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人们把图书馆誉为人类“文化的宝库,知识的喷泉”的话,那么,我要把《图书馆杂志》称为图书馆工作者的老师和助手。因为,我在与《图书馆杂志》短短的几年交往中,它给我的帮助确实是很大的。 1988年,我在期刊目录中看到了《图书馆杂志》,出于职业习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订了一本。没想到我阅读了之后,一下子便与它难舍难分。这倒不是因为《图书馆杂志》它样式新颖,内容丰富,而是里面的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杂志》85年第4期发表的邵胜定同志《版本学有广狭二义论》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版本学上一向只是对“版本”有广狭二义的解释,还从来对这门学科本身作过这样的区分。但是,我对《二义论》提出的新颖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我是《档案管理》杂志的一名忠实读,也是一名痴情投稿。说来还真与《档案管理》杂志有缘,我的第一篇专业论《谈简牍档案的管理》就发表在1991年《档案管理》杂志第6期上。是《档案管理》杂志激起了我思考、撰、投稿的勇气,当时的《档案管理》杂志编辑老师还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函,激励我静心思考、勤于笔耕、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新闻战线》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新闻杂志。我在50年代做记者时,个人订了三份杂志,其中一份就是《新闻战线》。从创刊号起,我一直挨期把它保存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抄走。后来它复刊了,我仍经常翻阅。因为我把《新闻战线》当做新闻业务老师,从它身...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2)
走近《税收与社会》文\孔明在林林总总的报刊里,我对一本杂志情有独钟,那就是《税收与社会》。当她还叫《西安税务》的时候,我因为写《税收史话》而闯进了她的世界,进而认识了她的创办者曹钦白先生。他是一位让人一见就想走近的人,所以我成了他座前的常客。几乎隔一...  相似文献   

6.
我是《图书馆杂志》的热心读者,几年来承蒙它在图书馆理论和实际工作方面的指教,使我在工作中收到了实效。特别是“经验交流”栏目,更是我经常阅读的,因为在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困难还是实际存在问题。如今年第2期刊登的《图书虫害的调查与统计》一文,读了很受教益。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心语     
我参加工作那年正是《图书馆杂志》诞生之年,而我与《图书馆杂志》的结识又是那么的偶然:记得一次我在阅览室的书架上突然发现了两期《图书馆杂志》,遂翻阅起来,不想竟一口气将这两期读完  相似文献   

8.
我真幸运,因为我工作学习中又多了一位老师——《图书馆杂志》。我原是医务工作者,1989年调入医院图书室工作。一次到柳州市图书馆学习时,无意发现图书馆辅导部的桌面上放着一本《图书馆杂志》,顺手拿来看,  相似文献   

9.
想了一下,对我来说,还真没有哪一本杂志能象《美育》这样,从创刊号到现在,一期不少。因为喜欢它,自然给予它的关注也就格外地多一些。我发现,《美育》这两年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姑且不谈它的文字内容,就从封面和插图来说吧,如果同它第一期封面的那幅黑白木刻相比,那现在简直有了“质的飞跃”。原来把它和《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新闻天地》2007,(11):44-44
您好,今年年初,我通过邮局订阅了一年的《新闻天地》,看了几期你们的杂志,总的来说感觉这本杂志很有新意,希望你们的杂志越办越好,在这里我也谈谈我对杂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曾经在《新闻战线》杂志工作多年的编辑,现在回过头来谈这本杂志,似乎有点不妥,原因是难免有感情色彩。但是因为我现在毕竟是在大学教书,也算得上是《新闻战线》杂志的标准读者了。从编者到读者是一种角色转换,更能体会编辑这本杂志的不易,也更能发现它的进步。最近,我发现《新闻战线》用了几期的跨度,在新开办的《服务热线》专栏中介绍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领导成员名单,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据我所知,新闻界许多人都非常希望得到这种实用的信息,有许多人要经常和新闻界领导机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3)
奇妙多彩的世界——读97《少年月刊》文/赵熙最近,我以欣喜愉悦的心情,读了《少年月刊》的几期文字,有一种回到童年世界和青春岁月的感觉。作为曾经做过青年刊物编辑并常为青少年写点稿件的我,在阅读《少年月刊》杂志时,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因为七十年代我在共青...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 第七期的《新闻知识》于今天收到。我共订阅了8种新闻杂志,到今天,第7期的杂志我还只收到贵刊,而还有3种第6期的杂志没有到手。先到为君,先睹为快,《新闻知识》虽然没有《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的牌子大,但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愿意长期成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最早接触到《出版广角》杂志,是在一家出版社的编辑那里,因为自己是独立出版人,所以更重视行业的动态和信息。仔细品读后,感觉跟美国的Publishers Weekly是同类的专业杂志,所以这几年几乎每期都阅读。一本杂志的成长和命运我认为除了有专业人掌舵,更重要的是杂志本身的专业性。《出版广角》就是这样的刊物,每期的"新观察"主打出版行业的新动态,这个栏目常常让我看到行业的前瞻性并深受启迪,是一个引领出版人认清趋势的栏目;而"专题"  相似文献   

15.
来庆新 《青年记者》2007,(22):52-54
2006年12月12日,刚刚存活了3个月的《北方商情—楼市·沈阳》因投资方撤资而宣告停办,这一刚刚出版5期的DM杂志悄然倒下了。这样迅速倒下的杂志绝对不是个案,在我国几乎每  相似文献   

16.
当我翻阅《新闻导刊》杂志2009年第一期时,被杂志清新的版面、丰富的内容迷住了,于是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作为《新闻导刊》的一名读者,这些年我和她一起成长,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新闻导刊》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理论性、可读性、参考性极高,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基层通讯员的指导性很大。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96年第8期刊载的《杨献珍错对艾思奇》一文,是从《炎黄春秋》杂志1996年第3期温济泽同志所写的《我所认识的艾思奇》文章中摘编的.  相似文献   

18.
《编辑学刊》的记者来信,希望我写一写《万象》杂志背后的故事。我暗自一笑,因为正是在约稿前不久,我离开了辽宁,也离开了《万象》,不再担任这本小众杂志的主编。两件事情的偶然碰头,让我的思绪翻滚了好一阵子。《万象》是我从事出版工作28年间,亲手编辑的唯一一本杂志。现在,它离我而去了;不,是我离它而去了。我真的有些感慨么?  相似文献   

19.
我的拙稿《落榜志不衰,自学能成材,张宏文受聘当了农技员》,被去年11月8日《陕西农民报》采用。尽管是“丑小鸭”,但心里却喜欢.因为是1987年第10期《新闻知识》杂志给我作了具体的指点。先从采访说起。前多日,我曾四次去甘井乡地段医院,采访一位多年带病辛勤工作的妇科医师赵翠竹的事迹,出力不少,事与愿违,也不知所故。自从去年8月份开始订阅了《新闻知识》后,较前明晁进步。特别是看了第十期李其贵老师的《采访过程即写  相似文献   

20.
我与《图书馆杂志》相识于1985年秋,那时我刚到资料室工作。在众多的图书馆专业期刊中,一开始我就发现她与别的刊物有不同的风采。其后是感情日益亲密,到如今可谓是“刊夫人”了。说实在话,每逢《图书馆杂志》的出版期一到,我心里就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