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日:“杂”,二日:“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2.
在县市区基层单位工作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做采访写报道,还要编刊物当校对,更要写各式各样的材料,做接待干杂务等等,说是万金油式的"杂家"不为过。然而,如果只是"杂"而不"专",则业务水平终究难以提高,不能成为"专家"型人才,既"杂"又"专"是基层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层新闻记者为什么要"杂"。县市区基层单位的新闻记者主要包括宣传部新闻中心、地方报社、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基层工作分工不够细致,采访撰稿、编辑通联、发行接待、管理事务等等,样样都有,样样得会,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3.
高爽 《记者摇篮》2010,(2):46-47
新闻记者,是专家还是杂家?这是一个新闻学上说了多少年的话题。近些年来,随着众多专业类报纸杂志的诞生,更多的非新闻专业人士成为新闻从业者。他们精深的专业知识使财经、体育、时尚生活类媒体的报道较比综合类媒体的同类报道更加有见地、有深度、有指导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与发表在今年三月《传媒天地》上的《省委书记与新闻记者的“君子协定”》一文,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两篇文章,题同文不同──是我们在看到作者的那篇文章后,特约作者补充内容、重新写出的。发表在这里,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的一个礼物。   同时,在文后附载《传媒天地》发表的《省委书记与新闻记者的“君子协定”》一文和《传媒天地》的编者按语,除了给读者留下一点资料外,还以此表示对同业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王继春 《青年记者》2003,(10):42-42
一个记者博学多识还是知识贫乏,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敏感度就不同:如果知识广博,就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通过深入采访,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作品;如果知识贫乏,容易造成难以与人沟通的尴尬局面,更不用说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了,有时即便是对方谈的就是很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由于知识缺乏,造成敏感度低,也就不能及时判断和捕捉到眼前的新闻。可以说,记者的成就的大小同他的知识素养水平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7.
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进步的社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如何在新时代的大浪淘沙中不被淘汰,时刻坚守记者的职业道德,写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名品?笔者认为,除了有坚实的基本功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四不”。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是以采写新闻报道为主要职责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是一项宣传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既要有开阔的视野,又要有科学、缜密的知识结构。因此,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宣传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张溪 《新闻窗》2007,(6):123-124
从心理学来看,直觉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指人在感受现实生活中,被某一现象所刺激,潜意识被激活,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储存与瞬间感受相接通的能力。直觉一旦被运用于新闻采写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即记者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生活事实的特征、状态作出直接的、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记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记者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通过新闻记者可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介绍经验、揭露丑恶、弘扬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提高思想和业务方面修养的同时,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博闻强记、触类旁通,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博"结合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闲话经济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上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可是我们的经济新闻。特别是金融新闻,版面呆板,术语连篇的居多,只有专业人士和特别需要这类信息的受众才会接触,难有其他的接受者。国外的金融新闻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级报纸上的评论。一位读过国外这类新闻的作者写道:“笔者经常阅读国外报刊和通讯社的金融报道,感到他们的稿件一般都很少有行话术语。  相似文献   

14.
张东风 《传媒》2000,(4):35-36
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时,往往会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这是正常的.然而在新闻界还有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一窝蜂爆炒".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军区某旅报道组,当看到该部报道员陆苍松那厚厚的五大本刊稿剪贴和那一摞鲜红的荣誉证书时,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1990年那个雨雪纷飞的冬季,高考落榜的陆苍松从四川中部那遥远的小山村,来到北国军营,寻找他曾经失落的梦。每有闲暇,他便捧书苦读,也信笔写些聊以自慰的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字,投给部队办的一份《绿地》小报,每每有文章发表,他便如同过节一般高兴。1992年7月,陆苍松凭着扎实的文化功底,考取了北京防化学院士官队。在院校,他一面学习专业知识,一面利用自己写作特长,为学院所办《化院报》投稿。为提高写作水平,他报读了…  相似文献   

16.
五里 《新闻三昧》2005,(11):39-39
有些记特别一些资深记,常常有自己固有的活动地盘,从中发掘出不少新闻,甚至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目前的记多数是分线(战线、行业、工种、军种)跑新闻,跑农业的专门跑农业,跑工业的专门采写工业,有些部门分得更细,工业里还分重工、轻工、手工业等不同战线来跑。这样的好处是不易漏报新闻,也有助于一条战线跑熟了,可精耕细作,跑出一些深度报道来。在这种情况下,记如作有心人,再物色一、二个基地或蹲点单位,并常常深入下去搞点调查,效果就更好,常常能“慢工出细活”,写出一些有份量、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新闻舆论是党的喉舌,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它的任务不只是传播,重要的是宣传。既是宣传,就一定要讲政治。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党性修养,要有政治家的鉴别力和敏锐性。具体到一个地方,就是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全方位多侧面宣传先进典型,团结、鼓舞、引导  相似文献   

19.
20.
时政新闻的报道主要是为了反映党和政府在某段时期的重大决策和领导意见等,并向群众说明政策的未来走向,决策内容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主体,反映的内容也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群众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拉近新闻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研究时政新闻记者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