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负面新闻价值实现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新陈代谢现象,生成并表现为无数大大小小的具体的客观事实,其中有一些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一些则会产生消极的、甚至是极其有害的作用。如果把产生积极作用的事实称为“正面事实”。那么,产生消极有害作用的事实就是“负面事实”。因此,以事实为本源的新闻传播,若想给人们提供健全的信息,并以此来描述出真实的世界图景,就必须对这“两面”事实都进行报道。如果把关于“正面事实”的报道称作“正面新闻”的话,那么,关于“负面事实”的报道就应称作“负面新闻”,这既符合实际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2.
新闻策划,是改革的产物,出现于新闻界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受到各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广泛采用。新闻策划的对象,大多是事件性、战略性、典型性的报道,新闻策划的意义就在于既要告诉受众这类新闻的来龙去脉、主要事实,又要把这类新闻背景及新闻事实的社会价值挖掘出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既然是新闻,它就具有一般新闻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又由于它的内容比较特殊,如故事性强、知识面广、趣味性大、人情味浓,因此,从写作上来说又有它特殊的要求。由于社会新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正面也有反面,所以,在写作上应该多样化,不拘一格,量体裁衣。有的可写消息、通讯;有的可写成来信、记者调查、工作研究。有的可以着重客观报道,让事实说话,让读者从事实中得出逻辑的结论;有的也可以饱含激情,通过对事实的具体形像的描述,或  相似文献   

4.
六是从事物的侧面选取新闻角度.新闻事实一般是现实生活中内涵丰富、形态各异的社会现象,就像五光十色的多面体,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反映它.作者要全力找出一个最佳的角度,着重选取一个最佳的侧面去观察它、表现它,这样才能更集中、更深刻、更准确、更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大量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不加选择、千篇一律地从正面报道事物(人物),往往角度大,涉及面广,写出的稿件内容繁多而庞杂,弄不好容易吃力不讨好,文章显得臃肿、拉杂、呆板、一般化,很难给受众留下好印象;  相似文献   

5.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媒体的基本报道方针之一.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却不一定都能取得正面的宣传效果.有一些正面报道,表面看来主题鲜明,角度巧妙,很有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然而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显得"假、大、空"甚至导向错误,非但没有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类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那么,如何有效防止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呢?  相似文献   

6.
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新闻真实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二是对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三是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整体要一致。从哲学的高度看,新闻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于主观与客观,新闻的真实性标志着主客观的统一性,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来确定新闻真实性的标准。新闻本性的含义就是真实。它有独特的特性,即真实  相似文献   

7.
冯惠慧 《报刊之友》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8.
冯惠慧 《今传媒》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面报道是我们采写新闻最多的一种报道,像一些工作成就、行业经验、先进人物事迹等都属于这类报道。这些正面报道,可以反映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社会发展趋向、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基层付诸实践的效果,它体现和传播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精神化,从面造成一种浓厚的政治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应用文章,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而巧妙地组合题材,才成篇就章的。新闻作品带给人们的是欲知未知的有用的最新信息,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报道。然而有的新闻工作者求全求美心切,无限拔高,导致了新闻作品的一“仆”二主现象,给本来是条很好的新闻事件埋下了败笔,让受众无法接受,导致优稿砸了锅。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思维方式不正确,对于正面典型总是试图写得完美无缺,十全十美,一好百好,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由下列心理支配着的。高大求全心理有的新闻作品特别是正面典型充斥着大量的与主题无…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的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报道不符合客观事实,引起新闻侵权诉讼,一般会被法院认定为构成侵权,但并不都构成侵权;新闻报道符合客观事实,并不一定不构成侵权。因此,探讨新闻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界依法开展新闻报道,认真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全真实的报道也可能造成新闻侵权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一则新闻报道,除了应符合新闻的其它要求外,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但是,是不是只要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就不构成新闻侵权呢?有的新闻工作者认为,只要我报道的是事实,就不存在着什么侵权。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新闻官司时,也单纯地只审查报道的内容事实,认为“报道是否属实”是“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12.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13.
周哲 《新闻前哨》2005,(11):39-40
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诸要素的总和。它标志着事实能给人们带来新信息的数量,反映着社会对传播事实的需求程度。新闻价值原本就存在,有经验的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就能敏锐地捕捉到,但要充分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就需要记者多从几个角度剖析新闻事件,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相似文献   

14.
正面报道与正面效果新闻应该是有“眼睛”的,否则就不存在我们常说的敏锐与不敏锐了。于是,怎样寻找与发现生活,就成了新闻理论与实践永久性探讨的问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诗人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用灵感的“眼睛”去寻求生活;作为记者,感性与理性两只“眼睛”都要睁得大大的。新闻是撰稿人脑、手的副产品,所以,新闻的真实首先依赖于新闻撰稿人的真实。如果一个人虚伪地面对生活事实,通过文字所反映出来的事实也会是虚伪的。  相似文献   

15.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1,(3):7
虚假新闻的四大新特征五种危害杨保军在2011年第1期《新闻记者》上撰文提出虚假新闻的四大新特征:1."纯粹假新闻"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制造和出笼。这种假新闻是彻头彻尾的编造和捏造,很多都是出于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的想象和臆测。2."假象新闻"明显增多,公众越来越被迷惑。没有事实,就策划事实;没有足够大的新闻事实,就在原型基础上"打气"、"灌水"。这类看起来拥有一定事实根据的新闻,对难明  相似文献   

16.
负面新闻信息如何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负面性社会事实的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对于负面新闻,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辩证处理新闻现象,真实全面报道新闻事实,多种渠道传播新闻信息,力求负面新闻事实传播收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8,(12):43-44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俗称“八小时之外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可分为正面的、负面的两大类。正面社会新闻的传播,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负面社会新闻的泛滥。则会消磨人的意志,甚至引入误入歧途。社会新闻的报道,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问题。一、社会新闻的采写社会新闻的采写.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事实     
张连城 《中国广播》2006,(12):73-74
在新闻采访与新闻编辑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即:新闻与事实。这不仅是一个新闻业务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舆论导向问题。众所周知,新闻的概念和定义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是第一的,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引导着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正确地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肩负的是一项特殊的社  相似文献   

19.
电视深度报道是以电视手段把新闻事实置于时代或历史的大背景中,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社会影响、社会意义等,深入、细致地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报道形式。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新闻,它更侧重于新闻内涵的延伸与拓展,通过对重大事件及有影响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评述来挖掘“新闻背后的  相似文献   

20.
选择新闻角度,是编辑、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新闻虽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由于所需报道的事实面太广,量太大,而报纸容量有限,不可能囊括一切最近发生的事实,这就需要筛选,登载一些重要的新闻。一个新闻事实,从立体方面讲它具有六个方面,从圆体的方面说它有三百六十度,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报道作为有目的的传播活动,报道一事物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呈现给读者一个浑圆的整体。所以,选择新闻角度,从正面、侧面切入,抓住一点或一面报道,便是自然的了。最近几年新闻报道开始由平面向多层次、多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