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职业院校中,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掌握通常被视为实习生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实习生身份通常被置于核心议题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于职校实习生,特别是那些正置身于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实习生而言,身份认同问题并非次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宏丽  陈旭远 《教育》2012,(35):56-57
对于高等师范大学的学生而言,四年大学教育经历促使个体反思性地理解"教师是谁""我是谁""我的教育信念是什么"等问题。在四年大学的教育经历中,高师学生不断地建构着个体的身份认同。相比较而言,作为实践类课程的教育实习,可以为高师学生提供真实的身份体验场域,促使实习教师在实践层面上真正体验到教师之感,这种来自实践层面的体验会积淀在个体的生命之中。学生身份的顺延在教育实习实践中,实习教师经历着原有学生身份的顺延、教师身份认同焦虑以及他者镜像下的群体身份认同、自我建构后的教师身份自觉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实习大学生的身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具备何种身份,一直以来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界定,这种身份的模糊性给实习生权益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从实习、劳动者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存在的各种实习模式下的实习生身份进行了分析、定性,认为顶岗实习、就业实习模式下的实习生完全具备劳动者的身份,企业在择优录取的前提下应当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赋予其享受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实习生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实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其法律身份的不明确,导致其实习时权益频遭侵害而难以得到有效救济。研究顶岗实习生的法律身份,既有利于立法的发展,又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习生实习权益的保障。本文通过顶岗实习生和劳动者等内涵的研究,明确在不同的情况下,实习生应该具备不同的法律身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从情态意义的角度分析一位无指导教师的英语专业实习生H的话语,试图了解非师徒式方式下实习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实习生H的教师身份认同经历了从稳固状态到“模糊和反思”状态的转变,且较长时间地处于后者;而在其身份认同重构的过程中,H能够选择更符合自己教学观的身份认同.案例研究表明:在当今较为普遍的师徒制实习模式中,指导教师应给实习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从而使实习生的教师身份认同更健康自然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身份认同是教师主动建构的对教师职业身份的主观认知,它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师范生而言,实习期间建构的身份认同会直接影响此后的职业生涯。由于多年"学生"身份造就的"身份惯习"与高师院校实践课程的不当导向,当前师范生实习期间的身份建构一定程度上陷入"个体身份迷茫""社会身份游弋""专业身份混沌"的认同困境。可从"强化专业情意教育""注重实践课程的正确导向""引入合宜的实习评价"等方面入手,帮助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建构合宜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作为实践类课程的教育实习,可以为高师学生提供真实的身份体验场域。在此场域之下,实习教师经历着原有学生身份的顺延、教师身份认同焦虑以及他者镜像下的群体身份认同、自我建构后的教师身份自觉等几个阶段。在充满教育意义的实习实践中,实习教师完成的是"此刻我是谁"的身份认同,实习教师既可能在今后的专业生命历程中进一步建构其教师身份,也可能削弱乃至摧毁教师感觉,从而在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中形成身份的断裂。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常常以成人控制者的姿态去管理幼儿,以观察幼儿园的教师教学为中心、偏重活动设计和活动过程的组织。台湾地区"以幼儿身份实习"的教育实习模式突破以往"以教师身份实习"的思维定式,帮助实习生从"学习如何去教"转变到"学习如何解读幼儿",以同理心去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以幼儿身份实习"是对教育实习的创新,其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与实习过程的有效性对大陆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制度的完善、转换学生思维方式并促进其专业发展,均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实习生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通过两个案例讨论实习生对教师知识、身份和两者关系的认识,及其对他们知识转化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实习生而言,知识与身份相互嵌套、紧密关联。他们对教师工作核心知识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教师身份的理解和认同,反之亦然。这表明,教师教育既要注重师范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他们教育性知识的发展。过于狭隘地将教师的学科知识作为其专业活动与教师身份的惟一合法基础,可能阻碍实习生的教师身份认同,误导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滕满高 《广西教育》2010,(33):116-117
顶岗实习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总结职业院校数控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撰写实习日记、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师徒关系、协作反思等是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身份认同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实习生教师身份可概括为专业身份、情境身份和个人身份。通过对某师范学院的个案研究发现,多数受访实习生以"学生"或"大学生"而不是"实习教师"定位自己。为此,需要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同培养的合作关系,提倡认知学徒制,注重转变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杜文静  黄德桥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108-112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鉴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受损的情况,应完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制度、提高学生维权意识与能力、坚持专业技能与实习岗位对接原则、切断"实习套利"操作、压实校企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育人与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实习学生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工作场所学习和工作身份认同并非是成人的专利,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研究主要从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出发对其重要性以及特点作了分析,其它方面的研究还没有顾及.从工作场所学习与工作身份认同的辨证关系出发,尝试分析了工作场所学习和工作身份认同发展的限制条件,并通过对相应的应对策略分析,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工作场所学习策略以及工作身份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以学习为业的人,学习作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或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学生身份与学生角色的核心特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对"学生"这一身份的认同并不一致。"好学生"和"差生"是学生群体中被普遍认同的两种身份。在学校层面的话语体系中,"学习的好与差"和"是否听话"成为衡量学生身份的基本标准。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主要发生在学校这一时空场域之中并依赖于学校。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使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必须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和向往的学习之地。  相似文献   

16.
旅游饭店对专业顶岗实习生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职业院校均把顶岗实习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企业、学校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本文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饭店顶岗实习为例,从旅游饭店的角度,分析目前饭店对项岗实习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些不足,探讨如何做好顶岗实习生的管理,以期对改善旅游饭店顶岗实习生高流失现象做出有益的探索,从而为旅游饭店贮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着企业无法或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学生不愿或难以完成实习任务、学校片面理解顶岗实习和缺少完善的实习模式等问题,使得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工作难保质量。"认识实习"模式作为"专业实习"的实现形式之一,其与"顶岗实习"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不以实习后的留岗就业为目的,具有专业面向广泛、周期短、安排灵活等特点,可以加速职业教育学生身份转变过程,进而帮助学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专业身份(认同)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实习(职前)教师对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实现是实习教师不断与实习环境的多种构成要素之间互动的结果.在实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中,人际互动对实习生身份认同的影响最大,而人际话语沟通是人际互动中最显著的方式.文章通过个案展现了话语在一位硕士实习教师对小学教师职业认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同的过程是在外部权威话语和内部话语的张力作用中伴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传媒     
《职业技术教育》2012,(18):18-19
背景:关于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本刊一直高度关注,并曾在2011年27期发表专题文章从制度建设角度予以分析。最近,一则《学的是商务,实习搬运工》的报道让职业院校实习问题再度升温,有网友批评认为:违背职校生意愿"被实习"  相似文献   

20.
实习权益保障是实习生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Nvivo软件,对53篇职业教育实习权益保障政策文本进行了编码,构建了政策工具类型和实习权益内容二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政策工具使用逐渐多元、实习权益保障政策内容不断完善,但存在政策工具整体结构不合理、实习生休息权和保险权保障力度不足、政策工具在实习权益内容上使用不平衡等问题。为保障职业院校实习生权益,建议优化政策工具类型结构比例,增强政策工具类型多元协调;健全法律法规并明确实习生身份,加大休息权和保险权保障力度;注重政策工具和实习权益内容的二维整合,提高实习权益保障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