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育》2016,(6):5-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教育人类学通过教育历史人类学实现了转向与重建,从追求固定标准的方法论转向关注历史性和变化性的方法论(即"双重历史"),以此探究人类形象的演变过程,转变德国传统教育人类学以固定单一的人类形象作为标准的做法,思考"教育中人的形象"在历史演变和现实中的复杂多样,形成与此相应的研究方法论。教育历史人类学对传统主题予以时代新塑,确定多层次分析单位,改变教育人类学的传统思维方式并更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将"文化"与"历史"结合起来,拓展对"人类形象"复杂性的研究范围,将教育人类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中.德国教育人类学方法论实现了重要突破:在主流人类学范式的互动交流和跨文化背景的持续影响下,形成了关切本体性与多样性的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人类形象的"新双重视角",将人类学经典的田野研究方法与德国本土的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传统教育人类学的二元对立式思维、孤立式思维和演绎式思维等被整体性综合思维所取代,德国教育人类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3.
历史人类学作为一种研究路径,是史学和人类学的“联姻”,它源于各自学科的研究局限和困境,是学科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诉求。该路径下的教育研究基于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融合的研究视角,聚焦于教育中人的日常生活研究,在资料搜集上海纳百川,在资料分析上不拘一格。历史人类学路径下的教育研究的基本立场应是教育学立场——以关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初衷和思维审视天下的教育世界观,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及人类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目的观和价值观,以契合研究问题和对象为导向的教育研究方法论,以多元开放、兼收并蓄为依托的教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学金博士撰写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节点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教育人类学学科史研究著作。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的近百年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学科意识、研究主题、代表作品、学科制度和代表人物。该书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简明清晰地凝练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线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与宏观社会演进的复杂关系,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话语体系建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人类学将教育看作一种文化存在、社会存在和历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更着眼于人的精神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将田野研究范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注释式研究范式转向实践性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李泽厚思想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批判传统的本体论.李泽厚批判的主要是理性本体、欲望本体、圣爱本体、语言本体、"Being本体".李泽厚的批判是从他自己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出发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坚持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基本内容的人类物质实践活动的本体性,以此反对传统本体论的精神本体性;坚持从人的现实生存的完整性上肯定人和人的生命,以此对抗传统本体论对人性的单面认定;坚持人的历史性生存的多样性、流变性、当下性,以此颠覆传统本体的单一性、恒定性、彼岸性.  相似文献   

7.
瞿州莲 《教育文化论坛》2013,(5):103-105,115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历史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文章以《历史人类学》为例,结合《历史人类学》课程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历史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英国教育人类学作为文化教育人类学的主要代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国内教育人类学兴起后对其鲜有提及。本文根据它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初的萌发阶段、70年中期至80年代初的个性化阶段、80年代至今的继承与多元文化阶段,勾勒其历史发展脉络,希冀通过"他山之石"有所裨益于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中叶起,教育人类学在德国业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教育人类学具有开放性与“大陆性”特征,并以人类自我形象为核心议题。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教育人类学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反思德国先后经历的哲学、现象学以及整合取向的三种教育人类学的传统范式,历史文化取向的出现为教育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将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注重交叉学科与跨学科、交叉文化与跨文化,以及把人文艺术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学科群中活动最频繁、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它被看成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认为其学科史极其短暂,可以叙述但无须研究。陈学金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挑战了上述传统观点,不仅开展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历史研究",而且提出和论说了若从1905年王国维提出"教育的人类学"的术语和内涵算起,教育人类学在中国已有上百年学科史的新锐观点。从历史和现实相交织的视角出发清晰和准确地界定何谓教育人类学,是分析和论述教育人类学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的基本前提,因而在未来的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进程中,这本学科史的先驱性著作是"绕不开的研究",必将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