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很多家长都苦于无法和孩子交流:孩子有话不愿和家长说,孩子在想什么,家长无从知晓,而家长的话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的心灵间仿佛有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彼此之间有了许多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严重对立。其实,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个习惯问题,这种良好的习惯,最好从小就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2.
晓佳 《家长》2001,(Z1)
家长以牺牲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复习,陪孩子预习,陪孩子做作业。姑且把这种现象叫做“三陪”吧。但是,“好心”的家长,很少去想这种“三陪”是帮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 过去,大户人家为了使孩子能专心学习,雇书童丫环服  相似文献   

3.
孩子上学,家长“陪读”;孩子读书,家长坐在旁边当“顾问”;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旁边当“参谋”;有的孩子学什么,家长也重新当起了小学生,同样也学什么;个别家长甚至还经常代替孩子做作业。这种现象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  相似文献   

4.
家教荟萃     
家长陪读不可取为了提高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家长只好全程陪伴孩子做作业。其实,采取陪读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会造成以下几种不良后果。1.依赖性增强。不少家长全程陪读,而且逐题检查、讲解,力求孩子弄懂弄通;性急的家长还会直接告诉答案,甚至代替孩子做作业。这样孩子逐渐养成了依赖思想,遇到难题时,不愿  相似文献   

5.
<正>【活动背景】高考不仅是高三学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也让很多家长颇感紧张。孩子升入高三后,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心理状态对孩子高考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关心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辞去工作、全程陪读,全身心照顾孩子。家长突然的亲昵、过度的关心很多时候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有困惑和委屈:孩子认为家长不懂自己,突然的关心打乱了自己的节奏,甚至给了自己额外的压力;家长认为自己小心翼翼跟随孩子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高竹姜 《家长》2010,(8):10-11
现在的家长多为双职工,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要督促孩子的学习。为了家庭生活的质量有保证,家长在事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孩子与事业对家长而言很难照顾周全。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上寄宿学校,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家长给孩子检查数学作业的方法都很单一,而且模式也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孩子完成数学作业后将作业本交给家长检查,家长如果发现错误就标出来让孩子去改。但是,这种方法很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觉得检查作业是家长的事,与自己无关。而且这种检  相似文献   

8.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育》2010,(7):61-61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有时会为了避免尴尬而迁就孩子的要求,买完了事。殊不知,恰恰是家长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让孩子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之友》2013,(Z1):15-16
校访是指家长访问学校和教师。在中小学,大多数家长会利用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机会,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交流。通过主动校访,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教师,与教师商讨教育孩子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家长校访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家长接送孩子时面对面的交流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正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进行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这种沟通非常有针对性,虽比不上家访了解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几乎每天的面对面接触需要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清醒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周围,有些孩子吃饭、写字,拿东西都用左手。这些孩子的家长觉得“左撇子”难看,就强令孩子改用右手,我以为,家长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13.
我是教师,又是孩子的家长。面对要不要家长签字,我的回答是明确而肯定的。首先,我认为家长签字是家庭和学校沟通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家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孩子在学校学到了哪些知识,孩子的学习状态如何。  相似文献   

14.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15.
学校阶段性练习刚刚结束,就忙坏了孩子家长。不管孩子成绩怎样,都得在孩子练习卷上签个名。其实,这种让家长在孩子作业、练习和试卷上签名的现象随处可见。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家长得检查并签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家长得监督并签字;学习阶段性练习,家长得写意见并签名……签名就如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件法宝,牢牢地把孩子套住。学校、老师认为,家长签名了,学生便再也无法偷懒了;家长们认为,学校这样的做法,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高一点。于是,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家长签名就这样一天一天开展下来。而笔者认为,如此方法有着一些不妥,应慎用。…  相似文献   

16.
颜妍 《家长》2012,(8):21-22
相信每位家长都有这种体验:每到孩子的学校组织春、秋游的时候,都是家长最忙碌的时候。提前几天就要给孩子准备春、秋游时带的食物和饮料。每次为孩子买东西都是一件耗费家长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事。而且家长还要考虑周全,食物带得太多,孩子吃不了两口就扔了,造成浪费;带得太少,孩子会被别的同学笑话。  相似文献   

17.
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行为 孩子与家长的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看待问题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有时这些视角让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经常是还没有认真听完孩子的问题,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虽然免除了孩子带来的一时麻烦,但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家长又怎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因此家长应呵护孩子好奇好问的良好品质,并加以鼓励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18.
郝奇志 《家长》2010,(2):15-16
一般情况下,孩子快上小学时,家长都会考虑很多,最终送孩子去的学校,在家长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如果不出意外情况,家长不会给孩子转学。但孩子上学需长达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使孩子面临转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林 《中华家教》2013,(Z1):56-57
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可能是很多幼儿家长的一大乐事,因为那是孩子小,当然要家长陪着读了。可是孩子长大了,他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很多家长就认为这时就不用陪了吧!其实,这种想法是欠妥的,因为能自主阅读的孩子也需要亲子阅读,家长们就多陪  相似文献   

20.
孩子把作文写好,这是家长的共同心愿。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分儿不高或老师批语不佳,便为之苦恼。他们或埋怨孩子不用心写作,或认为孩子不是写文章的材料,有的家长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