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百宝囊     
“寸阴”的来历我们常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寸阴”常常形容时间的宝贵,你知道“寸阴”这个词的来历吗?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刻。“寸晷”指1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1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汉唐以…  相似文献   

2.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们常用这句话告戒自己要珍惜时间。这句话中“光阴”表示的是时间 ,那么时间为什么可以用寸来计算呢 ?时间用寸计算 ,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据史书记载 ,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晷盘为石质 ,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等 1 2个刻度 ,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 ,立于晷面中心 ,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水平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当阳光照射时 ,晷针的影子就好像表的指针一样慢慢地移动 ,晷针的影子指向晷…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2004,(5)
Lesson 配件:本套器材由晷针、晷盘、底座及角度盘组成。探究实验课题:1.用途:赤道式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在倾斜的晷面上的影子来测定当地时间的计时器。它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发明。由于纬度可调,适于各地使用。2.使用步骤:1雪在日晷上调准当地的纬度。纬度=90°-晷盘与底座面的夹角。2雪把指南针放到赤道日晷的南北线上,使底座面的南北线和指南针的南北线重合。3雪每年春分以后,太阳在天赤道以北周日升落,所以要看晷上面的晷针所指时刻;秋分以后太阳能在天赤道以南周日升落,就要看晷盘下的晷针所指时刻。4雪赤道式日晷所表示的时间是真…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计时仪器及古今计时对比运算郧县城关镇三中杨保成(442500)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土圭”、“日晷”、“火钟”和“水钟”。最早的是“土圭”,计时的时候,将一根木杆矗立在地上,通过观察日影来估计时间。比“土圭”先进一些的是“日晷”。晷盘上刻度划分...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时间更多的还是表现在钟表上……历史篇日晷是最早报标准时的仪器,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盘,其中央装有一根与盘面垂直的晷针,针影在盘上的位置随太阳运转而移动。古埃及钟表巧匠制作了装有指针和鸣击装置的钟表。这种钟表每隔一小时,一定数量的圆球便滚落到金属盖上,发出大声鸣响。  相似文献   

6.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色时节,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五十华诞。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当年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区,保存了当时的大片老建筑与人文景观。如今,传统与现代,凝重与清新,装点着校园风光,诉说着校园历史的变迁。去年,在校园西南萌渚岭山岗上的12号楼广场,一座与师生阔别已久的日晷盘又重新安置当年之地。一时间,人们相邀漫步其间,笑说石座为谜几十年,细琢物器的历史沧桑。日晷又名“日规”或“日圭”,是古代按太阳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辞海》(1979年版)对它的解释是:日规由日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其中央…  相似文献   

7.
球面日晷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天球坐标的关系以及日晷的投影原理设计出球面日晷,它是赤道式日晷、圭表和现代精密天文测算相结合的产物.日晷测得的时刻为当地真太阳时,根据经度差与时刻差的关系,可在晷面上直接将时刻修正为北京视时,进行均时差校正后得到北京时间.同时通过对太阳周年回归运动的分析,设置节气线,由晷针针尖在晷面投影的节气位置来判断当天所处的日期.  相似文献   

8.
自然教材第十册《日晷与圭表》一课,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的测时仪器——日晷是根据一天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的角度变化规律制作的。此课内容安排在测量太阳高度的后面,学生往往把晷针影子  相似文献   

9.
<正>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计时的设备,由指标和晷面两部分组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日晷测时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往今来,目前关于日晷的科技制作络绎不绝,下面从几种制作中分析一下应用的发明技法:方法一:准备材料:纸板一张,(纸板基座35厘米×20厘米)、半圆规、裁剪工具、磁性罗盘、透明胶带制作方法:1.制作指针:了解所在地的纬度值,在直板上画一条宽20厘米、长25厘米的基线,再画一个90度的角,沿这个角边线向上约长15厘米,从底线量出角度为所在地纬度值的角,并沿这个角画直线,然后将形成的三角形剪下。这样将薄纸板剪成了一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教学》2004,(5):42-43
配件:本套器材由晷针、晷盘、底座及角度盘组成。  相似文献   

11.
从日晷到原子钟看科学的发展王庆华,喻星从日晷到机械钟的黎明期日晷和水钟人类最早制造的时钟是根据日照形成的影子的位置和长度来表示时间的唇。最初是把木棒竖在地上计时,不久就制造出可携带的日晷。但是夜间或阴天,日晷就会失效,于是又诞生了水钟。所谓水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2.
万安罗盘曾被认定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和行政礼品,媒体纷纷报道这是万安罗盘继1915年获巴拿马世博会金牌奖后再续世博缘。各种文献中对于“万安罗盘获巴拿马世博会金牌奖”的记载却各执一词、互有抵牾。经历史考察及田野调查,1915年应为安徽休宁吴鲁衡毓记出品的日规(晷)在美国巴拿马世博会上获金牌奖。对吴鲁衡日晷、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进行传承和保护。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做法。  相似文献   

13.
古代计时器大致有表、漏两类。 明代的圭表于公元1437—1442年,建在北京古观象台。清乾隆九年重修。古代圭表的重要功用是判断方向,测定节气,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测定节气,不误农时,圭表这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晷、晷仪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漏,又称刻漏、漏壶、水钟等。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方法,观测壶中“刻箭”的昼夜计时器。据《初学记》引梁《刻漏经》说:“制作刻漏,开始于黄帝时,传播在夏商时。”说明刻漏的出现是很早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是指时间,在这里为什么要用长度单位“寸”来计时呢?在我国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为了计时,就创造了一种仪器,叫做“日晷”。据史书记载,人们从秦汉时代就已开始使用这种仪器。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就陈列  相似文献   

15.
<正>在各地新高考模拟试卷中,有数学文化背景的数列多项选择题频频“闪亮登场”,它们构思精巧、韵味十足、魅力四射,既能考查考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中外数学文化的了解,提高数学文化素养,丰厚数学文化底蕴.下面精选四种数学文化题并配例加以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一、等差数列型例1 日晷(如图1)是我国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二十四节气及晷影长变化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影长减少或增加的量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创制很早 ,种类很多。有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 ,还有沙钟、火钟、辊弹漏刻等 ,它们各有所长 ,分别流行于不同时代 ,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无论是创制时间 ,还是计时精度 ,都是西方各国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17.
小话钟表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中国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计时。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现存元代的一个观星台遗址,台高约9.5米,台下有长约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建筑。用日影测时受气象限制,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发明了漏沙计时的“沙钟”,燃香计时的“火钟”,滴水计时的“水钟”。我国北宋苏颂等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最早采用齿轮的机械计时仪,被已故著名史学专家李约瑟誉为“现代天文钟的鼻祖”。  相似文献   

18.
钟表的故事     
钟表,是现代人们离不开的测量时间和计时的工具。可你知道钟表的出现和它的发展过程吗?古人用太阳影子的长短来确定时间,叫“日晷”。这种办法的最大缺点是阴天和下雨就无法进行了。后来,人们使用“沙漏”、“滴漏”和火绳等来计时,这虽然比“日晷”有了些进步,但由于客观环境对其影响太大,所以,它们所标出的时间很不准确。  相似文献   

19.
小话钟表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中国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计时.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现存元代的一个观星台遗址,台高约9.5米,台下有长约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建筑.用日影测时受气象限制,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发明了漏沙计时的"沙钟",燃香计时的"火钟",滴水计时的"水钟".我国北宋苏颂等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最早采用齿轮的机械计时仪,被已故著名史学专家李约瑟誉为"现代天文钟的鼻祖".  相似文献   

20.
日晷、沙漏,这些中国古老的计时器,曾记录下光阴的漫长和历史的沧桑。今天,虽然早已远离日晷计时的年代,但我们仍旧在意光阴的流转,仍旧关注社会的变迁。回顾过往,年少时的我们曾体验过物质供应的紧缺,见证过文化田地的复苏。我们经历了太多中国历史的改革与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