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上海工作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要上海争当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面对重大国家战略的需求,强化核心科技的研发攻关,加强战略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大力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和坚定向前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力量的核心引擎,而科技人力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我国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科技人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3.
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如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学术界亟需研究的课题。文章概括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内涵和特点,探寻其演变的一些规律,在对现有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文献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9个典型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得出我国最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实力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并指出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经济间的协同作用。最后根据部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短板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集群的角度,定性分析长三角经济带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与优势,结合目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长三角城市集群中所处的地位,制定上海借力长三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提出依托长三角经济带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特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战略目标,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要求举全市之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好科学发展先行者。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创新治理体系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关注"科研"转  相似文献   

7.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全面分析近年来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研究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评价结果,提出广东建设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启示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体系”是指特定区域内以创新资源为基础,推动新知识或新技术产生、流动和扩散的组织网络和制度安排。教育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中介服务网络、制度与政策体系以及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集群,是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创新体系是一个宏大的有机网络系统,是互相紧密联系又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并需要社会法律、政策、科技价值观、舆论和文化氛围的保证和配合。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和必要的科技投入是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建设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而首要是基础的框架设计。文章从宗旨、功能、工作重点等涉及到科技创新基本定位问题作了讨论。主要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追求的目标是科技范畴中的知识产权获取与应用效果;主要的功能体现是自主创新活动的产生与组织能力、科技创新资源集合与配置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与扩散能力;根据基本功能和广州的基础条件应把高技术研究以及应用与产业化示范、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产学研攻关、科技服务业的培育与发展、穗港联手构筑对外科技合作的桥梁等方面作为重要抓手,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力求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管理》2016,(4):3-11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形成符合创新规律的新机制,山东省六个国家高新区济南、青岛、威海、潍坊、烟台、淄博充分发挥先发优势,进一步聚集、整合、优化区域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开放创新先导区。  相似文献   

12.
吴佳 《今日科苑》2018,(7):80-84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围绕解决创新供需匹配问题为核心,对标国际建设经验,增强创新要素流动性,提高创新要素效率。在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区域创新要素的流动性受到了抑制。房地产市场,作为企业微观层面、产业中观层面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承载物,对于创新要素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房地产调控为切入点,探究房地产调控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积极意义,为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化包容性;最后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多要素系统,其中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大学、企业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是构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4.
科技现代化包括科技发展整体水平向现代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科技发展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决定性贡献,探索和完善科技发展现状体制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上海科技现代化要采取“追赶、跨越、提升”的基本思路,抓紧构筑形成国际技术创新中心城市框架,发挥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6年被江苏省科协认定为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以来,扬州市科协从体系、人才和载体三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作为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支点,作为保持科协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体现,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努力把科技创新智库打造成科协组织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品牌工程。为  相似文献   

16.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明确香港角色,并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香港在4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高水平大学集群与自由的学术氛围,培育出大量创新人才;(2)基础研究优势,并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互动中促进技术创新;(3)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支撑;(4)全球视野和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大湾区国际化水平。但同时,香港也在产业发展、创新政策实施和创业成本等方面有不少教训。善用"一国两制",加强两地互动,既有助于香港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探索形成新的、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具体要求的优势领域,实现自身突破,也有利于贡献独特智慧,辐射大湾区建设,并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增强江苏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局出发,深入分析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背景,系统梳理了江苏产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基础,剖析了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瓶颈制约,以"三步走"的形式,首次阐述了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目标,研究提出了四条战略路径和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裴秋亚  龚轶  王峥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04-111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沪、粤72所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绩效进行静态测度,以静态测度结果构建数据时序矩阵,引用物理学原理建立动态评价模型,跟踪分析研究考察期间各时段内高校参与建设绩效的速度、加速度等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三地高校静态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绩效整体偏低,其中在沪高校的绩效水平整体优于京、粤两地,且自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提出以来,上海高校的创新动能实现了大幅跃升;北京高校发展基础较好,但近年来增长乏力,特别是部分市属高校的绩效水平呈现出轻微的衰退迹象;广东高校的发展动力稳步增强,省属高校绩效水平的动态增长较快,显著优于京、沪同类高校。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4)
伴随科技水平的发展,企业面临全新挑战,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商管理模式创新是必然趋势。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创新工商管理是重要实施手段。在科技大发展环境下,工商管理呈现出新走向。本文论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雷斌禄 《科协论坛》2004,19(12):35-35
为力争在明年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四川科协于10月25日至27日,由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梅跃农带队,组织以中科院院士、省科协名誉主席刘宝君教授,中科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