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城镇化视角,在文化语境下解读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困境"现象和现实发展问题,分析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功能转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以期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现代化发展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分析,结合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人才需求的变化,反思西部新升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人才需求为起点,在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定位及所涉及的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挑战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一带一路”及“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等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偏低、生态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压力大等,又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西部开发依然位居国家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四大总体战略之首,“一带一路”新战略昭示了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方向和新蓝图;西部开发需要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需要东、中部地区给予更多实质性支持;西部地区要增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非农化的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农业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滞后,市场化率比较低。影响西部地区非农化发展的滞阻因素包括:非农化的制度障碍,非农化的成本障碍,非农化的城乡技术障碍,非农化的主体素质障碍,非农化的观念障碍。加快西部地区非农化的路径选择是:以农业产业化推进西部地区非农化,以农村城镇化带动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农民的知识化促进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剩余劳动力外流化加快西部地区的非农化。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地区环境污染状况受到财政分权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采用中国30个省域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城镇化对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体制易于刺激地方政府发展高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工业产业,因而不利于环境污染的减少;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以城乡均等化为标尺的门槛效应,城乡均等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会导致环境污染增加,而城乡均等化水平较高时城镇化不存在这种负面效应;财政分权易于导致城乡差距扩大,进而会加剧城镇化的环境污染效应.应合理设置财政分权度,改革晋升考核体制;加强城乡均等化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发展滞后是困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推动农村经济前行需要产业带动。在上述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然而,据我国人口统计局调查显示,农村人口仍处于大量外流状态。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及相关概念的分析,进而引出影响返乡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积极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基于熵值法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04-2012年该区域内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量化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新型城镇化建设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极化效应,即重点区域、中心城市通过对周边地区资本投资、人才资源、知识的吸引,形成了高速发展、效益良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同时由于过度集中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导致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9.
调结构,拉内需已经成为重要的国策。扩大内需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小企业在安置就业、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得本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大幅度转变,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更多的中小企业和非农人口向当地城镇集聚,进一步扩大了产业的发展规模。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部地区柳州、广元、汉中、临夏、毕节等城市的22个社区居民的民族人口比例、健身态度和方式的选择、以及制约健身因素等进行调查,在阐述民族传统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分析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社区体育的可行性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城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旨在推动西部地区全民健身的全面开展和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动力机制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关键,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城镇化动力机制高效运行、积累持续增量动力.滇西地区地处高原峡谷地带,自然环境复杂,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文化多元独特,使该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具有独特的动力机制和发展策略.通过解析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特征,揭示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系统:产业发展是直接驱动力,居民意愿是内在拉动力,政策制度是协调保障力,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所产生的阻滞力.逆向构建滇西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模型,提出保障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高效运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人文、经济、自然、政策和文化等,也有别于发达地区和省份其他地区的特殊性.新时期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主要有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化、现代工业的规模化、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民族事业的迅速发展、政策规划的科学合理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泸西县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实施成效,认为当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城乡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并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践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结合实地调研,针对统筹区域民生、彰显城市特色、加强城市设计、激发城市活力、县域产业链规划、非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推进泸西县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居民和家庭的意愿直接决定着城镇化进程.采用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家庭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获取金融信贷的擅长经营农地的农户不愿意迁移入城,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没有上述农业经营优势,又具有非农技能的年轻人更愿意进城落户.农户是否愿意城市化,取决于哪一种选择更能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和家庭收入,可以通过整合配置农村生产要素达到合理引导农户城镇化意愿的目标.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促进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农村家庭资本来源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保障迁徙家庭权益,在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保障农业基础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郡县治,天下安”,县城的作用进而凸显。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安徽县城发展作用进行历史性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长江经济带以及安徽次区域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安徽县城的地位与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县城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安徽省试点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2)推动安徽县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3)县城将是安徽省各大板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最后,从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及产业选择等方面对近期、中期和远期安徽县城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内容,也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行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与供给的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非常突出,达到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包含了以人为本以及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两方面的战略思想。生 活体育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体现着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发展生活体育,新型城镇化将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提高居民身体 素质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对生活体育研究还处于主题分散 ,框架不明晰的阶段。将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通过搭建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框架,不仅可以弥补体育 手段和生活体育理论联系的不足,而且可以弥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研究领域中缺乏的相关文献回顾,同时 为未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实现减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缓慢起步阶段,城镇化进程几乎停滞,对减贫的效力不大,并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力推动了减贫事业的发展,但城乡差距也被拉大;2013年以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由“减贫”向“脱贫”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应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尤其应重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镇化的减贫效应;要建立和完善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减贫事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并着力推进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东、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是全民健身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入手,分析导致东、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为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西部地区和农村体育事业建设,努力缩小东西部差距,提出了促进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国家级贫困县是扶贫攻坚的主阵地,探索其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化诱发因子之间的关系和机制,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是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以滇西南集贫县域为例,在分析县域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人口、经济和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构建滇西南集贫县域城镇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展开城镇化推进动力的主成分分析;最后,提出优化三产产业结构、培育引进技术人才、推进县镇村城镇化和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发展路径及策略,以期对滇西南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