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故乡的街市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街市是一幅灰色的油画。  相似文献   

2.
回望故乡     
杨发维摄影 《新闻前哨》2014,(3):F0003-F0003
没有刻意,全凭自然,土质或者青砖砖墙衬底,一个个木桩,或挂上几件闲时不用的农具,或挂上几件生活用品,墙角则摆放一些坛坛罐罐,大小不一,没有搭配的理念,但给人摆出的就是一幅幅生活的油画。农民以朴实的内心,无意浇灌出一件件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小桥     
华杉 《湖北档案》2005,(12):31-31
很早很早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偏僻闭塞的村子里,有一条小河,村里小学的一位老师天天到小河边接送自己的学生,数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4.
故乡的老井     
夏天来临。口干舌燥,酷暑难当.就自然想起故乡的那口老井。老井位于村庄的最东头,一株百年老槐的绿荫终年覆盖着井口。井沿因经年的风雨显得粗糙,发黑了。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槐树     
荆墨 《湖北档案》2009,(11):35-35
小城多槐树.却构不成街景。每每从这样的街道穿过,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故乡的槐树来。  相似文献   

6.
党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这是我春节故乡行最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故乡永远是魅力超然的。故乡的夜永远是神韵楚楚的。  相似文献   

8.
常问作家为什么写作.也就常问作为评论者的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了心灵?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  相似文献   

9.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7,(11):41-41
你为谁而活?繁华的都市,或僻远的乡村,你有一个家,那里还有你扯不断的牵挂,理不清的思念。你盘算着房子的贷款、父母的养老、子女的教育和未来,忙碌纷杂中却常常忘了还有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读一部书稿,认识一个人。读《消失的河流》,认识了金少庚。不记得我是否见过他,即便见过,也无印象,只能从他的作品认识他。在文章里,不仅有其人,更有其心。尽管,他和我不在一个年龄段,却一样从农村走出,且都最终从事笔墨营生。还有,他的家乡和我的家乡相距不远,  相似文献   

12.
夏建程  刘红 《视听》2022,(3):124-127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等六位作家回到他们的故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找寻创作初心,打开了读者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的一扇视窗.该纪录片所具有的纪实性、文学性、文化性、视听性等特点,使观众感受到作家纪录片的类型美感,体验到与作家及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对话交流的感官愉悦与审美心理升华.《文学的故乡》是一次纪实、文学与文化三者相...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故乡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一位老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相似文献   

14.
许欢 《图书馆杂志》2005,24(9):94-96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阅读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正如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在读与被读,看与被看之间,就汇入了过去的时间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希望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里,这也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愿意花费心思,为他们制作各种玩偶的原因所在。”一位扮演《小红帽》中“外婆”的艾斯菲尔德居民说  相似文献   

16.
风向故乡吹     
马亚伟 《湖北档案》2014,(12):31-31
第一次听到《故乡的原风景》,是在3年前.那是一次网上的无心点击,当我的鼠标又要蜻蜓点水一样掠过时,悠扬的音乐飘了过来.霎时,我的手凝住了,心也凝住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内蒙古电视台以改革的思路加快事业发展,通过与上海开麦拉传媒集团的精诚合作,打造出全新的内蒙卫视。开办了一批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电视栏目.《蔚蓝的故乡》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在南方呆了几年,勉强学会了听懂粤语,和买菜的时候将就说几句“几钱啊”“便宜点啦”,之外还养成了很不良的嗜好,就是看香港的电视和杂志——而且是八卦的那种。  相似文献   

19.
王雁翔 《军事记者》2013,(10):62-63
在遥远的异地想念故乡,也是一种幸福。但要真正体味故乡的温暖与幸福,还是要回到故乡,让自己的双脚沾满家乡的泥土,把身子靠在光影斑驳的老屋门上,或者伫立在儿时撒欢的老杏树下,听岁月讲述生活深处那些沉甸甸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李业成 《出版参考》2005,(12):18-18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不少“孩子们为什么怕读鲁迅”的言论,分析为“时代距离太远”,我想这不会是主要原因。这给人提供了一个信息:是对教材的反思。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章是一流的。但不一定适合上教材,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别说是中学生,甚至大学,都不可能一时半刻理解得了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