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结果的企业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文章就此现象分析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历程与各个利益关系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革,阐述了作者在会计政策改革中自身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学中还缺乏一个分析经济增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制度安排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根据赫希曼经济模型及理论,制度安排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与分析,对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主体,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完善的制度因素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经之路;但制度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次障碍。因此,在中小企业融资上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安排中的重要作用,将成为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固有缺陷和各地面临着的不同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必然会导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差异和多样化,并进一步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的绩效和不同的演化路径。本文利用基层政府、集体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导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多样化并存的过程和原因。对基层政府利益化倾向的纠正,完善农村集体组织等措施则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实施和变迁过程中避免低效率锁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安排对创业资本的运作效率产生几乎决定性的影响.在高度信息不对称和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创业资本产权的合理配置应该是赋予创业资本组织相对独立而充分的产权,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创业资本组织形式并在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资本出资者之间分享剩余索取权,同时将控制权在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设计成随"状态"而变化的一种"状态依存权".但我国的制度环境使高效率的产权安排难以形成,产权缺损是我国创业资本的制度特征,并由此造成了创业资本制度安排的停滞均衡.要打破这种低效率的制度均衡,就应该进行以确立创业资本完整私人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制度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生及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博弈论模型,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初始收益和规避中央推行变迁成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民接受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拒绝成本之间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现与制度环境相关,制度环境会推动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临界点.从本质上说,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来逐步改变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使其转化成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英两国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等,两国语言和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语言文化交流的背后实际上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体系的相互融合和碰撞。中英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也给两国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记。两国在长期的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两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英两国语言文化交流的频率将会大幅度提高,交流领域将会不断拓展,交流模式更加丰富。中英语言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将会给我国本土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冲击和挑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从原来数量性的扩张阶段到了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与这一发展趋势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自身和外部制度建设还相当滞后,相关的政策还没有形成系统和稳定的制度安排。本文作者分析其在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企业制度和政府政策等主要制度性障碍,并提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和建议,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机制设计是主体间合作行为产生和得以持续有效运作的依托。合作主体间不同的结构格局决定了各自相应可行的合作机制设计的重心和关键。ICPR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契约设计的公正性,其执行则依托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历史积淀形成的完善的选举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问责制度和法律制度等预设的政治制度前提,促使官员积极构建公正的合作机制,务实参与对外合作。我国传统以来形成了以权力为社会控制主要手段的路径依赖,契约关系及其实施机制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的干部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和开放竞争制度,迫使地方政府领导在权力竞争的同时顺应经济区域化的要求,促成了府际合作的制度创新。这些差异使ICPR和PPRD的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在流域环境治理上采取了不同的制度安排,PPRD是重权力推动,轻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的腾飞得益于经济与教育的稳健发展。市场经济下,经济导向性会推动教育的调整与发展,同时教育发展也为经济活动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技。他们之间存在着有机统一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模糊化制度安排是指依据同一表述可以作出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甚至矛盾的多种解释的制度安排。在中国文化传统下,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因此制度安排可以采用模糊的框架。模糊化制度安排可用于交易中一方"权力"的维持,同时也是解决组织外部合法性与实际运作相脱离的重要手段。"关系"与"关系网"作为中国情境下习惯法运作的核心,它构成模糊化制度安排的弥补或执行机制。模糊化制度安排与变通还可以作为制度创业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利用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经济活动即土地交易的结果。建议采用一个基于制度分析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思路,它最初来源于关于房地产交易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将有关规则和制度安排划分到体制、管治和操作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层面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在于对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以及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产品创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与协调。据此,笔者提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构想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实践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的增长源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国50年以来,我国农业增长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农业经济政治环境、政策走向和制度安排,主导了农业生产波动的时段特征.本文对各个时期农业增长源泉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农业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农业经济是非均衡经济,制度创新才能解决农业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在制度既定的条件下,影响农业微观组织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是管理成本、交易费用和资产的专用性。农场化经营、合作化经营和企业化经营等,各有其特点和效率。从规模经济目标角度,企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最佳模式。农业企业化的实现方式是私营,从现实经济状况、制度安排和效率等诸方面分析,农业私营企业应成为我国农业微观组织改造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经济建设的制度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整治的内容组成包括其治理观念、制度规划、具体实践操作体系等。县域经济发展不仅会受到其客观治理结构体系的影响,同时其治理的环境制度也是其中的关键制约因素。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内在的动力便是治理体制、经济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基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华晶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01-1007
知识过滤是新知识与最终实现商业化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屏障,导致知识投入与创新成果乃至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基于我国31个地区2003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制度过滤还是市场过滤,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而创业活动是突破知识过滤的有效路径。其中,生存导向创业会降低市场过滤程度,机会导向创业则会降低制度过滤程度,同时,创业活动对知识过滤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此,可以通过学术创业等活动,突破知识过滤的屏障,进而对知识过滤、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技术逻辑导向对新创企业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技术逻辑导向下新创企业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新创企业的发展阶段,实证研究了技术逻辑导向、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逻辑导向下新创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与组织制度创新行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耦合形式不同;在创建阶段,新创企业会仅采取技术创新行为;在生存阶段,新创企业会同时采取技术创新行为与组织制度创新行为,但会以组织制度创新为主而技术创新为辅;在成长阶段,新创企业也会同时采取两种创新行为,但此时会以技术创新为主而以组织制度创新为辅;采取技术逻辑导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然而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早已不仅仅停留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而是更加注重于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显然,现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然成为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源地,其联邦政府资助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变迁历程为切入点,将对已有的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进行梳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变迁历程及其变迁特征,进而探讨该变迁过程究竟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还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或者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的变迁过程,并且从政策安排的角度深入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介入的动力和机理。  相似文献   

20.
张红波 《科技与管理》2007,9(5):120-122
分析了人性假设、组织能力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合主流“人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制度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同时,不同的制度设计会导致不同的人性倾向;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强化企业的运作能力,但制度内生的刚性会弱化企业的动态能力;较强的企业运作能力利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而较强的企业动态能力则更利于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最后对我国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