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偶像崇拜的演变
偶像是人们的情感寄托和行为模范,偶像崇拜现象可以说是随着人类历史发轫而相伴相生的,而且,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偶像崇拜也在社会变迁中不断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网络时代批判的受众与受众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观察阐释性的研究方法,探讨受众开展理性批判的意义.受众的批判从学习客观质疑、提倡多元思维、加强认知能力、介入媒介生活等角度探讨受众的批判权力.而批判的受众则从扭曲批判意识、放纵批判言行、滥用批判权力、缺失媒介素养等方面研讨受众开展批判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众有批判的权力,但并不拥有发表有悖法律、道德的言论自由.审慎接受信息,理性开展批判是现代成熟受众的基本规范.媒介素养教育有助逐步解决受众开展批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播科技不断进步,信息递增日益加强,信息世界变得丰富而多彩、纷扰而无聊。草根们兴奋崛起的传媒成为权力的一极,渴望通过传媒这一扬声器放大呐喊与诉求,很快他们发现媒介不是权力而是权力斗争的场所;白领们兴奋五彩缤纷的信息增加了烦恼和压力的出口,但很快又意识到——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埋怨与依赖与日俱增;各级当权者更是头疼媒介的纠缠不休,难以控制。在谩骂与赞美之中,日新的媒介技术不断刷新信息传播的量与速度的纪录。信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对传播的批判还没来得及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对批判的批判却早已诞生。抛开传播批判的学术视角,对现实的关切和焦虑正是批判思维不可或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公众批判的合理性是培育网络公共性的前置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话语权之后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实践,公众批判的合理性必须解决批判目标和批判过程的有效性问题,同时它也有赖于培养公众的批判气质. 相似文献
6.
7.
8.
崛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是英国媒介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小组初建于1974年,研究成员包括让·哈特(Jean Hart)、阿里森·麦克莱顿(Alison McNaughton)、保罗·沃尔顿(Paul Walton)、布莱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约翰·埃尔德里奇(John Eldrige)和格瑞格·费娄(GregPhilo). 相似文献
9.
陈一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1):45-49
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和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以来几位重要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关于纪录片的理念与操作的变化,意在找到纪录片美学演变与社会思潮之间的勾连。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传播批判学派的一个分支,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是英国媒介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格拉斯哥媒介小组以电视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权力与真相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新受众研究方法;秉承英国文化研究的意识形态批判传统,反思媒介的启蒙功能;强调媒介在促进民主进程方面至关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近年来大陆新闻传播学界使用得较为频繁的理论工具之一。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较为成熟的形态,源自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据笔者统计,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对这本书的引用即伴随着对文化工业理论的运用,频繁地进入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学术视野,进而言之,大陆新闻传播学者如何理解霍克海默或阿多诺的思想,实质上是与他们怎样引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把此前的中国史看做一部愚昧史,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不可能从中国史中借用隐喻来命名自己所从事的这场运动,而必将自身比附于西方史中的某场运动,如胡适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而诸如陈独秀等人更愿以"中国的启蒙运动"名之。不过,"中国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对时统宇、吕强《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一文的争鸣,认为该文在收视率本质与功能等方面存在偏差,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质量化,收视率在媒体中举足轻重;二、理性化,当今媒体多元评价节目;三、商业化,收视率只是“马前卒”。 相似文献
15.
16.
长期从事电影、媒介和传播研究的美国合费尔德大学教。授史蒂夫·尼尔曾说:“无论好莱坞大片是哪种方式,是历史片、音乐片还是科幻片等形式,它将在比过去的25年更长的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业界和学术界还未对史诗电影的范畴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主流的看法,好莱坞史诗电影主要是指好莱坞基于西方古典神话、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史实献和人物事件创作的电影。早在1995年,《勇敢的心》在美国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学界与业界都掀起了互联网思维的研究热潮.本文围绕互联网思维的三个社会特征:人的价值、用户体验、使用免费,以及三个技术特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结合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重新阐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和意义,发掘出互联网思维的若干问题与现实困境,从传播学的视角对互联网思维展开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
《杂文报》是一份以批判为主的报纸,毫不留情地痛击社会的阴暗面和假丑恶.让人们正面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一份极具社会价值的报纸。但是目前的《杂文报》刊登的文章中,对社会阴暗面揭露的比例很大,容易让国人产生消极情绪。笔者关注这个现象,目的是使这份报纸能够做好歌颂和揭露的平衡,肩负起主流媒体的责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与该报的出发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