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肌肉能量技术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肩周炎是否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方法:收集金秋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治疗的40名肩周炎患者,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在常规治疗肩周炎基础上采取肌肉能量技术和肌内效贴扎结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视觉类比评分(VAPS)等相关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各项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肌肉能量技术与肌内效贴扎相结合的治疗措施能更有效地改善肩周炎患者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保守疗法治疗运动员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膝关节MCL损伤的运动员共72例,随机分为电针+推拿组(对照组)、电针+推拿+康复训练组(实验组),每组36人,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不同组的运动员治疗前后的疼痛、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6%和94%,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45),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的疗效要优于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周围疼痛及膝关节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女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120名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4组。B、C、D组分别参加为期9个月的健身走、太极拳、健身瑜伽训练,A组为对照组无训练计划。训练前、后分别对各组骶棘肌肌电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疗效判定。结果:B、C、D3组腰背肌肌电图波幅均高于训练前(P<0.05),时程均低于训练前(P<0.05),D组在各时段的变化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疗效比较D组优于其他组别(P<0.01)。结论:健身走、太极拳锻炼均能增加患者腰背肌肌肉力,对中老年女性非特异性腰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健身瑜伽练习作用优于健身走和太极拳锻炼,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守方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干预方案包括针刀松解、腰部斜扳法、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干预方案包括手法推拿、牵引床牵引及八段锦功法练习。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实验前后的t检验均显示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方面,实验组的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的t检验,除侧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屈伸和旋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腰痛的干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方案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对于改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屈伸、旋转效果均不明显,对照组的实验方案在改善侧屈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实验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科2021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7)。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下肢肌力训练、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每次30min,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每次30min,每周6次,持续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Noraxon16导遥测肌电仪、F-JDC型多功能关节测量尺、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髋关节和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FMA-LE评分、BB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EMG、髋关节和膝关节AROM、FMA-LE评分、BB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增加(p&l...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排球运动中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肩袖损伤的排球运动员4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康复组,每组2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其中电针一组接肩髃、肩前,另一组接天宗和肩贞,选用电针参数为疏密波,5HZ;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每日1次,1周5次,共治疗6周。评估比较肩关节疼痛视觉量表模拟量表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活动度(ROM)三项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下降,UCLA评分提高,ROM增加(P<0.05)。电针配合康复组在VAS评分及UCL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P<0.05),在改善ROM评分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疗法较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排球运动员肩袖损伤后的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疗法治疗运动员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体育医院确诊为肩峰下滑囊炎的88例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无引导注射组(对照组)及超声引导注射组(实验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自觉症状及查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实验组VAS疼痛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觉症状及查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3%(41/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33/44)(P〈0.05)。结论:超声引导可以帮助更准确定位肩峰下滑囊炎的注射部位,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运动员肩峰下滑囊炎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4周低氧运动对骨骼肌mTOR/p70~(S6K)通路的时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周低氧运动中mTOR/p70S6K通路的时程变化特征,以探讨低氧训练中的蛋白合成代谢情况.方法:以12周龄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常氧安静对照组(NS组)、常氧耐力运动组(NE组)、低氧安静对照组(HS组)和低氧耐力运动组(HE组).采用动物跑台训练,低氧刺激为常压低氧(氧浓度13.6%,相当于3 500 m海拔).检测大鼠趾长伸肌的总蛋白含量及mTOR、p70S6K和p70S6K(Thr389)磷酸化表达.结果:在第3天时,低氧因素对mTOR(P<0.05)和p70S6K (P<0.05)有显著抑制效应.在第7天时,运动显著促进mTOR(P<0.01),而低氧显著抑制mTOR( P<0.01)和p70S6K (P<0.01).在第14天时,低氧显著抑制mTOR(P<0. 01)和p70S6K( Thr389)磷酸化(P<0.01),而运动显著促进p70S6K (P<0.01).在第28天时,低氧显著抑制mTOR(P<0.05)和p70S6K( Thr389)磷酸化(P<0.01),而运动显著地促进了mTOR(P<0.01)和p70S6K(P<0.05).结论:耐力运动促进mTOR/p70S6K通路的表达,进而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单纯低氧暴露可通过抑制mTOR/p70S6K表达,而抑制肌肉蛋白合成;低氧耐力运动可削弱低氧对mTOR/p70S6K表达的抑制作用.低氧运动对mTOR及p70S6K的影响有时程变化,且有时程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族16名优秀耐力运动员和153名普通人ACE基因Ⅰ/D多态性和血清ACE活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进行关联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分光光度计法.结果1)新疆维吾尔族耐力运动员ACE基因3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普通人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南方汉族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北方汉族优秀耐力运动员和Caucasians优秀耐力运动员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其中Ⅱ基因型和Ⅰ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2)新疆维吾尔族普通人群与南方和北方汉族普通人群3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Caucasians普通人群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新疆维吾尔族耐力运动员与对照人群ACE活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ACE活性Ⅱ>ID>DD.结论拥有Ⅱ基因型或Ⅰ等位基因的维吾尔族运动员,可能属于运动训练敏感的高反应群体;维吾尔族虽然是一个融合民族,依据本研究推断其遗传背景更接近Caueasians人;维吾尔族拥有Ⅱ基因型或Ⅰ等位基因的人血清ACE活性低,这表明运动能力与ACE活性呈负相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就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基础体能、运动损伤风险、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体能成绩组间对比,实验组腹肌耐力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引体向上、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30 m冲刺、垂直纵跳(CMJ)、六边形跳成绩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整体优于对照组;组内分析中,实验组引体向上、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六边形跳成绩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腹肌耐力、30 m跑、垂直纵跳成绩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引体向上、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30 m跑、六边形跳成绩实验前后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MS测试成绩组间对比中,实验组跨栏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主动直腿上抬、旋转稳定性测试成绩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躯干稳定俯卧撑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认为:功能性训练不仅能提高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成绩,而且对稳定运动员动作模式、改善薄弱环节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的腰骶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招募筛选NLBP患者71例(NLBP组)及29例无腰痛的健康人群(Con组)。填写问卷评估疼痛程度和腰功能障碍,并分别拍摄矢状面及额状面的X光片,测定腰椎前凸程度和骨盆侧倾程度的相关指标。研究发现:①NLBP组腰椎前凸程度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NLBP组与Con组相比骨盆发生明显侧倾(P<0.05);③性别对NLBP患者腰骶结构没有影响;④不同年龄的NLBP患者腰椎结构有发生不同的改变,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相比,腰骶出现了显著的腰曲变直(P<0.05)及骨盆侧倾(P<0.01);⑤症状也会影响NLBP患者的腰椎前凸程度(P<0.05)。研究结论:①骨盆侧倾是NLBP患者的共性,可将该指标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②不同年龄、性别和症状的NLBP患者进行康复时应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印度瑜伽体系都缘自八分支瑜伽,八分支瑜伽是最古老的瑜伽,现在盛行的很多瑜伽体系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目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有:哈他瑜伽、艾扬格瑜伽、阿斯汤嘎瑜伽、热瑜伽、流瑜伽等几种。本文从难度系数方面介绍目前较为流行的几种瑜伽体系,分析其利弊,帮助读者了解究竟自己适合锻炼哪一种。  相似文献   

13.
许悦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0-20,22
瑜伽是现代生活中人们用来调节身心的一项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训练者的身体健康,还能够调整他们的心态,减轻他们的压力。当前很多大学生因为长期缺乏合理的体育锻炼,导身体肥胖或是长期伏案学习驼背等,而哈他瑜伽是一基础比较适合大学生用来调整体态的运动,其运动形式比较的轻松还能够循序渐进起到调整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常见的体态问题现状,就对哈他瑜伽对大学生体态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旨为证实其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随机选取100名江苏开放大学的学生,以对哈他瑜伽改善大学生体态的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哈他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实施策略,从而希望能为哈他瑜伽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多有利的依据与参照。  相似文献   

15.
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当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运动疗法对该病防治具有肯定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太极拳运动对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价值,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理论分析推测,太极拳运动静、松、慢、圆、整的动作以及综合的健身原理,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增强腰背伸肌的肌力,提高腰部柔韧性,为退变的椎间关节提供新的动力性稳态,可能有利于恢复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提供保障,至于太极拳运动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痛经的瑜伽运动处方疗效评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定瑜伽运动对痛经的疗效,将69名患痛经的女大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进行18个月的健美操、健身走、瑜伽训练。将训练后结果进行对照评定,瑜伽运动对痛经的疗效有效率78.26%,高于其它两项运动,疗效具有显著性意义,可以作为运动处方治疗痛经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慢性下腰痛中老年女性患者腰部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下腰痛中老年女性患者分为瑜伽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瑜伽组接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12周的瑜伽练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右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直立位、俯卧位、前屈位、飞燕式的MF值(P<0.05),且瑜伽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直立位、俯卧位、前屈位、飞燕式的RMS值(P<0.05),且瑜伽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瑜伽练习的基础治疗和单纯基础治疗均能提高腰部肌肉功能状态,降低腰部肌肉的疲劳程度,但进行瑜伽练习的基础治疗比单纯基础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瑜珈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许多健身爱好者的青睐,但在“瑜珈热”的背后,“瑜珈伤害”现象不容忽视。通过对瑜珈行业的分析,指出“瑜珈伤害”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瑜伽练习对小学生的作用,本研究从小学三年级随机抽取学生四个班,共327人(年龄为9-10岁),分为对照组(2个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实验组(2个班)则进行为期6个月的瑜伽练习,同时要求把所学到的瑜伽健身法带入家庭,形成教学互动.结果显示:瑜伽形体练习不但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学生的柔韧性,有效缓解各种不同程度的紧张与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扩大了课堂的外延,不仅达到终身受益的教育目的,而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