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书记     
韶关郊区乡村的夏夜,轻风拂面,繁星点点,一弯下弦月挂在清彻的夜空.前面就是我要去的北乡大队四○一生产队.只见村子里灯火通明,社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挑灯夜战.乘着皎洁的月色,沿着村道,望着灯火闪烁、热气腾腾的村子,我脑海里又浮现出回乡知识青年、北乡大队党支部书记余武斌同志的形象.余武斌同志是一九六八年回乡知识青年.她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自觉磨炼,认真改造世界观.她和贫下中农心连着心,大家都亲热地叫她“阿四”.现在她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公社的第一个大队女支书.在学校,我就常听到许多关于“阿四”的先进事迹,这次到村子里,真想找她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并且,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何等强烈的感情啊。人教版教材编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八年级以普通人的“爱”为主题的单元,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到的“爱”又是一种怎样特殊的“爱”呢?  相似文献   

3.
一次,教师出了《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作文题目,明明要求写一件事,有些学生却写了两三件事。又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学英雄一例》,有些学生混淆了写作对象,不去写自己学英雄见行动的一件事例,而去写英雄人物本身。这种文不对题的毛病,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课题教学的结果。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有许多课题往往是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的,人们一看到题目,就对全文有了一个概貌的认识。例如五年级语文《战天斗地的关山人》这一课题,就明白地告诉读者,本文是写关山的贫下中农怎样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与天斗,与地斗,改变关山贫困落后的面貌。从四年级语文《人民子弟兵爱人民》的课题中,就能使读者知道:课文是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在文章中看到:花会微笑,草会招手,山会唱歌,水会含情……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因为作者写作时注入了感情.这跟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同一道理.写动物也不例外.只要注入感情去描绘,文章就会生动,就会丰满,就会吸人眼球.  相似文献   

5.
考测点导航体会作者观点感情,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明确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观点感情,其次细读课文,部分深究,并通过品读课文中最能表现主题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而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发表的观点。典型题点击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最后一课》选段)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都要“使出全身的力量”。此句表现了作者对韩麦尔的…  相似文献   

6.
小说《红楼梦》里的众多诗词,是作者曹雪芹赖以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在香菱学诗的情节中,作者曹雪芹把自己的诗论和写诗的体会完全故事化了。使之为描写人物性格,表现小说主题服务。香菱矢志学诗,她的老师林黛玉要求她以“月”为题,用“十四寒”的韵写一首咏月诗,算是学诗以来的第一首习作。香菱遵照老师的命题去写,这一首诗从开始到修改、到成功,共写了三遍。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她初学写诗,难免幼稚,但在内容上还切题。但毛病在于立意肤浅,翻来覆地去写月亮的“圆”与光线的“亮”,内容只是停留在对事物外表的直…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院校激情》是一部以歌颂大学生友情为重点的好作品.女大学生陈默性格忧郁、固执、感情冷漠.以付童颀为首的同学好友自觉地走进她的心海,引导她走出自闭的世界,走向新的生活.其间表现出来的友情是真挚高尚、可歌可泣的.小说故事有一些传奇性.作者刻画人物长于写情,语言亮丽、生动.  相似文献   

8.
《陌上桑》是一首“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 ,它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独特的艺术性成为中国诗歌海洋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何鉴赏这首诗呢 ?首先 ,《陌上桑》刻画了一个不为权所逼、不为利所诱的美丽而坚贞的女性形象。诗一开始 ,就对罗敷进行了总体刻画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好女”好在何处 ?“好”在热爱劳动。太阳刚一出来 ,她就到城南边去采桑。采桑女长像如何 ?是美还是丑 ?诗并没有从正面去写 ,而是先写了她的用具的精美 ,然后写了她的服饰和装扮。在用具的陪衬下 ,服饰的烘托下 ,读者可以猜测到采桑女是美的 ,但还…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不写之写”指的是不明写,通过暗写或隐伏或侧面或间接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这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回就有典型例证。曹雪芹借黛玉的眼睛领读者看贾府,从她的视角观察一个陌生的世界。根据黛玉的性情和读书经历来看,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小心思就有了逻辑支撑。而黛玉的“步步留心”,正是曹雪芹的用心、匠心所在,作品中人物的表现,都是作者的设计与构思。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摘     
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美国《时代》刊登的《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一文,是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个学生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而写出来的.这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是: 一、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二、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三、耐性——“她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四、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课上,究竟怎样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学生“说”中学生从小读过很多书,听说过很多事,看过很多影视节目,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这就奠定他们有“说”的基础。故在作文课上我们尽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去“说”。比如,我在布置学生写《家乡情思》一文时,先用录音机播放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一诗的配乐朗读的录音。然后让学生说出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稍作思索后学生纷纷举手答道:“表现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表现了热爱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对割断两岸亲情的台湾当局强烈不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感情是一个精灵。能否充分地表现复杂神奇的感情,是衡量一种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尺。苏姗·朗格曾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出任何感情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为低劣的。”(《艺术问题》)在写事的记叙文中怎样充分地“完全”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笔者介  相似文献   

13.
《江苏教育》編輯部在《<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这篇文章中指出的問題,确是当前教育战线上两条道路斗爭的重大問題。我听到一位同志看过《斯霞和孩子》发表他的意见说:“教师能做到象文章中所写的斯霞老师这样,就不坏了,她是多么关心和爱护学生!她感情丰富,方法有效,此那种空洞的政治说教总要好些。”初听,似是务实之言,細想,則不然。《斯霞和孩子》中写了三个事例,说明儿童在老师的教育下得到了转变。文章描繪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确实很好,有的送紅噴噴的苹果給她,有的象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亲昵地喊媽媽,……可是我认为从这里只能看出老师在用个人感情去籠絡学生,不是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阶級觉悟,帮助他們改正缺点,  相似文献   

14.
要想品出小说的味道,有时候不能就事论事,只看到它是怎样写的,只看到它的“有所为”。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看它没有怎样写,看看它的“有所不为”也许我们会读得更明白一些。就拿这篇《非卖品》来说,所谓“非卖品”,通常应该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就像那件连衣裙,一般的小说也许会编织这样的情节:这件连衣裙某一段刻骨铭心的快乐日子中她的男朋友送给她的礼物,然而她的男朋友或者是死了,或者是去了远方,总之再也不会回来了,因此为了纪念这份刻骨铭心的感情,连衣裙就成了“非卖品”。但小说中的“非卖品”则不然。那件连衣裙并非女主人公宋柠…  相似文献   

15.
《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对“我”这个人物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表现人物感情、思想性格的有效载体.但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认为《百合花》是矫揉造作之作,一是作者对人物感情处理不当,二是细节不真实.有的教师也持这种看法.这是个老问题.笔者认为,作品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是昭然的,但作家对人物感情进行非适度处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读《红楼梦》,谁也没有提出作品中哪处哪处细节不真实,什么什么地方人物感情的表现有失分寸.因为,从总体上看,《红楼梦》作者没有用尽美的生活现象去表现美的本质,也没有用尽丑的生活现象去表现丑的本质.《红楼梦》所展示的生活画面,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纷坛杂陈的.而《百合花》作者用“尽美”的生活现象来表现美的本质,并且有所强化.如果说《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是适度的,那么《百合花》的艺术表现则是非适度的.《红楼梦》以其适度的艺术表现,展示生活的原貌,成为永垂史册的艺术珍品,《百合花》则以其非适度的处理方式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海边     
高山下,大海边,有一座可爱的乐园,夕阳映照着海滩,两行脚印一深一浅。一条直线,一条曲线,向前延伸好远好远,牵着他和妈妈的笑声,系着辽阔的海和天。他向大海献出真纯,大海馈赠妈妈一片蔚蓝,他像那欢跳的海浪,妈妈是平静的海滩。诗情画意诗离不开想象。本诗是作者慕名去浙江岱山海边“铁板沙”游览后所作,但在诗里却没有表现“铁板沙”的奇特,而是顺着“夕阳下在海滩上散步、嬉戏”这一思路,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母子间的感情,升华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个主题。我们写以人物为主的文章,常常从仪态、动作刻画人物的性格,诗也可以这么写。如本…  相似文献   

17.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对小说表现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着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  相似文献   

18.
在写了几篇批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论文并屡次以其过誉张爱玲作为例证之后,由我写张爱玲作品论评,也许是不太合适的;唯其如此,也许我又是写这类文章最合适的人选.因为这可以说明:我们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实事求是;好就说好,坏就说坏,这也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根本立场.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前期称赞不迭,誉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并不妨碍他对变成机会主义者后的那段表现嗤之以鼻,我当然不敢比附列宁,张爱玲当然也不同于普列汉诺夫,但是当她一九五二年离开社会主义中国跑到香港、美国去写反共小说《秧歌》、《赤地之恋》以歪曲土改、丑化抗美援朝时,她的反共立场和粗疏的文风理应遭到否定;但这不能掩盖其早期的创作成就;我们也不应抹煞她在现代文学史及“孤岛文学”方面应占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不仅是一个执著追求光明未来的战士,同时又是一位感情亢奋、张扬自我的浪漫诗人.这便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现实与非现实的,客观描写与主观抒情交融的色彩.与其说她是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向社会说话,倒不如说她是对大写“人”的艰难追求,和对“人性解放”认识不断深化过程的自我表白.在《重新起来》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关于“自我”的描写,可以与许美勋写的传记《冯铿烈士》中的内容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06,(10)
歌颂祖国,这是一个大题材、大主题。一般来说,题材、主题越大,就越难写。这是因为驾驭大题材、表现大主题,需要作者有高超卓异的思想、艺术素养和功力。当然,这不是说一般作者乃至初写作者就不可以写较大的题材和主题。杨晨光同学这首《祖国颂》,机智巧妙地从将中国喻为“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开始,激情四溢地抒写了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挚爱之情。作为一首抒情诗,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在三个诗节内,通“过河“”、波”的设喻,到五个“以赞美您”起始的排比句作结,完成“了起、承、转、合”的自然过渡,总的来说,作品是完整的,诵读效果应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