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永远在怀念故乡,但同时又哀叹故乡已经不是当年那样。把故乡变得面目全非的并非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
谁不爱自己的故乡?那里有养育自己长大的山和水,有疼爱自己的亲人。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在别人看来。山村,意味着贫穷。不错,我的故乡曾一度是贫困的,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爱她呢?近几年来,政策好了。  相似文献   

3.
古镇·老宅     
故乡是一座古镇,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一条泛着碧波的护城河悠悠地从城东绕到城西又悠悠地绕回来。听别人说,小镇以前是个  相似文献   

4.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5.
游魔鬼城     
我爱故乡的一草一木,我爱故乡的山山水水,我更爱故乡的魔鬼城.我曾听别人说,魔鬼城是多么雄伟壮观,总想有机会要去见识一番,看看那里的神奇景观. 假期,爸爸终于带我去了那里,实现了我的这个愿望.在去的路上,我想象着,那里肯定是群山环抱、白雾茫茫,清清的溪流像丝带飘向天边,黄羊成群结队在那里快乐成长,各种各样的花朵盛开.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到了魔鬼城.  相似文献   

6.
以红河流域甘庄和红河华侨农场的印尼和越南归侨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查阅的研究方法描述红河流域归国华侨特殊群体从故乡到他乡、他乡到故乡、故乡到他乡的特殊发展史,进而探寻其发展史背后的理论逻辑,为红河流域归国华侨特殊群体书写一部群体民族志。  相似文献   

7.
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相似文献   

8.
木清 《广东教育》2005,(4):68-68
当我还在故乡偏远的小镇读小学时,在蛙鸣不已的池塘边的一座泥房里上晚自习时,我就在别人的著作中见过了这个伟大的名字——泰戈尔,并读到了别人引用的他的零星一两句诗。正是这零星的一两句诗,  相似文献   

9.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的主题是“故乡·生活”。如何让自己的参赛作品扣住主题呢?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下发的比赛通知中说:“本次活动以‘故乡·生活’为主题,旨在引导少年儿童寻找故乡曾经的美丽,发现故乡今天的美丽,畅想故乡未来的美丽,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怀。”从故乡延伸到祖国,说明“故乡”应该是一个特别具体、特别视觉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最安静的,唯有在路上的时候。或许,在少年时代,我就已经被在路上的这种轻松所感动。不问身前身后,好似没有终点,没有追求,陪伴自己的,是窗外连绵的风景,或变幻,或如一,却总是美的。长大后,我便到处游走在别人的故乡。秋天、夏天,每一个季节。那里有我不认识的人,有我不认识的街道,有我不认识的树木和花朵。那里有我不熟悉的未来,以及,不熟悉的自己。我在别人的故乡,慢慢生长。  相似文献   

11.
邓攀 《大学时代》2006,(8):60-60
这么强烈地想去凤凰,就是因为那个从凤凰走出来而又回归到故土里去的人.那个远远地逃离故乡而又把故乡描绘得绚丽多彩的人。  相似文献   

12.
《故乡》是鲁迅根据自己回乡经历创作的小说,具有浓郁的自叙传色彩,展现了深邃的人性之常.从少爷到老爷,是闰土识"我"的心路历程;从乡愁到忧愁,是"我"回乡的心路历程;从绝望到呐喊,是鲁迅《故乡》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杨梅     
小时候听人说故乡无杨梅,心里总犯疑,故乡真的无杨梅吗?偕同小伙伴往山上一转,满跟除了玉三米和几株叫不出名儿的树外,就是大山就是红土,层峦叠蟑的大山一望无垠的红上。始信别人的说法颇富有真实性。我不禁想起奶奶给我讲的一个故: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蜿蜓地流淌在记忆的深处,滋润着故乡的每一寸土地。小河欢快地流淌着,没有幽岩深洞的点缀,更没有大江大河惊涛骇浪的气势,却有着独具特色纯朴的乡情。从亮丽的晨光到燃烧的晚霞,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冰封的冬季,景色朝暮变化,四季不同。  相似文献   

15.
萧东 《学习之友》2012,(1):38-39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每逢见到大陆来客到美国,总要问故乡的情形,也要问问对方对美国的观感。近年来一介显著的变化是,大陆来客对羡国的感觉,从早年的惊艳、羡慕,到今天的不稀罕,甚至不屑。  相似文献   

16.
<正>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我远远地看城市扩张,猛然惊觉故乡早不见了时,连春风也不再引路。我们是注定没有故乡的人,这是时代疯狂发展所必须承受的代价。总有什么在前行中悄然逝去。从姑娘门前喑哑的纺车,清晨那"磨剪子嘞——"的悠扬歌声,到酽酽暮色中快要消散的炊烟……何为城,何为村?多少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故乡》是鲁迅在1921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小说,从“风雨如晦的故乡”到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关于《故乡》的解说就没有停止过。郑振铎在给周作人的信中指出:“近来创作世界产品虽多,好的却极少,鲁迅君的《故乡》可以说是最好的作品。”其实,经过岁月风尘的风干与磨砺,《故乡》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18.
泥土的味道     
<正>我的老家在农村,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土路。每逢下雨,我就到外面踩泥巴玩。弄得浑身湿漉漉的,回到家被母亲训斥了一顿。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与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大约五岁的时候,我离开了故乡,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来。长大后,走在城市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上,有时我突然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景色,想起故乡的人们,还有小时候的事。故乡的泥土是黑色的,摸上去有些湿滑,凉凉的,放在手心里,感觉很舒服。  相似文献   

19.
游魔鬼城     
我爱故乡的一草一木,我爱故乡的山山水水,我更爱故乡的魔鬼城。我曾听别人说,魔鬼城是多么雄伟壮观,总想有机会要去见识一番,看看那里的神奇景观。假期,爸爸终于带我去了那里,实现了我的这个愿望。在去的路上,我想象着,那里肯定是群山环抱、白雾茫茫,清清的溪流像丝带飘向天边,黄羊成群结队在那里快乐成长,各种各样的花朵盛开。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