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两类句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却并无二致。在现存先秦至汉大量古籍里,前一类句式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并在王畿及各诸候国人士之口广为通用。而后一类句式则迟到战国中期才主要出现在齐国君臣之口;与之同时,前一类句式在口语领域,仍居于压倒优势地位。不过,后一类句式虽晚出三百多年,但它一经出现,即在口语领域逐步取代前者地位,而前者却渐趋消失。到战国晚期及秦,后者已在口语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直到西汉几乎完全取代了前者,而前者在口语领域则几乎消失殆尽。这种消长变化也有其必然之故。  相似文献   

2.
在"N1+使+N2+V"句式中,"使"是动词还是介词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分别从对其是介词的否定、正面立论、类比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从而得出结论"使"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是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3.
易混字辨析     
一、因外形相似而误1.拌与绊拌:本义是搅和,例如“搅拌”。也指争吵,如“拌嘴”。绊:用绳索拦挡或缠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便,如“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朱德熙先生(1991)在《词义和词类》一文中再次强调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并举出两个例子来向大家说明"如果不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只从对词义的模模糊糊的感觉出发划分词类,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其中有一例是"出品".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而词性辨析在英语教学中常被视为烦琐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系统强化词性辨析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一些语法疑难问题,而又无法从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感困惑。特别是那些看上去外形完全相同,可用法不同、意义不同的句法结构,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本文通过对比方法对它们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再”和“再三”对动词的要求,对时间的要求,对几种特殊格式的要求几方面,较为细致地辨析了二者的区别,以便帮助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虽然英语“as soon as”经常被译成汉语“一……就……”,但英语“as soon as”与汉语“一……就……”属于不同的范畴,两者在句法结构、连接方式及语义关系上有诸多的不同。本文尝试着从上述这几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从而有效地避免两者之间的完全对应与等同。  相似文献   

9.
"则被……也"是元杂剧中一种特殊的被动式感叹句.本文全面考察了该句式的句法结构,分析了其核心部分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讨论了此类句式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以……为……"句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以……为……"句型的变化,描述从"以……为……"句型到"以A为B"句型到双音词"以为"的发展轨迹,由此阐明:词和句子相互作用,成为句型发展的内推力,改变句子的表达范围和词语的词性,产生新的句型和新的词性.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的重叠现象可划分为构音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三类,其中构形重叠词是原词重叠后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表示的是事物的情态,多训为“……的样子”(某某貌)。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字典辞书中都将"口无择言"的"择"字理解为"选择"义,认为与"口不择言"之"择"等同.笔者认为,上述解释恐非确诂.本文从"口不择言"和"口无择言"两词在古书典籍中的使用入手,分析了其不同含义,从而得出前一"择"为"选择"义,而后一"择"为"败、坏的"义.  相似文献   

13.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4.
"教学策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小峰 《教育与职业》2007,(26):116-118
文章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概念的辨析,以逻辑推理法总结出教学策略在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内涵,以期推进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和"经过"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经过"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原因是教材内中英文对译错位,而教学体系中又缺少详尽的对比分析和实用范例,古今词义衍化繁复也令教师和学生难以掌握.本文从词性的异同和语义变化的内在规律出发,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二者在具体交际场景的不同用法,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语用范例.  相似文献   

16.
相同点:词性相同,都可用作动词,都有“牵涉到”之意。 相异点:“波及”另外还有“受到事件影响”之意;“涉及”是指本身跟事情就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形状比较相似的新名词,困扰着教育学者、专家以及广大的读者。该文就这类新名词中的一对"教育产业"和"产业教育",从其修辞学的角度,对二者的本质、划分范围、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二者的产品、二者的特性与特点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8.
"足"与"够"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组同义词,但词典、辞书中存在着一定的释义不足或用同义词解释同义词的现象,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理解和使用上造成一定的混乱。试从该组词的词源、语义认知、句法等方面做以辨析,从而缕清思路,以期对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割裂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压制。在英汉两种语言句式差异的辨析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汉语句式具有惜"主"如金,多用人称,较少物称的特质;英语句式具有主语必不可少,SV搭配统领全句的特质。而英汉句式尤其是主语的规律及特征,是由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诗眼"是洞察诗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诗歌的解读虽然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异构的关系,但它自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特征,那就是要在最少的字中传达尽量多的内容,达到一字传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歌解读中要抓住"诗眼".辨析"诗眼"应关注词类活用,抓住重点字词,并明晰修辞对象和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