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要求得当新颖,不仅能让学生有话可写,而且还能让学生爱上作文。本文试着从几个改编习作要求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2.
骆惠霞 《快乐阅读》2011,(10):130-131
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从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即,用采集本积累语言材料的精彩;用观察本记录习作素材的精彩;用日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习作集展示习作精彩。构筑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手从口出,口从心生;中段,也能写出别样精彩的习作。  相似文献   

3.
为开掘生活泉源,让学生体验到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传递,自然成就一篇习作,选取结对班级,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基于班级书信交往的习作教学实践。班级书信交往,提供了倾诉对象,营造了习作氛围,激发了习作兴趣,活跃了习作思维;另一方面,它触发了言语觉醒,促进了情感沟通,挖掘了习作素材,提升了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写作。以往的习作批改方式是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教师在批阅时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学生作文,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想,学生不易将教师的评语融合于自己的习作中。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作文,原来是什么样,批改后还是什么样,进步微乎其微。而只有改变习作的批改方式,才能让学生的习作"乐"起来。  相似文献   

5.
基于儿童实践体验的习作教学就是先让学生按照习作要求自行创作,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真实问题,在此基础上的教师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一、全面观察,有序表达 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习作看,选材都比较贴合学生生活,容易理解,易于表达.比如第一单元习作"介绍家乡景物",这个题目写的都是孩子们生活中所见景物,是他们生活中所熟识的真实场景.单元习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仔细观察,能说出景物的特点;能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充分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样的习作要求就能让学生有章法可循了.  相似文献   

7.
周一上午,上完第一节课,我摊开学生双休日回家写的习作开始批阅。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我的发现”。为了能让学生言之有物,我提前一个星期就把习作的要求跟学生讲了,并布置他们留心观察。我一本一本地翻看着,  相似文献   

8.
1.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提供习作材料。学生习作的困难之一就是没内容可写。那么在每次习作前,老师要创设与教学需要相适应的习作情境,给学生提供习作材料。如,让学生讨论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根据要求设计了辩论赛,分正方反方像电视上那样,让学生充分准备后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9.
所谓“现场素材”,笔者认为是指在课堂上呈现出的全面、具体、翔实的写作对象,或在课堂上有效展现了某件事的完整过程。这种现场化素材能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能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从而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习作。  相似文献   

10.
万英 《江西教育》2003,(14):25-25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每天六句话”的练习,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以此为契机,能为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做好铺垫。一、明确要求,激发习作兴趣要让学生去做,首先得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做。因此,“每天六句话”的基本要求是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按要求检查自已的“每天六句话”,及时改正,及时调整,真正地把教师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每天六句话”的基本要求是: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记事本,进行摘抄好词好句和练笔六句话所用,并替它取一个名字;2.每天阅读课外读物一篇并做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考前让学生背诵范文,考试时将背好的范文改头换尾,以期能达到考试要求。试想这样,学生怎能学会习作,更别说提高习作水平了?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习作,教师应从习作兴趣入手,只有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去写作,进而爱上习作?下面笔者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都有过为故事着迷的经历.如果让习作教学具有故事的因素,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需要,让习作教学更多一份趣味,多一份想象,多一份神秘.  相似文献   

14.
十二册的第一次习作,主题是“我的课余生活”。要求只有寥寥数字——“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批改完毕,感觉孩子们基本都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孩子们对于这第一次习作态度很认真,不过感觉特别出彩的不多。怎样才能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绩,又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呢?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于是,我设想了给学生写信、上网交流的方式,给予孩子们成功激励,使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 我是这样做的 就这样走进你们的生活 ——读学生《我…  相似文献   

15.
李金贵 《师道》2008,(7):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如何达到要求?首先,学生的习作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为主线,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其次,学生的习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习作逻辑,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感受,先说后写。最后,要注意平时素材的积累,让学生习作时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愉快地习作呢?我在实践中探讨了“灵活、分层、快乐”作文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愉快习作,又能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想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学习审题;结合习作例文,提炼想象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交流评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就能有效地达成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互相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学生要能自己评改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习作评改,如果没有一定的习作评改标准和要求,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评改习作。因此在每一次的习作评改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定出习作评改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明确习作评改的一些要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是在阅读学生的习作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一些倾向不得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0.
在习作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既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精批细改、耗时低效的状况,又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评价中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多元评价呢?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自评自改孩子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主体。每次修改习作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按步骤修改。第一步,检查有无错别字或用词不当的地方。第二步,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有无病句。修改后如果自己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