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表的一些新闻稿中,常看到这样的时间名词:“最近”、“前夕”,“一天”等等,遇到这类稿件,马马虎虎读一遍也就过去了,但只要你仔细琢磨一下,便可看出,用这类词的目的是为打马虎眼. 我们说,新闻的时间要素是很重要的,一篇新闻稿,如果时间要素不准确,就等于失实,至少读者不相信.“最近”、“前夕”、“一天”等词都是宽泛的时间概念,有一定的伸缩性.比如,前三天可称为“最近”、  相似文献   

2.
石翼 《军事记者》2010,(2):65-65
五个“W”指新闻的五个要素,即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这五个“W”是怎样来的呢? 1851年关联社首次用电报发新闻稿。由于当时电讯技术很不完善.收发电报常出现故障。于是编辑部就向记者提出发稿要求:发新闻稿时一定要把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要素统统塞进第一段,这样,一旦电讯发生故障,只要第一段收到了.也算收了一篇完整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3.
律德成 《新闻三昧》2008,(10):23-24
在新闻五要素中,“何时”这个时间要素非常重要,常因这个极其关键的要素,决定一条新闻有无价值或价值的大小,这也是新闻与旧闻区别的重要标志。如上个月发生的事,应当是旧闻了,可为了勉强发稿,在时间要素上稍加变通,把上月的某某日,改成“日前”或者“最近”等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4.
赵秉新 《记者摇篮》2008,(12):62-63
新闻生产通常要求操作者(包括采、编等多环节相关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调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时效性、准确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作品会把“日前”、“最近”、“近日”这类表示时间的模糊词放在稿件的最前面,还有些新闻作品会用“某某”这样的词代替一些必要的新闻要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新闻界开始注意新闻语言表达研究,报道比原来写得生动、感人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仍有不少新闻作品写得枯燥乏味,陈词套话多,程式化、概念化的语育举不胜举,下面就自己在编稿过程中遇到的实例作一些分析,以引起通讯员和记者的注意。“该”字是新闻稿忌用的词“该”字是一个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一般多用于公文。可有的通讯员和记者在写新闻稿件时,大量使用“该”字。“该”字并不是说不能用,但在一篇新闻稿中,多处出现令人感到乏味、重复。严格来讲,“该”字它不是新闻语言。请看下面一例子: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新闻的定义 拙作第一小节题为《“新闻”一词的三层涵意与新闻的定义》。我说:“‘新闻’一词,古已有之。汉语的‘新闻’是名词,有三个层次的涵意。一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二是指新闻稿,包括口头的、文字的、音响的、图像的报道。……三是指报纸。”然后,我就汉语“新闻”的第一义、第二义分别下了定义:“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新闻稿(包括口头、文字、图片、摄像的报道)的定义:新闻稿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的报道。” 姚福申先生的文章不提我所说的“新闻一词的  相似文献   

7.
搞新闻的人都知道,消息写作在处理时间要素时应遵循“最近点”原理。“最近点”即消息所选择的时间要素,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消息中的时间要素违背“最近点”原理,则是旧闻,而不是新闻、那么,怎样应用“最近点”原理处理时间要素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 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 一般来说,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最近点”。记者要竭力捕捉这个无需重新寻找的“最近点”,快采快写快发稿,在消息导语中写下“今天”和“昨天”。对于那些不断出现新情况的爆炸性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记者在写作广播电视新闻稿时要有对象感.从语旨角度看,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者——编辑记者在写作新闻稿必须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新闻稿件的使用者,一是新闻稿件的传播者——主播,二是新闻稿件的终极接受对象——受众.因此编辑记者在写作时就应该结合广播电视的媒介特点来写作.  相似文献   

9.
马全应 《青年记者》2006,(14):39-39
报纸刊发的新闻是经记者加工呈现给受众的,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记者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然而,笔者在编辑稿件、阅读报纸时发现,有的记者仿佛在新闻稿中“刻意”表现自己,不恰当地存在于其作品中。这种情形往往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接受,也降低了新闻的品位。笔者愚见,记者  相似文献   

10.
(1)新闻的基本形式西方新闻的基本形式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根据所报道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最重要的事实位于新闻稿之首。这种形式不仅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便于编辑稿件,制作标题。发稿时,一旦传递工具(如电话、传真机)发生故障,最重要的新闻仍可传回编辑部。在“倒金字塔”新闻中,导语是最重要的。导语完成之后,报道的其余部分便可以顺序成章了。按传统的观点,一篇新闻的导语还应该包括五个“w”,  相似文献   

11.
在时下的电视和报纸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话,“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或者了解到……”,“某某(采访对象)对记者说……”,这基本已经成为现在新闻稿件的一种写作模式,可以说,这意味着记者成了新闻稿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在编辑新闻稿件的过程中,我发现构成新闻要素的五个“W”,一个也不能丢;丢一个也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一条新闻要写清五个“W”,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有人叫何因),五个“何”。无论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界的老前辈,还是西方资产阶级他们的老前辈,都是这样主张的。这似乎已是新闻写作的常识。可有些人偏偏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发生问题:写新闻只写三个四个甚至只写一个“W”;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懂得视觉逻辑。这是电视新闻写作同其它新闻媒介的新闻写作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所谓视觉逻辑是指新闻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记者撰写的新闻稿件、登在报上,读起来顺口,在广播中播出来,听着顺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稿件能与画面相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元化,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能言简意赅介绍新闻事件,还会运用恰当的文学手法进行润色,凸显出不同类型新闻稿件的特色,提升新闻稿件立意,树立鲜明的新闻稿件冈格。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稿写作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优化新闻稿写作结构;根据新闻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新闻,总的来说就是新,因为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和要求就是“新”。可在社会生活中又不可能天天有惊天动地的各类大事发生,要使每篇新闻稿件都能出“新”的确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闻播音方法的争论,引起了播音同行们的注意。目前几种主要观点是:一、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写作上注重事实准确和逻辑严谨,多用书面语言,所以必须用宣读式的方法播报;二、随着新闻稿固有程式的突破和改变,为“说新闻”提供了条件,新闻完全可以用“说”的形式播讲;三、新闻播音应有所改革,可在宣读式中加进一些说的成份,不必去看稿件所提供的条件。总的看无非是:“不能说”、“能说”和“说加宣读”。  相似文献   

17.
在翻阅众多的报纸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年来”、“近年来”、“今年以来”、“几天前”、“上个月”、“去年”、“最近”、“前不久”、“近来”、“近日”、“日前”等现代新闻报道中最为忌讳的词汇,至今仍像幽灵一样,时时刻刻给争分夺秒的新闻报道投下阴影.时间要素是新闻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的新,很重要的是时间新.新闻一旦出现时效性不强,便会大大地削弱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读者也往往因为读到了时过景迁的旧闻而深为不满.有人把新闻说成“易碎品”就是这个道理.报纸是新闻纸,传播的信息不仅应当是准确的,而且是新鲜的,有价值的.但为什么却让这么多的旧闻登上新闻的“宝座”呢?出现最近之类的模糊的时间概念,往往是新闻发生时间已过去,作为记者、通讯员,又要去报道,为了不让新闻失真,只得在时间上打马虎眼.作为编辑,有那么一批年复一年,日复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一词的定义很多,我国新闻界通常认可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姑且不论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显著的、接近的这些新闻价值要素,就新闻所报道的事实(事件)本身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失真,新闻报道也就像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但在谈到新闻真实性的问题时,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表象真实”;一个是“本质真实”。我国的新闻界对“本质真实”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19.
新闻信息论     
现在,不管是在机关单位还是在社会上,人们经常使用“信息”这个词。在许多时候,把“信息”与“新闻信息”这两个词等同使用,成了可以互换的词语了。“信息”与“新闻信息”到底是不是同一概念?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是否绝对相同?如果不同,那么这两个概念是从属关系?还是交叉关系,或是两相独立的关系?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两个词,可以不假思索;但对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教学者来说,弄清楚这个概念,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不论对于记者,还是读者,新闻要“新”,这是个共识,“新”,首要的是指新闻要有强烈的时效性,即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最直观反映新闻时效,最能证明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就是时间。可以说,“时间”不仅是构成新闻的要素,更是体现新闻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一些新闻中,有的“时间”被人为地置后,成为新闻中可有可无的“尾巴”,有的“时间”则被淹没在一长串的人名、职务、数字等非主要新闻事实中,有的“时间”则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