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存的150多种全本元杂剧中,反映婚恋题材的杂剧占了近1/3.这些婚恋剧有一个较为固定且与元代婚恋事实相悖的理想模式:富有才情的落魄书生都能婚姻美满,仕途顺畅.仕宦无望的元代文人意在借此模式来对失意的人生进行虚妄的设计,以弥补生活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中,“婚恋现象”是引人瞩目的景观。本文将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进行整体观照和宏现审视,并在总结其“婚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张爱玲形成人生悲剧意识的原因以及其婚恋模式写作的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里历史剧占的比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深厚的史官文化意识使剧作家更偏爱历史题材,故写出大量的历史剧。其次是剧作家“曲笔”反映现实的需要,同时,我国丰富的史料也为剧作家创作历史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以及中国观众对历史剧的喜爱也促使剧作家乐意写历史题材的剧作。  相似文献   

4.
元人杂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时代的代表文学,无论是艺术形式的完美,还是思想内容的深邃和广阔,都标志着我国古代歌舞剧发展到了一个黄金时代。中外的戏剧研究者对它都是推崇备至,积力赞扬。我国戏剧史学家王国维把它和楚骚、汉赋、六朝骈语、、唐诗、宋词并提,认为它们都是“后世莫能继”的“一代之文学”;日本汉学家盐谷温也说元曲和汉文、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终于划了一个时期”。十分清楚,他们都是把它当作一个时代的代表文学来进行评价的。象关汉卿、王实甫等杂剧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不可企及的范本”。元以后的杂剧难以为继,元人杂剧的长期流传,许多地方戏的蓬勃兴起,都说明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元杂剧的时代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文学不仅要反映自己时代的阶级关系,而且也要反映自己时代的民族关系。过去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在时代和现实政治的强力作用下,中国现代文坛呈现出在文学的内容上强化现实的政治意识,在文学的形式上俯就战时需要的群体意识话语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当时的文学创作陷入到一种时尚的公式化倾向之中。在这种倾向的挤压下,作家们的创作精神和个性特点日益萎缩,冷静地思索与创作的尊严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在这样的背境下,却有少数作家清醒于时代洪流之中,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创作品格,以不合时宜的个人话语模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从而构成4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一道奇异的景观。徐訏是这一景观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时尚的群体话语潮流中坚守着自己的个性立场,以独特的话语模式营造出一个向内掘进的艺术世界,着力展示出波谲云诡的心灵世界与主观外化的第二现实。他的创作跳出了以追求“现实”为总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批判的狭隘视角。而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的终极价值的独特判断和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戏曲文学剧本由元杂剧而南戏,而明清传奇,乃至于昆曲、花部(各种地方戏曲),一脉长流,绵延不绝。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从元杂剧到明清传奇,这些戏剧形式都是以剧作家为中心的(和后来的各种地方戏以演员为中心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产生了诸如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洪升等伟大的剧作家,也流传下来了许多不朽的戏剧文学作品。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戏  相似文献   

7.
荒诞,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也是西方文学研究和文艺批评的重要话题,“我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时代”,这一句话像歌词的迭句一样频繁地出现在许多荒诞文学的小说或戏剧的台词中,被西方人反复咏唱。  相似文献   

8.
元代婚恋剧的基本形态是才子佳人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民族文化心理定势、历史事实和元代士子特定的生存状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才子佳人戏反映出杂剧作家的进步婚姻观,剧作家的婚恋意识中已具有现代性爱的萌芽。才子佳人戏的大团圆结局是剧作家为成就才子佳人们的爱情而想出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反映出作家的双重困惑。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的王安石多以反面形象出现,这是元代剧作家对历史人物解构的结果。元代剧作家之所以如此解构,从社会思想层面上看,天理人事观念以及集体无意识对剧作家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从文学传统角度来说,在儒家文学传统体系之下,元杂剧的创作原则或为“鉴戒历史”,或为“有关风化”,所以剧作家们对王安石加以贬斥。  相似文献   

10.
在十七年这样一个文学叙事放逐男女情爱的文学年代中,长篇小说《红日》与同时期同题材文本相比却存在更大篇幅的情爱叙事。《红日》中的情爱叙事不仅在文本中占有很大篇幅,涉及人物众多,而且也没有完全遵从主流叙事成规而放弃艺术表达的个性。小说中对“家庭”的重建,满足了那个文学表达中“家庭”缺位的时代的人们对“家庭”这一私人化空间的想象和认同。它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些游离于英雄群像之外的个性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从叙事学对其考察时,我们又发现,隐蔽的叙述者使叙述权威降到了最低,而接受者却拥有了更多的再创造和不断阐释的空间。叙述中的跨性别视点和对“雄化”修辞的悖离,则更大程度上还原了女性具有独特个性又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封神演义》的多维阅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说是叙事文学的最高形式,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小说中得到反映。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古往今来的小说似乎可以说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用美学方法写成的历史,成为这个国家或民族生活和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当然,小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中的婚恋剧,题材各异,情节多变,有自身的婚恋模式,即才子佳人大多都经历了相知相恋、相思受阻和团圆相守的爱情婚姻过程。本文以篇幅短小的《张生煮海》为例,从戏剧情节角度加以浅谈。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个说法是否全面和科学,可以讨论。但是,每一个时代或某一历史时期出现某种突出的文学现象,这是事实。这样一种文学现象,就给文学发展史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元杂剧兴盛、繁荣的原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而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正因为男女婚恋是人类发展、繁衍的首要课题,男女之情是人类诸种感情中根植于人性中最深层的最基本的感情,所以婚恋问题便成了文学的永恒题材.现代精神分析派文学评论家莫达尔曾说:“其实诗与文学的伟大,便在于性爱.因为生命中性爱占重要成分,这些文学因此对生命便最真实”.这种说法未免偏激,但却一语道出了性爱(包括婚恋)与文学所结下的不解之缘.文学,作为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上有惊人成就的时代。外文“Renais-sance”一字是原意是“新生”;它把潜伏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带到了欧洲。在艺术、哲学和文学中,它把人——不是上帝;它把现世的生活——不是来世的生活,作为中心题材来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诗歌、散文等正统文学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而以杂剧为主的“俗文学”却兴盛起来。元杂剧或称杂剧,或称乐府,或称传奇,名称不一。据史料记载,元杂剧见诸书面的作品约有五百多种,现存一百多种(1)。浏览元杂剧这一文学发展的新高峰,我们深深感悟到:这是一面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多棱镜,折射着那一时代艰难跋涉的文人所特有的多重性创作心态,蔚集着前人文学艺术之大成所拓展出的多元化表现新领域。从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多”奇观。一、社会生活的多棱镜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时代。一方面,元蒙统治者破坏了农耕生产方式,一度把田地荒废为牧场,甚至在农业和手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以美或具创造性形式来表现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情感或思想等题材,而使接触者心生愉悦或感动,成人借由艺术的陶冶,能净化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借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达到“艺术生活化、生  相似文献   

20.
七百年前,元杂剧——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在民间文学的土壤中生长起来,开创了中国戏曲的新纪元,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时代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元杂剧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构模式,蕴含着深刻的人文背景和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