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多个视角比较了茅盾“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内在与外在矛盾,提出:“茅盾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造成了他的创作,他的创作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间,以至他作为作家的人生的注定的矛盾“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是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他的《人间喜剧》传进中国,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惊服巴尔扎克小说写对话的巧妙。他们在塑造人物、提炼典型上有相似的追求、相同的手法和相通的感受。茅盾则不仅在创作方法上,而且在创作主旨和总体风格上都和巴尔扎克有相通的地方。茅盾尊巴尔扎克为“写实主义的先驱”,折服于他“洞瞩一切”的“锐眼”。他们的创作都具浓厚的历史趣味和历史意识,重视社会全貌和历史全景的再现,都以经济为切入点来深刻解剖社会。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还深深感染了路翎、胡风、端木蕻良、周立波、王蒙等一代代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们”真实反映了时代和生活.凭借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一出场就为人们所瞩目。这些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受茅盾自身独特的生活体验、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作者在塑造女性过程中的无形介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形象群无论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作家自身的整个创作历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着“乡土文学”于力致,帜旗“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鲁迅和茅盾是很重视“乡土文学”的,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曾撰文论述“乡土文学”,对出现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给予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遗憾的是后人并没有象鲁迅和茅盾那样继续对“乡土文学”予以必要的关注和研究,致使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过:“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流派共有两个: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这两种创作方法和原则,绝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许多中外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尽管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审美追求不同,从而他们的文学个性和风格各异,有的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的则钟情于浪漫主义原则;有的以工笔写实见长,有的用大胆的想象、幻想取胜。但他们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精神、两种创作方法不同程度的融合,使现实主义作品充蕴着浪漫主义因素,浪漫主义作品又蕴含着现实主义成份。  相似文献   

6.
仅就创作方法而言,长期以来,我们对构成鲁迅现实主义基本因素的特征性艺术手法——写实,作了较深的发掘;近几年来,又探讨了“写实”以外所吸收的某些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但此种探讨尚未获得汇入世界文学大潮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宏观视野;亦未提到鲁迅独特的选择、融汇、创新的高度;更未向主、客体辩证关系的哲学深  相似文献   

7.
“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基本上是从社会阶级斗争学说移植到文学领域中来的,主要内容表现为确认了文学的阶级性,强调了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其文学批评的标准也完全倾斜在阶级性、政治性方面。因此,“革命文学”论争者们在作家的世界观问题上,表现出对创作主体的最大重视,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论争也为无产阶级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出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六十多年前,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思想解放潮流,冲破封建主义的黑暗闸门,在神州大地上汹涌澎湃、奔腾向前。作为这派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支脉,新的文学潮流也破土而出,向封建文学的污泥浊水进行着猛烈冲击。推动新文学潮流前进的勇敢的弄潮儿中,有鲁迅,有郭沫若,也有茅盾。和鲁迅主要以杂文、小说创作开拓现实主义道路,郭沫若主要以诗歌、散文创作张扬浪漫主义旗帜不同,茅盾主要是以文学评论为武器,和鲁迅相呼应,大力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的。作为一个具有进步的思想、开阔的胸襟、非凡的魄力的青年编  相似文献   

9.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茅盾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其内涵主要表现在社会功利性、客观真实性和创作独创性三个方面,但它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伴随着新文学的前进步伐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他从理论到实践创作的探索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对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当代作家树立正确的文学创作观,追求作品真、善、美,追求创作方法的创新提供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茅盾经典现实主义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资源,应该重新认识其价值和重要意义。特别是他立足现实、关注当下、参与时代思考的文学传统,对于当下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茅盾在创作实践上开创了现实主义经典的四种品格,即时代性的品格、社会性的品格、政治性的品格、史诗性的品格;在理论主张上倡导现实主义又不独尊现实主义,主张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写作手法的丰富性,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现实主义文学,需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勇敢地创造生活,茅盾的现实主义创作实践及理论倡导具有鲜明、突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和创作方法,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的、主要的创作道路和创作方法。社会主义文学正是恃之而不断趋于丰富和发展的。可以说,一旦背离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文学在事实上也就不存在了。因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不  相似文献   

13.
(一) 什么创作方法最好。最先进?回答自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然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创作方法吗?只要查看一下建国以来我国编写的各种文学理论教材,我们就不难发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所谓“两结合”,其实是两组不同范畴的概念。前者作为创作方法,是区别于文学思潮,超越阶级,超越时代,并以某一艺术手法为总体特征,在文学史上不断重复的现象。例如现实主义,自有文学以来,每个时代都产生现实主义作品。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作家都可以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  相似文献   

14.
和19世纪欧洲文学对疾病与艺术关系的热烈追索相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一词包含的则是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鲁迅创作与“疾病文学”的数次交错便可以作为相应的证明。不仅如此,其中还包含了鲁迅对生命本质的探问与品味。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继鲁迅之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着意捕捉和现实联系的事件,用典型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同时,又闪现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的小说,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本文拟从比较的角度来谈淡这两种创作方法的特征。一、在作家认识与表现现实的问题上,现实主义主张文学真实地再现现实,而浪漫主义则要求文学侧重于表现理想。现实主义作家、理论家一贯强调文学应该正视现实、忠于现实,真实地再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巴尔扎克直率地宣称“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列夫·托尔斯泰要求艺术家“按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契诃夫认为现实主义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著名的理论家别林斯基简明地把现实主义的显著特点概括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巨匠茅盾和左翼文坛的新星叶紫,在左联时期,各自发表了短篇小说《春蚕》和《丰收》。这两篇作品在三、四十年代,曾同时起到过显著的战斗作用,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两篇作品题材一样,人物也相似,现试将它们作粗浅的比较。 一 茅盾和叶紫因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成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我们知道,在中外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中,创作方法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名目繁多的创作方法中,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使它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本着重分析“现实主义回归”小说的不足,并指出中国当代学需要的是多种创作方法并存的局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永远遵循的创作规律,而不是某种学的标签。  相似文献   

19.
既为人也为己的人生,必然拥有“人生中最伟大的东西——爱与友谊”。而“爱与友谊”则在入际与性际之间展开,鲁迅与茅盾自然也不例外;一切内在与外在的追求都是为了充实人生,鲁迅与茅盾也由此成为真正的“人生派”。从“为人生”包括也“为自己”的“人生”角度来看鲁迅与茅盾,可以更真切地走近他们的人生世界和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这对理解他们的个性和文学,辨析他们的异同、关系和遗训也会有所帮助。论文主要从交友和婚恋这两个人生基本主题,来考察和理解人生场和文学场上的“人生派”鲁迅与茅盾——说到底人们关注鲁迅与茅盾,也是为了建构今生今世的人生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本是我们借用西方的名词,它最早在文学领域里的出现是在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4-1796年)这篇论文里。在这里,席勒是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对立提出的。作为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它又特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以暴露和批判资本主义为主要特色的面对现实的创作,又被人们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恩格斯曾概括其特点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对它进行比较宽泛的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又泛指那些以描写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创作,由此他们认为《诗经.国风》里有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但我们这里借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概括《诗经》的创作传统,并不仅仅止于《国风》的一些创作,而是从民族文化的传统出发,看整部《诗经》的创作者们如何立足于社会现实,用自己特殊的文化眼光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抒发情感和表现理想,并如何形成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学创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