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细明 《新闻采编》2006,(3):42-43,32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而行政权力是对公共资源支配较大的一种权力,是一种“实践的力量”,具有扩张和侵害的危险性。近些年来,一桩桩政府违法事件不断印证: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要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必须加强监督。政府服务得好不好,行使权力正不正当,当然应有第三方来监督,特别是来自社会的监督。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信息传播技术的影响下形成的网络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出发,描述了网络社会和社会资本概念的发展,对社会资本的权力维度进行了理论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社会资本建构和权力协商、社会资本与权力合法性、社会资本与权力平等以及社会资本与权力的阴暗面的考察,文章认为网络社会的权力机制与社会资本理论具有相同的概念内核,结合社会资本的概念更有利于理解网络社会的权力现象.建构新的社会资本、消除数字鸿沟、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有助于消减和转移网络社会流动性所带来的认同/信任和权力合法性危机与权力不平等,社会资本的建构需要控制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档案是权力建构的产物,也正因为此,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权力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权力作用对档案正义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入手,探讨了权力作用于档案从而影响档案正义的具体过程,并从多元化的档案主体、灵活性的工作方法、多维度的资源开发、全方位的宣传融入四个方面解析如何弱化权力因素的制约以更好地维护档案正义.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丑象进行公正恰当的批评,把倾向性的意见汇集成公共舆论的力量,对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舆论监督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档案领域存在"国家—社会"的二元权力格局,国家权力主体是档案机构,社会权力主体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力主体发展合作关系有助于推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针对档案二元权力的主体构成,分析发现当前的国家体制、行业规划都利于合作关系的发展、权力主体各自身份优势和已有的合作先例都可以作为双方合作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公众监督、建设信任情景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加固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书楠 《新闻传播》2013,(12):227-228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权力发生了逾越与僭越,本文围绕媒介权力的本质、构成与变化形态,基于大众社会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媒介权力嬗变的动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民主制度中,传播媒介、记者以及舆论监督的神秘力量在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神圣化传媒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只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媒介并非第四种权力,记者也不是特权阶层。在社会转型期,传媒面临深刻的转变,而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去除其神圣化的身份。  相似文献   

8.
周波 《声屏世界》2006,(12):25-26
中国新闻学读本上有这样的阐述:过度的自由必将导致对他人自由的侵犯和自由享有者自身的腐败,新闻媒介接受社会控制是必然的。解决媒体权力滥用的问题,社会控制新闻媒介除了对违规行为进行制裁,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媒体加强自律,引导媒介从业者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国家法律是最后的理性。在一个自由社会里面,专业伦理对于决定媒介的专业行为应该负主要的责任……”①那么,以什么来引导?有人呼吁,说大众传媒在帮大众选择他们应该关注的事件,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要求,那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在哪?笔者以为,都在“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赵丽霞 《大观周刊》2010,(37):36-36,47
通常人们都是从宏观上来理解权力,把权力看作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看作是对被统治群体进行“领导、指挥、支配、控制、管理、约束或镇压”的手段海形式。然、而,福柯(Michel Foucauk1926-19S4)研究的“权力”这一核心所关注的却不是那些宏观的国家权力,而是渗透在社会毛细血管中的局部的、微小的权力形,我们将其称之为“微观权力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对公共事务充分、自由地表达意见,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不但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包容的标志。十七大对“表达权”的强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社会的政治进步和政治文明。推进公民的表达权是增强政府开放度、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如何制约权力,如何有效地监督政府是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传媒权力是大众社会的一种公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社会中,大众传媒一直被称为除了立法、司法及行政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媒介的权力和权力的媒介,经常成为传播学讨论的一个问题。大众传媒究竟有没有权力?如果有,那么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又有怎样的表现形态?这些问题,涉及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应该加以深入的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特征,深入认识传媒.解读传媒,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梳理了"档案权力""档案管理权力""档案行政管理权力"三个概念,认为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在社会治理视域下档案行政管理主体的功能定位以及一定的"档案行政管理权力"让渡社会组织才是应当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国家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全球化对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既冲击着国家权力的藩篱又受到国际规制的约束。同时 ,在当今这个国家间合作与对立交织的世界 ,传播全球化依然要受到国家权力的牵制 ,各国必然要利用国家权力 ,在国家战略的框架中制定相应的全球传播战略 ,以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宋黔云 《新闻窗》2005,(6):47-47
近年来,有两种社会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凸现,一种是舆论监督价值的被认可和推崇,另一种是公民权利价值的张扬和重视。舆论监督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越来越深,在鞭挞社会丑恶,揭露社会腐败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制约权力的腐化和滥用,维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和压抑,使公共权力得到优化的运用,从而为人民谋取更大的福祉。通过批驳丑恶的社会现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一点上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与公民权利保障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媒介权力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社会治理视域下,档案管理的权力主体发生的转变及其功能定位.认为国家、社会组织与公民是新形势下的权力主体,三者通过协商合作共同承担档案管理事务.其中,国家对档案的控制权力减弱,引导社会组织与公民参与档案管理;社会组织地位逐步凸显,承担部分国家档案管理事务;公民个人权利提升,积极表达自身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7.
陈倩  何志丽 《兰台世界》2017,(16):35-37
档案是体现国家权力的主要工具之一,档案权力是伴随着档案的产生而出现的。档案权力主要包括在档案的社会记忆权力、凭证记录权力、参考信息权力以及合法性符号权力四个方面。档案权力有效合理的实施,主要依靠档案制度的完整性以及档案形成者、管理者和利用者的素质。档案制度的完整性越高,档案权力的有效实施的范围也就越广。档案形成者、管理者和利用者的素质越高,档案权力的利用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档案管理逐渐受到档案界的关注。虚拟空间、关系网络和数字技术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档案管理的权力来源,但社会力量参与权力的实现受权力主体权利意识淡薄、权利保障缺乏、权利行使途径有限等的限制。档案专业权力主体应与社会公众权力主体协同努力,开展主体培育,完善制度保障,丰富参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合肥少女毁容案的网络传播中表现出的种种似曾相识的舆论乱象,提示着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新技术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传播权力的版图,个体网民及网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权力;然而,新的权力所有者却或未意识到,或未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新的传播权力呼唤着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徐蕴 《兰台世界》2016,(2):116-118
笔者主要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中来分析和考察清末民国时期华北平原地区基层地方社会控制。在生态演变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华北平原地区独特的地方社会结构,尤其是村庄结构,人们对地方精英的依赖关系也由此形成,进一步影响到国家权力的作用。在清末民国时期这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其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演变更为复杂和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