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第三章末尾的一段话,是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开始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的学说,而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学说.把恩格斯的话理解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学说,并说这是恩格斯晚年记忆上的一个纰漏,是对恩格斯的误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澄清这种误解.  相似文献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四十年来哲学思想成果和哲学斗争经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在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1804—1872)是十九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抨击宗教神学和批评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斗争中,“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13页)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费尔巴哈从根本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创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却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恩格斯曾经形象地指出过:“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  相似文献   

4.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恩格斯在晚年时期,为纠正错误思想以清算过去的哲学信仰,撰写了《费尔巴哈论》一文。他不仅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体系的内在矛盾,还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缺陷,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吸收和借鉴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所实现的超越。这对正确认识德国古典哲学、把握二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义实现的哲学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彰显着坚守科学理论的态度。在新时代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从历史观的高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直接理论来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在实质是从抽象王国走向现实世界,因此,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是《费尔巴哈论》一书的真正主题。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全面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本文拟就第四章的内在逻辑结构做一初步探讨.潜心研读《费尔巴哈论》第四章可以清晰地看出,恩格斯是沿着一条主线,围绕三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提出经历了《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论》这三部著作的理论建构过程.建构的第一步是批判与扬弃:批判杜林给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辩证法思想提供了契机,扬弃黑格尔使恩格斯厘清了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建构的第二步是理论奠基:确立了新的自然观并界定"运动"概念的内涵.建构的第三步是从自然界和人类...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恩格斯这个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根本标准.近百年来,这个论断,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哲学发展的大道,使人们在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面前,能够清晰而明确地区分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一提到费尔巴哈的伦理观时,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和伦理学教科书,都无一例外地援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对于这个问题所作的几段著名的评论:“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关于道德,费尔巴哈所告诉我们的东西是极其贫乏的”,“在现实世界面前是和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样软弱无力的”,“费尔巴哈的道德完全是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等。应该指出,恩格斯的这些论断,无疑地都是非常正确的,是切中要害的,它为我们正确理解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提供了一条线索。但是,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是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伦理思想的全部评价,从而断言费尔巴哈的伦理观点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笔者认为,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和他的本体论观点,他的建立在反映论基础上的认识论一样,在唯物主义的发展史上,应该是有它的位置的,尽管它同时还有着许多的唯心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哲学界的讨论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争论的焦点在于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论述的理解上面。讨论的问题有: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含有些什么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有无第二方面,如果有,又应怎样表述;思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与鲍威尔等人在哲学、历史和社会三方面的分歧直接引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探索,使《神圣家族》成为剥离思辨唯心的旧哲学并向历史唯物的新哲学靠近的过渡性著作。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4.
哲学界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式各样的理解。《关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系的两个事实》一文所揭示的长期被我们忽视的两个事实具有颠覆性意义,我们据此可以明确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传统的人道主义,不是超越论,也不是传统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不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简单结合,而是对费尔巴哈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超越,是以实践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必须遵循理解马克思的前提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都曾属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学派,后来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又都变成“费尔巴哈派”,而后1843—1846年间再从“费尔巴哈派”转向科学共产主义.转变的关键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本文拟在研读他们的早期著作的基础上,探讨唯物史观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萌芽始于1843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标志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阶段的起点.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法的关系同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学习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在分析费尔巴哈的幸福观的基础上,从“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吗?如何达到幸福?”这三个方面来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通过分析,最终说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幸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对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批判地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重要方法和突出特点。这一方法和特点,在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中,再一次得到集中体现。《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下面拟就该文中有关批判地继承问题略加论述。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主要是按照“要批判地消灭它的  相似文献   

18.
由辽宁师范大学有关部门赞助、毕志国教授撰写的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阐释——〈费尔巴哈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出版。该书是作者在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恩格斯的名著——《费尔巴哈论》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研究》依据恩格斯的经典论述 ,以西方哲学史为宏观背景 ,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全面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系统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变革的表现。《研究》一书的结构是严谨而…  相似文献   

19.
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关于黑格尔哲学基本思想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有更直接的认识,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华 《快乐阅读》2011,(19):34-35
1888年发表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或称《费尔巴哈论》),是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不朽之作。在这部恩格斯晚年的作品中,作者睿智地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