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从单个商品来看,还是从商品价值总量来看,商品价值量都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反向变动,即成反比。考察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同时提高发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成反比,而与劳动复杂程度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的增加只能用社会分工的发展来解释,这正是被众多文献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果劳动量为零时产量为零,产量随劳动量的增加而先递增上升然后递减上升,且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上升,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随劳动量的增加先减少然后增加,并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减少。近年来出现的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的理论的主要错误是混淆了决定价值量的、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与决定使用价值量的、具体的有效劳动,以及混淆了劳动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成正比的争议涉及两个命题:一是,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二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本文回应的是关于第二个命题的争议。在这个问题的争议中,认为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规律将不再成立的人,即主张"成正比"的人,其论证的主要依据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等于劳动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的假设上的。然而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本身"表现为一个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以同样的劳动力强度使之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资料的相对量。"其与劳动强度和劳动的复杂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是成反比的。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竞争是通过使商品便宜而不是使商品昂贵来进行的。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单位商品价值提高从而使商品变得昂贵,那么,资本家就不会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来进行竞争。显然,这不是事实。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自然物具有价值,进而说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并不一定成反比例。使价值与商品的范畴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市场实际。  相似文献   

5.
林岗 《教学与研究》2005,7(7):52-58
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等做了阐发,在明确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这个命题的同时,还深入讨论了生产者的价值转换系数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6.
成正比的争议涉及两个命题:一是,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二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本文回应的是关于第一个命题的争议。在这个问题的争议中,我们看到了有效劳动系数、实际售卖价值、期差性、价值转换系数等种种用语。这些用语没有用来解决实际矛盾即用来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反而被用来企图以个别企业的偶然性偏离来否定必然性的一般规律即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很显然,这种否定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和把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理解、把握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等知识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而一直是高一经济常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也仍然是一个重点的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修模块《经济生活》课本对这个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虽然教师对这一原理已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但仍然有进一步探讨和深思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反向变动关系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将马克思经典成反比理论中关于劳动因素做了重新假定,即假定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伴随劳动客观因素的变化,劳动主观因素也发生同方面的变化,并假设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客观条件的变化幅度,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呈现正向变动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存在着二重关系。从静态角度看,个别生产率与其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关系,而与单个商品价值量无关;从动态的角度看,单个商品价值量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层次及其与商品价值量决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国际劳动生产率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决定的意义是不同的,但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劳动生产率都会使社会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论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商品价值量由哪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问题,理论界的争论颇为激烈且至今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决定,并分析了三点理由,得出了三点启示,这对于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一般水平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考察以及对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的分析,说明了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原理不仅不会影响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性,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以及资本的本质决定了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一般水平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考察以及对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的分析 ,说明了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原理不仅不会影响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性 ,相反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以及资本的本质决定了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 ,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和把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理解、把握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等知识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而一直是高一经济常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也仍然是一个重点的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修模块《经  相似文献   

15.
龚维远 《新高考》2010,(1):9-11
在高考中,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很多考生只知道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反比关系,但不会具体运用,从而出现错误选择。本文介绍几则用劳动生产率来计算商品价值量的方法,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计算题是高考政治试卷中一种常见的题型,《经济生活》中涉及计算的知识点有10个左右,如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货币的升值和贬值、货币的流通量、通货膨胀率与纸币的贬值率、汇率、恩格尔系数、贷款利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中商品的价值量是一个重点、难点。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试卷中都有价值量计算的题目,如何做这种题目?我认为必须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结合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我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一、明白相关的概念(1)什么是价值量?即价值的大小。价值量分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一商品价值的大小)与商品的价值总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的发展,思维方式的进步,人们对知识深度的渴求,政治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博克日:“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觉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作为政治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认为不能只停留在教,而是要深入突破知识的理解难点,教懂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是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区别三对概念1.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某行业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价值量的总和,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或商品数量)的乘积。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某一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相似文献   

19.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说在环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付出才会有相应的收获。但问题是,一切都在改变。所以,有一分耕耘或付出不一定就有一分收获。  相似文献   

2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中这句千古名言,是为人师者的最高准则.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置于授业、解惑之前.所以,就算课上得再好,知识再渊博,而没能传道,那就不配一个老师的称号.在教学中往往遇到一些学生提出但教师又不好回答的问题,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电流为什么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教师回答说:是焦耳这个物理学家做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