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衡》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找出影响平衡的条件。第一次等臂杠杆的两组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一样多,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杠杆尺就平衡。这是特殊情形下的平衡,因此在教学中就注意,结论由学生概括即可,不要过分强调,因为它没有普遍性意义,只是通向一般性认识阶段中的过渡认识。  相似文献   

2.
《平衡》(第四册第十二课)是让儿童通过对杠杆尺的操作,感知什么是平衡,什么是不平衡,从不平衡达到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并经过集体研讨归纳概括出使杠杆尺平衡的一个条件——左右距离一样长,挂得一样多,才能平衡。一、设计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一上课就出示一特制的小型跷跷板,再拿几个玩具小动物——长颈鹿、小狗、骆驼等来坐跷跷板。学生会发现,在小动物们“坐”跷跷板的过程中,有的动物如长颈鹿和骆驼“站”在跷跷板上,跷跷板一样平,而当一些动物如小狗和长颈鹿  相似文献   

3.
我教《平衡》这课,在研讨“左右挂得一样多,挂在哪儿”时,发现教材中图2和图4给出钩码的方式影响学生概括规律。图2和图4如下图:  相似文献   

4.
教学任务分析《杠杆的平衡》一课取材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研究》,原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记录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杠杆尺的状态;给常用的杠杆工具分类。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教材的思路,并不适应学生。比如说,第一部分活动——在杠杆左边的第二孔上挂上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的右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孔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这个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简单。而第二部分活动——改变钩码的位置和…  相似文献   

5.
我上《平衡》一课时,学生通过在杠杆尺上挂钩码的操作实验,很快就弄清了左右同等距离配上同等重量就能平衡的关系,接着研究左边第二孔格挂两个钩码有几种平衡方法,同学们通过分组实验得出了三种结果: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老师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是不是符合课改理念时说,演示实验在课改中应尽量做到不用,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理念。我不赞同这种观点。譬如说,二年级科学课学“杠杆尺”,农村学生在课前很少有什么是杠杆尺及杠杆尺怎样才叫做平衡这方面的感性知识,所以上课时首先就要用演示实验,把实物“杠杆尺”展示给学生,把“杠杆尺平衡的形态”呈现出来,让学生感知。当然,这个演示实验,可以在学生做“杠杆尺平衡规律的探究实验之前,借学生的手来展示,借学生的嘴来说说“什么是杠杆尺及其平衡的形态”。可见,演示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同样…  相似文献   

7.
自然第四册《平衡》一课,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先认识平衡和不平衡现象,再通过实验知道两种达到平衡的方法,最后研究用多种方法使某种情况平衡。在第一个班上课时,认识平衡和不平衡很轻松就完成了。学习平衡方法时,我想带领大家边实验边总结,先学习一种方法,再学习另一种方法,这时我发现学生思路根本不在老师的控制中,你提问问题,他忙着挂呀、试呀,好像根本没听见老师的问题,师生双方配合不好。最后我强行让他们安静下来,说一说怎样使杠杆尺平衡,他们说得五花八门,我只好流于形式地总结了一下。一堂课下来,老师学生双方都感觉很疲劳,弄得不欢而…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一跷跷板,通过让学生分别观察小兔与小兔、小兔与狗熊玩跷跷板的游戏,使学生建立起平衡与不平衡的概念.紧接着,教师介绍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示范了怎样在图卡纸上作实验记录,并提出要求: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都挂上钩码,研究怎样让杠杆尺平衡,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边实验边将实验方法记录在图卡纸上.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事先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塑料尺、马铃薯、易拉罐皮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使它们浮在水面上”。选择塑料尺是因为在以前的课上,我发现塑料尺竖着放、侧着放会沉入水中,如果轻轻地平着放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课上,我出示塑料尺,问:“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吭声,拿着塑料尺竖着放入水中,塑料尺沉下去了,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研究: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塑料尺浮起来。学…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在“简单机械”一章中,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照图1那样,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一、想够。让学生充分地想,大胆地想,敞开思路无所顾忌地想,甚至异想天开,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教学《杠杆》一课,在引入“杠杆”这个概念之前,师说:“一块很大很重的石头,好几个人都搬不动,你能用什么办法使它移动呢?”鼓励学生朝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中有一节课《操场上》,这节课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对于第一次教一年级的我,看了教材以后,心里没有任何负担。我觉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这类问题,如经常在课下听他们说:“我的玩具比你的玩具多。”“我得的小红花比你得的小红花多。”正因如此,我认为他们对于“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已经  相似文献   

13.
《杠杆》课要求学生利用杠杆尺做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杠杆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在上这一课时由于是初次接触杠杆尺,做实验很费劲,下课铃已经响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结论。看着学生们失望的表情,我对他们说:“没有关系,课下如有愿意继续做这个实验的请到实验  相似文献   

14.
在“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自备大小不同的圆,通过在刻度尺上“滚动”,去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课上,一位学生举报:“教师,王×带的是破尺子,滚不了。”我一瞧,的确是一把断掉一截的刻度尺,长度不够使圆滚动一周,便笑着安慰他说:“没关系,我想你能想出办法,把圆周的长度量出来。”果然,王×在交流汇报时说:“我的尺子是不够长,但我把圆对号。”面对王×自备的“断尺”,“没关系”三个字注入了我“期待与信任”的情感,使他有了自信,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再创造的源泉。我想,如果尺子还不够长的话,王×同学肯定会“再对…  相似文献   

15.
1 准备:巧设实验,吸引学生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 在杠杆支点左右两侧分别挂4个和2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杠杆平衡.师:在上题平衡杠杆两侧各去掉1个钩码,杠杆还平衡吗? 生:不能.因为杠杆左右两边力与力臂的乘积不等.  相似文献   

16.
独特的作业     
星期五上午,我讲了“镜面对称”妈妈“出题目”,让爸爸妈妈和自己头叹气地说我们‘不可教也’!”有的这节课。整节课十分顺利,特别是一块认识新知识,接受新知识,当爸孩子在日记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我设计的“擦镜子”活动尤其使学生爸妈妈的小老师。镜面对称的特征:上下不变,前后不学习积极性高涨,在开心的活动中,作业一布置,孩子们就有些激变,左右变换。家长们在日记里赞扬教学难点一下子化解了。动。我顺势又强调了学生自己或家我布置的作业,同时希望我以后多课后我想:布置什么作业呢?新长必须写一篇日记,看谁写得最好,布置这样的作业,以…  相似文献   

17.
《平衡》一课的教学进行过多次的研究改进: 一、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是分别研究好,还是一次把材料交给学生好。 为了体现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决定放手让学生自由挂,自己想办法挂平衡。这一放手,学生高兴极了,挂出了各种平衡。放了手,老师感到为难了,只有两组同学挂的是对称平衡,而有10组都挂的是不同的不对称平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数学活动课。在这方面,义务教材虽编入了较多的“思考题”可作为活动课的内容,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因此,教师要多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实验一] 取一条长约1米的细链条,一头固定在刻度尺杠杆的一端,另一头用细线接连在杠杆的同一端,如图1所示。杠杆的另一端用细线挂一个砝码,调节挂砝码的细线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平衡。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把挂链条的细线烧断,此时,有一部分链条自由下落,这一瞬间,杠杆失去平衡,挂链条的一端突然上升,直到链条下落静止后,杠杆才重新恢复平衡。 当细线烧断后的一瞬间,挂链条的一端突然上升,应为链条总重量变轻。说明下落的那部分链条发生失重现象。[实验二] 取一根长60cm左右、直径2~2.5cm的硬塑料管,上下端口子用橡皮塞…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学生认识了实验材料以后,不作任何交待,让学生分组自己去支配材料,“看看能发现什么”,7分钟后:) 师:把你们组的做法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生:我们把杠杆尺挂在支架上,再把钩码挂在杠杆尺的小洞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