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父亲帮我改文章(散文)沛渊父亲是位“老新闻”。初入“爬格族”的我常令同行羡慕不已──写稿有人改,发稿有人帮,条件的确得天独厚。记得第一次写稿,我将写好的稿件抄得工工整整摆在父亲的案头。谁知。父亲只是草草一看,大笔一挥,便把我满腔得意与希望给抹杀了。末了仅说一句:“基础还可以。”既然“基础还可以”,证明我还可以写嘛!以后,我又写了几篇,又工工整整地摆在父亲的案头,盼望着父亲能替我改一改,然后再给我介绍几个报社的编辑,顺顺利利地发表。可是,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开始还草草一看或者讲几句“快上路了”之类…  相似文献   

2.
我9岁那年的夏天,父母的感情出了问题。暑假结束的那个晚上,我终于鼓足了勇气问父亲:“是您不爱妈妈了,还是妈妈不再爱您了?”父亲惊讶地看了我很久,低着头说:“孩子,都是我的错,我,我爱上了别的女人。”他的回答让我很愤怒,母亲既漂亮又能干,难道还有谁会比母亲更出色?  相似文献   

3.
前些年,父母亲跟我在美国东岸过日子.父亲经常坐在小板凳上,前后院子里拔野草.太阳好大,父亲蹲坐在树荫底下,这样呆着经常一整天.黄昏时候,我把车子开进车道,仍然看他蹲坐在小板凳上,头低低地几乎埋进肩膀里.那几年,父亲扫落叶的时候也会愣住.他想些什么?做大半生的回顾?那是个无声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父亲打鼾     
父亲从年轻时身材就又高又胖,睡觉时鼾声如雷。母亲讲,她嫁给父亲后,曾后悔不已,父亲的鼾声让她整夜无法入眠。几天下来,母亲熬得眼圈乌黑,像霜打的秧苗,整天无精打采的。使尽了各种方法,折腾了近一年的时间才适应了父亲的鼾声。  相似文献   

5.
书籍是我进步的阶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从喜欢读书到热爱国书馆我祖籍广东南海大沥镇。听祖母说,有一年广东发大水,举家溯珠江、桂江而上,落难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我是饮漓江水长大的,从小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熏陶,祖父替商行当“跑街”(即现在的市场信息员),父亲在水电公司打工,全家十余口靠微薄的工资度日。父亲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子女要求很严。两三岁时父亲就教我背唐诗。在一个中秋之夜,父亲抱我到天井屙尿,对着天上的明月,要我背李白的《静夜思》,我懵懵懂懂地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错了,是举头望明月!”父亲狠狠打我一板屁…  相似文献   

6.
遥忆少年     
陶冶 《新闻天地》2008,(12):55-55
退休在家,百感交集,遥忆少年,特撰儿时故事二则。 那时挣扎于旧社会,一家十口,全赖父亲租种长沙县江背镇的江氏祠堂土地维生,生活如牛负重,无力供子女读书。因此,我初小毕业,便辍学在家,辅助父亲种田作莱,刹草看牛,纯以“活命”为要务。时过一年,父亲不忍我失学,东筹西借,缚紧裤带将我寄宿于金佛庵完小,未读五年上期,直接插班下期。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故乡怒江峡谷内有一种介于野草和庄稼之间的植物——“鸡脚稗”,这种植物历来朴素得很不起眼。我是位孤陋寡闻的人,因此,偶尔出门到怒江大峡谷之外的田地上、山坡野地里,从没有见过在故乡一年生草本植物鸡脚稗。看来,鸡脚稗这一好东西,峡谷独有。千百年来,它适应峡谷的风土,峡谷的山水。外人看来是野草的鸡脚稗,其实是父老乡亲所种所养的庄稼,而且它为父老乡亲们倾力献出一切。为此,我非常敬畏鸡脚稗。  相似文献   

8.
读过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后,我一直对旧中国"长者本位"的家庭观念深恶痛绝.在这种观念之下,"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而我更对那些"觉醒"了的父亲敬佩不已,他们"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相似文献   

9.
读过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后,我一直对旧中国“长者本位”的家庭观念深恶痛绝。在这种观念之下,“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而我更对那些“觉醒”了的父亲敬佩不已,他们“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相似文献   

10.
如同稻田里总有稗草一样,有文字就可能有差错,而消除差错是编校工作的本分。兵法上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差错。为此,笔者在过去讨论的基础上拟继续对以下12种差错类型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父亲教我写文章王彪(散文)我参军后,父亲给我的信中,都要用好几张纸教导我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连队的黑板报和军队的报纸写稿。那时我和父亲的通信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从父亲的信中,我读懂了人生的哲理,读出了父亲对我纯朴的爱,我把自己的体会和军营中的新鲜事,及时写信报告给父亲,父亲马上给我回信进行指点。记得有一年,我写了散文《松树与老兵》,记述了营区中有片被一批又一批老兵栽下,饱含他们深情的松林。稿子寄给父亲不几天,就收到了父亲用5张稿纸写来的修改意见。捧着父亲的来信,我的眼中噙满了泪花,根据父亲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5日晚,"五道杠少年事件"发生后的首个周末,从武昌郊区一所封闭式寄宿学校归来的新闻主角——初一学生黄艺博打开电脑,在漫天的评论和谩骂中哭了,他问身旁的父亲:"我哪里错了吗?"黄宏章和妻子马晓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只得告诉儿子——这才是他一直身处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4.
父亲(散文)     
父亲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清明节,恍惚中,我又来到父亲墓前。那松柏更加枝叶繁茂,青翠欲滴,我欣喜地发现老树周围长出许多小树,小树葱葱郁郁,生机勃勃,增添了这片公墓的绿色,构成一道醒目的风景。我缓缓走近父亲的墓边,父亲的身影逾发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仿佛站在云端,看着今天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父亲少年时,祖父母养育7个子女,先后夭折4个,只剩下父亲与两位伯伯,家贫,无钱供读,父亲  相似文献   

15.
靳诺 《出版经济》2006,(8):52-54
我是好孩子,父亲惟一的儿子. 别人告诉我,我在父亲的床边坐了一个半小时.我一点儿都不记得.离开那里时,我的头很晕,眼睛模模糊糊.沙伦挽着我的胳膊说:"我有事要告诉你."父亲去世前她一直在父亲身边.沙伦告诉我了父亲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16.
个体也好,群体也罢,无不自觉不自觉地在社会了错的历史舞台上扮演正面或反面的角色。我在了错的舞台上了错到古稀,故演讲的题目是“古稀了错回忆录”。  相似文献   

17.
爱的阶梯     
从小我就惧怕父亲,而且怕得要死,因为父亲的沉默、暴躁、独断、专横。我从来没有对父亲产生过依恋,有的只是恐惧,就这样一直到长大,这种感觉陪我度过了漫漫的小学和中学时光。我从没有试图去改变这种状态,因为我是父亲的女儿,有着和他一样的倔强脾气。父亲很少和我们搭腔,平时都是母亲传达"圣  相似文献   

18.
马洪杰 《档案天地》2009,(11):59-59
1999年10月20日,我的父亲马元勇走完了他普通不平凡的一生。 父亲临终前,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是:194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政治部颁发的《功劳证》。每当我看到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60多年的宝贝。思绪就会飞到了属于父亲的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叫陈启正,也叫陈环境。因为有个不寻常的父亲,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的父亲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当父亲这些年累计捐款13.8亿元时,许多人向我投出羡慕、钦佩的目光。他们羡慕我有个亿万富翁父亲,钦佩我的父亲是中国首善。然而,当今年9月5日父亲宣布将裸捐后,许多人又向我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从“有奖捉错”说起王官成有不少报刊为了扩大影响,纷纷开展“有奖捉错”活动,对先找出错别字的前3名读者奖励。我是个读报迷,向来喜欢在报刊上吹毛求疵,“有奖捉错”活动,对我来说就好比喜从天降。功夫不负有心人,错是捉到了,怕写信到报刊社耽误时间,我赶紧打电话。电话打通了,接电话的人说,我是第4个打电话的,与奖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