指南;在指南出台后,应积极进行推广培训,切实应用于学术出版中.  相似文献   

15.
杜利民 《编辑学报》2011,23(6):473-475
针对目前学术期刊商品化的热议话题,从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出发,指出了学术期刊商品化过程中存在的价值评价难题:学术期刊承载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目前无法进行量化;科研成果的价值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对它的评价永远都不能达到即时性;脑力劳动具有复杂性,使得它所创造的价值无法用简单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估算。这些评价难题是目前制约学术期刊商品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潘雪  张海生  果磊 《编辑学报》2022,(4):378-383
科技期刊出版流程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要把握机遇与挑战。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为背景,结合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审校平台智能化、产品形态多元化和传播推送精准化的发展前景,分析科技期刊智能出版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迫切需求与技术资源匮乏的冲突,创作传播与版权风险的冲突,以及精准推送与算法歧视的冲突。未来科技期刊智能出版需要将公平、安全、高效、精准等价值嵌入科技期刊智能化出版过程,从提升编辑素养、保护知识产权、参与算法优化等方面协同推进,从而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科技学术期刊缩短论文发表时滞的若干措施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于国艺 《编辑学报》2003,15(4):249-250
为了缩短科技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时滞,从作者、审者、编者和印刷者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论文发表费收取的合理性及其规范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赵大良  颜帅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06,18(4):249-251
从学术研究和论文出版的公益性、国际惯例和科研经费转移支付的角度,论述学术期刊收取论文发表费的合理性,提出了发表费收取的录用与收费分离、科研经费支付、用途特定和稿费不抵等4条原则.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发表费的存废,而在于国家、社会、学术期刊和科研单位是否承担起各自的社会义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术期刊出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