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东亚也是亚洲的强国,并曾有过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日本,其政治走向如何,无疑会对东亚安全乃至世界和平产生巨大影响.该文旨在分析探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及其原因,从而指出其对日本及东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核心,它是指明治维新以来,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日本政府制定的以朝鲜、中国为主要侵略对象,进而称霸东亚和征服世界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大陆政策的源头,可追溯到16世纪末丰臣秀吉的侵朝征明战争。我们知道,统一前的日本社会,是日本历史上战争四起的战国时代,战国的大名们为了扩张自己势力,兼并别国土地,不断地进行混战。经过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终于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在16世纪末初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由于长期的战争,培养了封建立好杀成性、勇武好斗、扩张领土、掠夺财富、贪得…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与一战后德国的战争态度、内外政策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坚持军国主义思想,宣传民族复仇主义,否认战争罪行,美化侵略战争,尊奉战争罪犯,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试图对外扩张,向邻国领土主权挑战。这种战争态度和对外政策最终导致德国再次走向战争之路。日本的这种行为亟应引起世人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外交史上,世界各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出台各自的外交政策。英国通过传统的大陆势力均衡政策,以确保其欧洲的霸主地位。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其经济实力的膨胀实行光荣摹立政策,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二战后,美国为确立全球霸权,以其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行冷战政策。许多二战后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希望和平中立,为此不结盟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6.
清朝立国之初,其地缘政治环境是极其不利的.西风东渐,中国从传统陆权国家演变为陆海复合国家,清王朝面临地缘战略的两难选择;日本和沙俄的兴起及其对外扩张战略,从海陆两个方向进一步压缩了衰退中的清王朝的生存空间;东亚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价值使得清王朝及其周边地区都成为列强追逐的地缘政治目标.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决定了清王朝的衰落不可避免;清政府地缘战略选择的失误加速了这一衰落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层透视。文章认为,东亚诸国的地理同质性,是金融危机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重要前提;地理环境与资源条件的相似性,是东亚诸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地理根源;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市场狭小,是东亚诸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必然选择;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东亚诸国经济从“虚胖”走向“虚脱”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东亚金融危机也预示着东亚传统价值观念已经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8.
“北进”和“南进”是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图谋称霸全世界计划的两个方面,是二战期间,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国策.所谓“北进”,是指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妄图消灭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称霸欧洲;“南进”,则是指通过中国向南洋一带扩张,进犯英美等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作为争霸世界总方针的两个具体策略,不难看出:不论是日本的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因此,中国战场的发展变化,都对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868年的“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使日本的中国语教育走上了同政治挂钩的语言教学之路。近代日本中国语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71~1885),从传统的南京语教育向北京官话教育转换的时期;第二阶段(1885~1918),同经济扩张和军事扩张紧密结合的时期;第三阶段(1918~1945),为建立“东亚新秩序”服务的时期。近代日本的中国语教育主要是作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同远东政治格局紧密相连,走上了歧路,世人应引以为训。  相似文献   

10.
和平统一是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优先选择和核心内容。然而当前和平统一政策正面临很大的困难,既有来自美国外部因素的障碍,也有台湾岛内政治现状和大陆缺少执行其政策有力手段而造成的障碍。两岸的政治僵局之所以难以化解,是因为大陆既无法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其走上谈判桌,也未能展示足够的慷慨吸引其走上谈判桌。本文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主党上台以来,其对外政策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起初鸠山政府致力于建立“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关系”,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推行重视亚洲的外交.但这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寻求日美“对等”的外交努力,最终遭遇失败.菅直人上台后,开始推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重归对美“协调”路线,极力修复和深化日美同盟关系.野田当政后,走“彻底的现实主义”之路,称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轴中的基轴”,进一步向重视日美同盟方向发展,并且“联美遏华”倾向明显.民主党主政下的日本外交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普通国家"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二战结束后至今,日本历届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政策调整,通过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平台和"跳板",将海外派遣自卫队的行为制度化。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特征是:(1)日本参与维和行动有高度的选择性;(2)日本参与维和行动具有强烈的目的性;(3)"新保守主义"对日本的维和政策有强大的影响力;(4)日本的维和环境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盛京时报》是近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日俄战争后,该报以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扩张日本国权为目的,成为日本政府宣传其大陆政策和对华侵略的工具。本文通过考察《盛京时报》创刊初期的论调,揭示日本媒体的侵华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长征是抗战由局部演变为全国性的奠基石。它促使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国共两党内外政策由分歧趋向统一,使“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方向。长征中焕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是我们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多元族裔关系对战后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多元族裔关系是影响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从冷战期间的古巴裔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冷战后的美国犹太人和亚美尼亚裔美国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可见美国各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政策外交政策的影响随着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和确立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并且在战后两个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别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中日"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单方面条约",此时正值一战的欧洲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不同的态度。作为日本经营远东地区强有力对手的俄国,自日俄战争惨败之后,奉行联日侵华政策,在悉知日本要求后,采取牺牲中国、讨好日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日本第七次中学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二战"以后进行了七次中学课程改革,几乎每隔十年就要进行一次课改。最近的一次是以2008年颁布的《中学学习指导要领》为标志,这个《要领》是在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指导下,对中学课程内容进行了重大修订,增加了外语、理科、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量,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增加,以提高基础学力。日本紧贴时代的需要、重视母语教学、强化道德教育、注重外国语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过去6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在东亚,互不信任的局面正在再度形成。2004年以来,中日之间不和谐的阴影正在扩散。历史问题方面,日本政要接连参拜靖国神社,通过右翼历史教科书,驳回战争受害者要求谢罪和赔偿的请求。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日益强硬,东海油气田成为中日之间新的争议点。日本甚至公开宣布以中国为假想敌。总之,展望中日关系前景,无法乐观;处理不好,“政冷经热”会逐渐走向“政冷经冷”,甚至走向局部冷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