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后人对林觉民的认识大多始于他的《与妻书》,这封绝笔书融殷切的爱情和捐躯报国的决心于一体,情真意切、豪情满怀,读之者无不为之动容."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等语句,既向妻子说明了自己舍家报国的苦衷,也折射出反清民主革命时期先进志士的高尚信念和纯真情操.  相似文献   

3.
顾城 《出版参考》2014,(1):33-33
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个革命,也可能是个爱情;可能是搬一块石头,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要这个形式和生命里的这个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中国人的心。全国人民纷纷献血、捐款、捐物,真诚祈盼救援顺利、祈盼所有灾民都平平安安。  相似文献   

5.
爱与死,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息的话题。这本书的主题,其实又是一个因爱而死的爱情传奇。第一次拿到这份手稿,是2009年8月份。这份手稿既是日记,也是情书。据说,它被发现于一所老房子的阁楼之中。从上世纪30年代到如今,七十几年过去,这部分手稿竟然完好无损。作者早在75年前天逝,  相似文献   

6.
李雪莹 《大观周刊》2012,(35):22-22
爱,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而爱情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提到它们,总会让人怦然心动,心头涌起一股暖意。近日再读《诗经》,我对爱情又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崔建恒 《大观周刊》2011,(16):218-218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却只有一次,这是路人皆知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就是因为这道理虽然简单,每年却有成千上万人无法真正理解它.从而丧失了最宝贵的生命。这其中也不乏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生命只有一次,  相似文献   

8.
江南竹 《新闻天地》2006,(11):21-23
去年《好想好想谈恋爱》成为各地热播的都市情感剧,剧中风情万种、野性大胆的毛纳的扮演者梁静更吸引了许多人目光。而在此之前,梁静已经出演过《女子特警队》等多部电视剧,被誉为警花专业户。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看上去大大咧咧、爽朗豪放,对爱情不屑一顾的女孩,其实在爱的道路上很执著,她坚守对爱的信仰,从陷入“三角恋”的漩涡到遭遇“第三者”谣言,感情道路虽多艰,但她丝毫也没有动摇对爱的追求。现在,梁静已经嫁作他人妇,角包转变为温柔可爱的小娇妻,先生管虎乃著名导演,曾拍过《黑洞》、《民工之生存》等多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忧伤     
午夜,万籁俱静的时刻。你为什么久久不能入眠?推开窗户,遥望满天的星斗,你的心中充满着忧伤。生活的艰辛,爱情的失败,事业的挫折……像蛇一样噬咬着你的心灵。在纷扰的尘世中,有多少痛苦的心灵在经受煎熬,有多少孤独的灵魂在午夜飘荡……  相似文献   

10.
《侧身的贾薇》:完满的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1,(12):26-26
贾薇,生于云南盐津,诗人。蓝皮火车,贾薇的丈夫和知音,两人的爱情,在圈内传为佳话。一个女人一生当中,或许会收到许许多多份生日礼物,什么样的礼物才是最让女人心动的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深入地解剖了"一周CP"这一线上恋爱交友平台对于虚拟亲密关系的建构,并从其媒介使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媒介期待、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和媒介的"弃用"与不满足等四个方面对其女性使用者的媒介使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本文以"理想爱情"来概括"一周CP"的线上技术和匹配机制所建构起的爱情乌托邦,以及其所试图传达和宣扬的恋爱观念;以"爱情理想"来概括女性使用者在媒介使用和"弃用"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个人恋爱观念。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断裂之处和矛盾之处的分析,深入理解当代女性的婚恋交友行为和个人爱情理想,从而解读更为宏观的社会心理和时代心理。  相似文献   

12.
龙圣武 《大观周刊》2011,(10):160-160
唯物主义者的可贵,当在承认现实,进而承认人是这现实的物质元素。先生八十年前为生命写下的文字,表达他对生命的悲悯和礼敬,这情怀超越时空,成为生命历史的依托。此文从先生的两“记念”(《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以高中语文教材所录鲁迅作品为主)浅析其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3.
为广州黄花岗起义英勇献出宝贵年轻生命的林觉民,年少时就痛恨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他以极大的爱国热忱,顾"大家"而舍"小家",投身革命斗争,给后人留下了关于他的一段爱国与爱妻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4.
蔡锷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所反对的,也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个人。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只有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严:我是武汉人,老家甚至会淡忘,成宁却今生难忘!向阳湖那段岁月,但愿不会重复!  相似文献   

16.
17.
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有一个难处,那就是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有意见,不喜欢我重复前人演讲中说过的话。我要求你们谅解我。因为两个理由:  相似文献   

18.
任宴琳 《出版参考》2009,(10):40-40
1930年年底,徐志摩在上海筹办《诗刊》,在其一再催促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的闻一多创作了那首闻名现代诗坛的爱情长诗《奇迹》。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却一直让徐志摩捉摸不透:“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是半夜里桃花潭水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蔷薇的香……我要的本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的结晶,这比一切都更神奇得万倍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9.
彭蕾 《报刊之友》2014,(2):153-154
对80年代末的余华的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暴力叙事”,“死亡叙事”,“虚构的真实”等角度,虽然余华在1987年和1989年发表了俩篇标题带有“爱情”字眼的中篇小说,但是也许实在没法将“嗜血”的余华和“爱情”相联系,所以对于这俩篇小说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试图以这两篇爱情小说为纬度,通过与“才子佳人小说”《牡丹亭》和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解构爱情”的思路来凸显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并由此展开对先锋性文学的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蓝柯  小虎 《新闻天地》2007,(12):28-30
当老实憨厚的“靖哥哥”不能在现实中和机灵乖巧的“蓉妹妹”再续前缘时,当“五阿哥”和“小燕子”在电视剧里爱得死去活来而在戏外鲜有见面机会时,当理想的爱情与残酷的现实遭遇巨大的落差时,人们不得不感叹:电视中的神仙眷侣无法在现实中最终走到一起。但电视剧《罗贯中》的男女主角王斑曹颖却把他们的爱情从戏里延伸到了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