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智斌印象     
吴智斌善侃。初识吴智斌,是今年6月11日在勉县召开的陕西新闻摄影学会首届理论研讨会上。当时,有幸和他同居一室。头一天晚上,回到宿舍的吴智斌显得十分激动,他谈起诸位新闻摄影老前辈们的发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已经快午夜了,他顾不上洗澡,爬在枕头上奋笔疾书。次日,登台发言,洋洋洒洒地侃了半个多小时。言毕,陕西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葛新德不禁为之击节称赞:“智斌的发言,立意新、观点明确,很有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2.
人们也许没有想到,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南山区的业余通讯员的《秋韵》和《秦岭山珍》两幅摄影作品能走出国界,去年被选入第四十四届新加坡国际影展,并受到专家的好评。新加坡摄影学会主席陈成文在《作品展出证》上亲笔为他签名。他就是陕西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委党校92级新闻大专班学员王金泉。 30年前,他出生在汉江源头——陕西省宁强县那片绿色的田野上。1977年高中毕业后,过了3年的军旅生活后复员返乡。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陕西新闻摄影学会会长骞国政同志在陕西新闻摄影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的后半部分。题目是选登时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4.
1972年,从小喜爱美术和摄影的张桐胜参军来到国防科工委驻陕西某部。连队营地驻扎在刘邦征战过的陈仓古道边,陡峭的地形,古老的渭水和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业余搞创作的热情,不管军事训练、施工多么劳累,他都坚持每天挤出两个小时睡眠时间自学美术和摄影。他躲在那半间篱笆墙的仓库里读文学作品,学美术和摄影知识,在小本本上写啊画啊。后来,他被调到机关宣传部门,画幻灯,拍摄连队生活照片,洗印图像资料,从而为他以后从事摄影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北京工作10多年来,他作为国防科工委摄影干事和军旅摄影家,每年平均有半…  相似文献   

5.
他是位工人,却又爱好业余摄影,尤其是新闻摄影。说起他的业余摄影来,着实有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数十年坚持学习摄影,他的新闻摄影、艺术摄影作品,常常见诸报端和杂志上,且荣获摄影世界摄影作品五等奖。摄影体会文章等,他就是哈密地区汽车大修厂车工丁旺有。说起丁旺有的摄影爱好来,他虽白昼在轰鸣的车床旁伫立一天,可是他却几乎用了全部8小时以外的时间,自学摄影技巧。1985年他自费购了一部海鸥牌照相机,以及扩冲洗印设备,自费  相似文献   

6.
王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1987年入学的学员,他从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下来,不久前,国防部长张爱萍特意请他到家中作客。 1977年,王红从陕西西安应征入伍。不久,部队首长让他担任部队的摄影报道员。他天资聪明,再加上勤奋刻苦,一幅幅反映连队火热生活的照片,接连见诸报端。很快,他成了兰州军区小有名气的“记者”。中国青年报举办“第三届80年代青年人”新闻摄影比赛,他拍的《婚礼上的回答》等压倒群芳,夺得第一名。南疆炮火正猛的1985年,为了严惩越南侵略者,部队按实战要求训练。战士们摸爬滚打,苦练真本领。当时,已成为新闻干事的王红,与战士整天泡在一起,军人们甘愿吃苦的献身精神,在他脑海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吴智斌印象     
吴智斌——大号“吴眯眯”,雅号“吴喇叭”。“眯眯”者,眼睛经常一闭、一睁,笑得眯成一条缝。“喇叭”者,胸前总挂个“大喇叭”(长镜头),手一按,“喀嚓”、“喀嚓”——一张生动、鲜明的图像,在他的“大喇叭”里定格。“大喇叭”喀嚓出了名,自1985年,“荣升”宝鸡日报摄影记者至今,在全国、省、市80多次获奖。平均每年获7个奖。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比获铜牌奖;第一届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比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四个优秀奖;全国风流人物新闻摄影大赛获得二等奖;陕西1989年度新闻摄影作品和陕西1989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获得四个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采访蔡林时,正是他的专著《摄影一点通》完稿之时,也是他从事摄影理论写作整整10周年,还是他48岁的生日。按说理应庆贺一番,可在他家找不到地。当我们摸黑来到他办公室,只见他正在伏案疾书,连我们走近他也丝毫没察觉。正是这样日以继夜的奋战,他写作出版了对本近千万字的摄影和电教专著,在摄影理论界独树一帜。一定要找准原因1982年在第三军医大学电教中心进修摄影时,蔡林发觉我国摄影理论书籍太少,国内一些摄影理论书籍大多数是英、美国家的。一次,他照一本翻译书上的摄影技术要求,拍摄了两卷资料,可效果非常差。事隔不久,他…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年,也是《晋察冀画报》创刊50年及其创建者沙飞诞辰80年。届时,我国新闻摄影界将举行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总结革命摄影工作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探究新时期新闻摄影的改革与发展,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我国摄影史上,沙飞是自觉地提出并实践“摄影即武器论”,以摄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服务的第一位革命摄影家,又是最早深入敌后,成为八路军第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及敌后我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是他和他的战友罗光达以及其他同志在1942年,在中国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年月,创办了我党  相似文献   

10.
陆莹 《新闻界》2002,(5):50-51
新华社原社长、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穆青,不仅是我国新闻界著名的领导人,还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家。10多年前穆青在新华社的新闻摄影工作会上曾经讲到:“从年龄上讲,我是一个真正的‘过期胶卷’,但我愿意加大一级光圈,调整快门速度,发出鲜艳的色彩,反映我们时代的灿烂风姿。”穆老这番动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对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一片深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和摄影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他博大的胸襟和对新闻摄影事业的执著追求。1993年,穆老从新华社社长岗位上…  相似文献   

11.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8,(9):F0002-F0002,F0003
徐裕根先生在新闻摄影舞台上旋转了36个春秋,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新闻摄影事业。他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又像一只衔泥的燕子,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南来北往,四出奔走,用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大千世界,为中国的摄影事业构筑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光与影组合的艺术长廊。他先后发表了12000余幅摄影作品,这次摄影回顾展不过是他一小部分的精品荟萃。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我国第一个民间摄影团体1909年,也即宣统元年,霍元甲为了发扬国粹,让国人强健体魄,去掉“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创办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会。后来,霍元甲逝世,会馆的会员们继承他的遗志,努力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在原有的武术技击部外,又增设了兵器部、文事部、摄学部等。这个摄学部,就是我国第一个民间摄影团体。精武摄学部在开创之初,即将自己的宗旨和原则定位在结合体育和摄影事业上,大力倡导摄影科学,号召会员掌握摄影技术,用摄影术来推广体育运动。摄学部由留美摄影家叶向荣任主任,主要从事的工作有:钻研摄影技术,进行摄影…  相似文献   

13.
耿翔 《新闻知识》2006,(3):27-28
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价值的凸显,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影象在平面传媒中的真正魅力。新闻摄影人作为一种视角文化在瞬间的创造者,应该懂得“两个提高、一个关键”思想对于中国摄影工作的重要性。在进入读图时代后,我们《陕西日报》的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新闻摄影战线上的一员新兵,走上新闻摄影岗位只有一年半时间。去年五月至八月,随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队,到西藏羌塘高原进行了一次大型野外采访。三个月行程三万多公里,拍摄照片上千张。回社后,除在今年一至四期《陕西画报》上发稿五十八张外,其中《羌塘高原上的野生动物》(组照)获全国新闻摄影银牌奖;《错鄂湖鸟岛》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举办的《祖国新貌》一等奖;《童年》入选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影展。回忆这次采访,感触颇深。在这里,仅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亚马逊网站有一个方便读者的功能,称作标签(tag)。给图书贴标签就是给一本书加上关键词,或者将一本图书归类,加上类别说明。例如,一个摄影爱好者给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注上"摄影"的标签,然后他可以在亚马逊网站上利用"摄影"这个标签搜索其他被人贴上"摄影"标签  相似文献   

16.
亚马逊网站有一个方便读者的功能,称作标签(tag)。给图书贴标签就是给一本书加上关键词,或者将一本图书归类,加上类别说明。例如,一个摄影爱好者给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注上“摄影”的标签,然后他可以在亚马逊网站上利用“摄影”这个标签搜索其他被人贴上“摄影”标签的图书。  相似文献   

17.
程玉扬搞摄影的年头不算太长,满打满算也就五六年,但他在摄影创作上却进步很快。当他还是“游击队员”时,就被许多正规军所注意。程玉扬时刻牢记摄影圈内一句十分流行的话:一个人的摄影水平,不可能高过他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所以,玉扬在苦研摄影艺术的同时,还刻意从绘画、严肃音乐等触类旁通的艺术形式中吸收养分,全面提高自己。那时,他见报的作品之多,令许多业余摄影爱好者望尘莫及。在亚运会大展身手后不久,程玉扬被正式调入北京日报,开始走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8,(6)
于右任先生祖籍陕西泾阳 ,出生于陕西三原。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爱国诗人、 老记者、书法家。今年是于右任先生诞辰 1 2 0周年 ,本刊发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刘惠文博士的这篇文章 ,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9.
陈庆港,多年以来在摄影道路上孜孜以求,他的勤奋与功力有目共睹:几乎每年,他都有一部叫得响的专题报道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评选中斩获大奖,在许多重大性国际新闻赛事中,这些选材独特、影像表现成熟的作品也是摘金夺银……在摄影道路上取得骄人成绩的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带着疑问与兴趣,本报记者走近了刚刚从第三届“华赛”颁奖晚会归来的陈庆港。  相似文献   

20.
照相技术和照相机是舶来品,是谁译出了“摄影”这个贴切的中文词语呢?11月18日开馆的我国首家摄影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展示的史料显示,广东人邹伯奇在1844年写作了《摄影之器记》,他是“摄影”一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