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先后经历了恢复、发展、规范三个阶段,伴随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变化,民办高校①内部管理模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文根据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民办高校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立足民办高校微观内部管理实践,从控制权的角度归纳出3种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即人力资本控制模式、物力资本控制模式、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以试图探讨我国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杜宇 《科教文汇》2010,(14):187-187,206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先后经历了恢复、发展、规范三个阶段,伴随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变化,民办高校①内部管理模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文根据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民办高校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立足民办高校微观内部管理实践,从控制权的角度归纳出3种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即人力资本控制模式、物力资本控制模式、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以试图探讨我国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宋人杰 《科教文汇》2009,(10):29-29
民办高等教育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可否认民办高校在社会方面、自身建设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针对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我国民办教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以来,我回民办高校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状况,并且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各种主要危机,随着民办高校的审批与管理的越来越规范,通过民办高校的重组与整合将推动民办高等教育新格局的形成,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数量上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实践发展进程,要不断构建完备的民办高等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强化对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宏观管理、实行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政策等,防范和规避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逐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定位和指导思想不够合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等。解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到民办教育的根本功能,制定可操作的民办教育法规条例,建立宏观指导下的民办高校评估机制,拓宽民办高校发展思路,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使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海兰 《大众科技》2013,(12):176-178
民办高校在办学体制、管理机制上与公办高校相比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就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的必要性、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品牌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带给民办本科高校的生存压力更大。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唯一出路。民办高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对此,民办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科研工作新途径,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多样化。近几年,国家加快了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由数量和规模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转变,在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层次上,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尤其以培养各行各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等人才为主。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拓宽高校办学资金渠道的产物,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市场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容置疑的是,由于民办高等教育起步晚、文化积淀不深等先天因素,使得公众对于民办高校的认可度还远远不够,学生在择校时都是把民办院校作为备选。招生数量不足、生源质量不佳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了民办高校的招生困境,从凸显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提升办学质量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民办高校招生竞争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语境下,民办高校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存在共性.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民办高校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浙江树人大学是全国首批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具有独立颁发文凭的民办表科院校,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文章结合当今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民办高校教师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的教师存在较大差距,其职业压力也日益明显,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所在高校的发展。因此,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束仁龙[1]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问卷》对济南市民办高校教师进行职业压力测量,结果显示,民办高校教师总体压力已超过中等水平,专职教师的职业压力与科研、考核等压力源关联度较大,且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石雪 《科教文汇》2023,(17):5-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教育强省江苏,民办高校逐渐开始尝试国际化发展,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江苏省民办高校要满足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文章借鉴SWOT分析法,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现状的研究,明确了现阶段江苏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以SWOT矩阵为基础,为江苏省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中,民办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创业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总量,缓解了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丰富了高等教育的供给方式,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要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从法律上确立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民办高校大多仍然处于初创阶段,在未来走向发展和成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已经是国内教育界达成的共识。随着全球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民办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哈尔滨剑桥学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初探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和相关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和探讨了日本政府对其私立大学的经费政策,以期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和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7)
民办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来要讨论的就是民办高校的师资断层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师资队伍问题,探讨民办高校应该如何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留住优秀教师,以及年轻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得以逐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校数量的增加,其发展中的深层问题亦有待解决,将对民办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也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办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也日益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作为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为使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也更贴近学生,我们从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入手,通过分析安徽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方面的思想特点,总结规律,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重在引导,用趣味、生动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科学地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办院校的教学改革一直是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文章从高等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规律出发,对民办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剖析,这将对民办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考的空间。科研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强科研工作、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可以促进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这是解决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