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方关于集体行动的主流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在解释我国乡村集体行动问题出现了困境:它过于注重个体的理性计算,而忽略了乡村社区(族群)结构对个体的影响。文章在检讨这一理论之后提出的关于集体行动的社区边界理论认为,社区(族群)互动及其信任关系是推动集体行动的重要因素。鉴于社区边界冲突是导致乡村集体行动的主因,因此,应从政策层面上维护社区边界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使人类的行动合乎理性,这是现代性的逻辑。人们的集体行动达成共同理性,其客观的结果或表现形式是社会平衡。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是维护社会平衡的重要领域。现代政治生活的根本意义就是维护与发展社会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流行,网络集体行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传统集体行动研究中的相对剥夺、社会认同和资源动员理论,难以捕捉网络集体行动的非利益关联性、表达情绪化等特征。本研究借鉴社会认同和群际情绪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对网络集体行动特点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提出了网络集体行动的认同情绪模型的理论构想,区分出情境认同和常态认同,分析了情绪评价组合和效能评价指标,指出认同—评价—情绪—行动路径是网络集体行动发生的基本心理过程。该模型对集体行动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网络集体行动的应对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利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为解决当前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以走出征地过程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重新建构了“家庭教育”这一概念与行动。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涉及政府、社会、父母与儿童等多元主体集体合作的行动。在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下,促进家庭教育行动是政府、社会、父母与儿童等不同主体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文化认同和共同利益夯实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家庭教育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分歧和价值张力引发集体行动离散。促进家庭教育进步需要以治理责任整合调适主体价值与利益,统一集体行动,遵循集体行动的价值逻辑、组织逻辑与制度逻辑。家庭教育进步统一集体行动的关键在于以共同愿景来夯实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合作基础、以新图式重塑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合作机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提升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合作动力。  相似文献   

6.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其逻辑出发点,区别于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以严格的工具理性计算行为成本-收益,抛弃了经济人假设中的行为动机与道德价值考量.但是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理论中过多强调经济组织与集团成员个体的自利动机而造成理性人与经济人的混淆,由此导致学界认为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解释力薄弱,不能解释经验生活中慈善与宗教组织等大型集团的运行.研究发现,澄清奥尔森理论中的自利与理性、选择性激励和道德性激励的关系,可知利己与利他、选择性激励与道德性激励在集体行动理论中的统一,这极大丰富了奥尔森集团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制度和制度变迁是理解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改变国家权力结构的政治发展过程,不仅依赖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改变,而且也通过政治制度创新影响着社会历史进程;政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选择与社会发展的支持性因素耗费程度有关;在政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远见的政治企业家对制度创新收益和风险的评估以及理性选择至关重要。就理论而言,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结合当代政治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愿合作的集体行动仍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方式。然而,在当前情况下我国许多农村的集体行动以失败而告终。本文通过比较在完全理性、演化与社会嵌入三种博弈结构下村民行为的差异,分析了新贺泵站集体供水失败的多重原因,以及社会资本在村民集体行动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社会资本提高集体行动缋效的对策措施以及社会资本对于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的重要含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集团理论的发展和方法论的突破密切相关.多元主义理论深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认为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志愿组建利益集团.而集体行动理论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认为人们在组建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过程中将遭遇"志愿失灵".集体行动理论与多元主义之间的理论争论不仅折射了从行为主义到理性分析的方法论变迁,它还为现代集团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理论超越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将“文化”纳入到其解释范式之中,通过网络、结构、规范等范畴展开对人际行为的研究。社会资本理论在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信息共享以及互惠利他行为三个方面提供了走出非合作博弈困境的可能。合作博弈机制的形成依赖于社区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资本要素的长期积累;合作博弈水平与社会资本积累程度成正比,高水平的合作将按路径依赖理论而呈加速度生成趋势,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参与的研究出现了跨学科、多元化的取向。依照其理论建构原则和内在框架,大部分研究可归为三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多元主义、跨国主义和集体行动。多元主义范式强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游说,跨国主义强调直接的平行参与,集体行动则强调体制外的社会运动。它们在弥补传统国际理论不足的同时,在理论适用性、框架及其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事件。不同学者对社会冲突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其代表性的观点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动员理论、集体行动理论。社会结构转型、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基层政权组织执政能力的弱化是我国目前社会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制度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历史上二者之关系曾出现过整体主义、神秘主义、自由主义和行为主义特征。新制度主义通过算计途径和文化途径解决二者关系,前者发展成为结果性逻辑和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主张个人理性和集合制度;后者发展成为适合性逻辑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主张集体理性和整合制度。社会学制度主义者认为适合性逻辑是政治行动的基本逻辑,制度既适应环境和集体行为,也改造着环境和个人行为,是消极制度和积极制度的统一。社会秩序是制度分析中的突出主题。从适合性逻辑出发,培养有知识的公民和促进合作及发展社会资本是维持秩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Social identity theories and educational engagemen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re is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in studies of schooling, particularly ethnographic case studies, which posits that collective action among students undermines engagement in school and contributes to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n this paper I review studies of engagement from a social identity theory perspective. To what extent can collective action explain why some student groups are less engaged than others? I discuss four approaches to identifying social identity‐related problems of engagement frequently used in prior research. While researchers often find problems of engagement among low‐academic‐status students,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ngagement has had difficulty locating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inequality in student engagement. Social identity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engagement are inherently theories of collective action. I conclude that a fifth approach, large‐scale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monitoring and sanctioning, provides the best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both the prevalence of, and solutions to, this particular source of dis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主体论包括为三个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它们分别体现为集体主体、关系主体和类主体;马克思社会主体论的中国化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逻辑,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它们就是一个民主法制建设问题、所有制建设问题以及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义秩序之追寻——兼论罗尔斯的公民资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直存在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前者视个体自由为最高政治价值,后者视美德为最高公民典范.罗尔斯一方面对自由主义仅仅强调个体权利的倾向作出修正,增加了公民资格理论对实质平等的关心,用以解决社会正义问题,一方面提出一种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观,用以解决多元和统合的政治正义问题,从而在其正义理论的框架中彰显其独特的民主公民资格观,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进行了一种调和,目的在于:在个人自由和市场社会基础上重建公共自由和集体认同,以维持和保障正义之秩序.  相似文献   

17.
水污染治理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但由于个体理性的因素、地方行政分割的制度结构和公众参与的缺失,使水污染治理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在水污染治理中要突破行政单中心治理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个体参与的多中心治理网络,实现水污染的"善治"。  相似文献   

18.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及其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学者关于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的统称。它涉及五大领域,即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心理学、制度学。它的局限性表现为: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一元单线的历史观;过于强调人的工具理性,忽视人的价值理性;等。认真研究经典现代化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在经历了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初创和繁荣期后,因遭到来自理性选择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批评而走向衰落.它被指责为片面、保守、僵化,低估了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作用,不具有解释力和预见性等.然而自80年代中期起,由于发达工业社会文化因素的上升以及非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模式的凸显,理性选择理论陷入窘境,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衰落,政治文化理论重又获得生机并走向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