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有一道思考题: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算出1+3+5+……+17+19和2+4+6+……+18+20的得数。这是中高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好题材。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指导学生解答时可分几个步骤: (一)认真读题。带有省略号的算式,学生初次接触,感到陌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教学时可先要求学生把题目补写完整,使他们理解式子的含义,熟悉算式的书写形式,做好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工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过程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事实上把省略号移到算式末尾,就表示无  相似文献   

2.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将这些运算定律、性质推广到小数,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练习三十六第14题的6道小题要求“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计算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总复习第6题“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的要求,复习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6道小题。最后,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规律,使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合理、灵活运算。第14题的6道小题分类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一年级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说说算式里各个数和整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算式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如在教学第一册得数是5的加法时,教师贴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回答:原来有4只兔子在吃草,又跑来了一只兔子,一共是5只兔子。列成算式是4+1=5,算式中的4表示原来的4只兔子,1表  相似文献   

4.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的教学要点。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学时可首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然后通过实例,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引导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以此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方法。例如在例1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板书和分析方法。2/9+2/9+2/9+2/9=(2+2+2+2)/9=8/92/9×4=2×4/9=8/9通过上述板书的比较,让学生理解,求学4个2/9的和用加法计算时,只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用乘法计算时,也只要把分子的4个2连加改成用4去乘分子2,分母不变,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即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  相似文献   

5.
〔教材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四册P88 -89内容。教材分析〕数学苏教版第四册数学教材“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单元中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教材编排与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样 ,都是先从一幅情境图编出三道应用题 ,列出三道算式 ,再观察、比较得出关系式。教学结构的相同有利于学生的迁移推理。笔者认为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学的 ,学生已经具有了类似的推理经验和方法 ,同时 ,学生在学习减法验算时 ,已经初步认识了“差 +减数=被减数”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材(五年制)第五、六册中,安排了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以及有关的速算教学内容。四则运算定律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建立计算法则的依据。因此,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谈谈我教学这些内容的体会。 一、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感性认识。教学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要先引导  相似文献   

7.
建筑式结构数学第二册78页例1、例2“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会写乘法算式;懂得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教学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上堂课课外作业第2题:1+2+3,2+2+2,4+4十3,3+3+3+3,思考这些题都是什么算式?找出加数相同的算式,说出相同加数是几,各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在加法算式中,如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总复习第9题安排了10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要求“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下面谈谈我对这道简便运算题的复习指导设计。(一)回顾复习简便运算是根据算式的特点,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使计算过程简便。而运算定律、性质是学生从三年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片断:师:昨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及其字母表达式?(学生用语言叙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生1:a+b=b+a。生2:(a+b)+c=a+(b+c)。师:加法运算定律中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请你猜一猜,哪些运算中还有像加法这样的运算定律?生3:我猜减法中可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生4:我猜乘法中可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中没有。生5:我猜除法中可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中没有。  相似文献   

10.
黄子芩 《中国教师》2010,(Z1):391-391
<正>在一天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有两群鸟,头向着中间,一边4只,一边1只,请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因为是一年级学生,而且刚学过加法,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列出了4+1=5的加法算式,有几个学生列出了4-1=3的减法算式,而作为教者的笔者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列加法算式的正确,列减法算式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简析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式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应用题训练,本单元安排了用综合算式解答“相遇问题”和“一般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二、教学建议1.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例1、例2时,先让学生说说计算步骤,提醒学生观察算式的特征,注意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如,例1计算到第三步355+780+45时,注意启发学生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编排的特点。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口诀,是记录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及结果的歌诀。要教好乘法口诀,必须使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的意义及其结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运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并口算出结果。然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根据加法的结果填出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加法结合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小学学习的基本的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加法的一般计算方法,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这些知识在以后学习中也经常用到,学生只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为以后学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内容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结合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和口算。(2)…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编排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这些运算定律和速算法很重要,它既是加法、减法和乘法计算的依据,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册总复习第4题安排了12道小题,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应用加  相似文献   

15.
简便运算和速算(以下统称为简便算法)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计算能力的一种基本训练。下面就简便运算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做法和体会。1、讲清道理,培养逻辑思维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等,都是简便运算的理论依据。学生只有对它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熟练地掌握,才能根据算式和数据的特点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因此,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讲清算理,讲清运算的定律、性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三册教材第17—20页)是学生在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加法连加定律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重点),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难点)。学情简析:二年级学生此时没有乘法这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的建立比较难,因此,根据教材安排,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借助实物图,对乘法有初步了解。教学设计与评析:一、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在上课前准备6朵黄花,12个小方块,复习整理加法及连加的有关定律和知识点。教师准备好CAI课件。二、教学过程(一)复旧导…  相似文献   

17.
运算定律的推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小学数学第八册涉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推导与应用。教学中应在推导和应用上下功夫。一、遵循教材编排的规律.抓好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四个层次1.由一个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的应用题引入,通过计算发现两种解法列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两算式相等。2.举出较多类似的算式加以验证。3从计算的规律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4.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四个环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个环节功能不同、目的不同,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学数学通用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它与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相同,教学内容包括多位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定律、多位数的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和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教学重点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应用加减法的关系求未知数。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会笔算多位数的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简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根据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神,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几点教学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一、运用迁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数学有严密的逻辑性,较强的系统性,大部分新知  相似文献   

19.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王艳红)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本课的学习对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知识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一、二册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学生在运算和认识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初次接触乘法,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上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好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自然地弄清乘法的意义及来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尤为重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②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为此,我对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