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鹏 《寻根》2011,(1):4-8
一、祠山大帝与祠山信仰祠山大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冶水神,祠山信仰是以崇拜和祭祀祠山大帝为中心的民俗信仰活动。其流传地区主要在皖东南、苏南、浙北一带。  相似文献   

2.
《寻根》2020,(4)
正祠堂又称祠庙,是血缘村落规格最高、最具有等级制度的场所,旧时主要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以及族人议事、教化倡学等。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等。徽州祠堂始建于明代嘉靖之前,自礼部尚书夏言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向皇帝上疏并建议"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后,徽州祠堂便顺势进入大发展时期,以至出现"郡县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晋南地区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祠庙,方志中记载"其祠庄严宏巨,为海内祠庙之冠"。当地的后土崇拜由来已久,金以前盛行国家祭祀,金元两朝改为皇帝派官员祭祀,明清时代"沦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本文拟以后土崇拜的渊源、祭祀沿革为主线,探究后土祭祀由皇家主持转为官方推行并最终成为民间信仰的变化过程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4.
陈宁骏 《寻根》2007,(6):79-83
祠堂是中国传统的纪念性建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祖先而立,称为家祠。其建筑规模的大小,根据族人繁衍人口及权势、财力大小来决定。另一类是经官方批准,由民众集资修建的,称官祠,用以纪念出生于当地或在当地为官并有建树的人物,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这些官祠。  相似文献   

5.
《寻根》2016,(1)
正早在宋代,休宁县古林黄氏宗族就曾修建了黄氏宗祠。明代夏言请求天下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后,徽州民间兴建祠堂进行祖先祭祀达到一个高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祠堂之制今巨族世家多有之,唯新安为盛。"(项:歙县《桂溪项氏祠谱》,"附祠记",乾隆二十年本)各县境宗祠祭祀风俗为盛。如绩溪县"邑多聚族而居,有宗祠支祠香火堂。岁时伏腊,生忌荐新皆在香火堂,  相似文献   

6.
试论《阴骘文》的德福观沈亦军文昌文化,属于中华道学文化的范畴,是中华道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对文昌帝君的信仰、崇拜和祭祀有关的经文善书、医学医术、祭祀仪礼、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宫祠建筑,以及民间传说、民间习俗、民间庙会等方...  相似文献   

7.
道士自雍正七年始入住武侯祠到解放初退出的220余年间,在官方严格管控祠内祭祀、大型修建的前提下,日积月累,努力构建祠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增厚文化积淀,有力地维护了祠庙的三国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祭祀是古代书院的重要活动,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致使世人以为书院之设"或以袭圣,或以表贤,或以就祀."(《嘉庆四川通志》卷八十)祭祀是清代"北五省"(包括河南、山东、直隶、山西、分省前的陕西即分省后的陕西和甘肃)书院的重要活动课程,是检查生徒的重要实践考评活动.  相似文献   

9.
刘辉 《寻根》2008,(5):22-27
墓祭,即在墓地祭祀祖先的亡灵。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墓地和甘肃齐家文化墓地,都发现了墓祭的遗存。殷墟妇好墓与春秋战国墓也发现有建筑遗迹。《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是文献中对“祠堂”一词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7,(2)
正晋祠晋祠,不是晋地上群祠的总称,是立在晋地上的一座单祠,祭祀对象为唐叔虞,故初名唐叔虞祠。西周时,叔虞受封于唐,赴唐国上任后,叔虞便以唐为氏,冠名唐叔虞。仿周公吐哺,唐叔虞尚贤、尚公、尚法,励精图治,唐国一片欢歌、祥和。边境的许多戎狄部落也归附于他,唐叔虞的威望不止唐国,还四达邻邦,成为西周七十一封地国诸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