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爱侠 《青年记者》2017,(18):59-60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哪些新闻信息会吸引受众,获得更高的点击率?这一方面取决于新闻信息本身是否受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取决于该信息是否有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标题.引人注目的方式很多,超短句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就是其一,笔者以凤凰网新闻资讯中的标题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标题制作对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首先需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前提——准确,这是媒体塑造自身公信力所必备的。那么,标题如何能既准确,又能体现出新意?这里浅...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快速增多,各种新型网络不断涌现,各种新型网络用语也在不断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为了提高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都为了电视新闻节目标题而煞费苦心。电视节目作品必须要在制作中做到精益求精,而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电视新闻的制作手段不断进步,电视理论也在不断完善,新闻标题作为人们第一眼所见的,在实际传播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目前,电视新闻的标题制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标题为了吸引观众,过于夸大其词、抄袭、歪曲含义等行为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标题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为我国电视新闻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使读者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新闻的要义.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的“眼睛”生动传神,让人们在“一瞥之间”便被吸引往,从而目不转睛地去读完全文呢?笔者认为,选用确切而具有个性的动态词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80年代初期,我读过一则批评商业工作中不正之风的消息,其标题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网络为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由于现在各种对工作学习上的需求使得大量的辅助资料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查阅,但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却得到了忽视的同时也让许多人忽略了传统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首选互动平台。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已经被互联网所"占领",人们的生活已无法摆脱网络的"控制"。网络生活已经悄无声息的变成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或者其他终端,都无时无刻不在帮助人们通过这些媒介去了解世界。观看视频、上网购物、打游戏、寻找工作、通过微博、微信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动态都成为了时尚。然而以上这些统统都离不开人机交互的界面。人与网络界面的交互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网页。而当人们第一眼看到一个网页时,最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页面的色彩。色彩及其变化参与交互与否。不同的色彩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也可以突出表达不同的页面内容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标题,通常是指文章的题目。鲁迅说过:记人,最好是记他的眼睛。这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情达意的"窗口",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姑娘如果长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就能吸引众多的目光,就会有很高的回头率。同样的道理,一篇新闻如果有一个好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标题有神、传神,才能显出文章的"精气神"。有人说,作标题,就是画龙点睛。这话有道理。画龙难,点睛更不易。点睛点得好,能给文章增添特殊的趣味和风采。  相似文献   

8.
万自力 《青年记者》2010,(12):52-53
近年来,“标题党”成为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它是对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部分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标题党”们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发帖的标题严重夸张,或者以涉及性、暴力等方面的暗示吸引读者阅读,而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这种情况在报纸媒体上有没有呢?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各类标题中,最容易“突出说明内容,激发读者思考,吸引读者注意回力,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当属“疑问式”标题,即以设问、反问或其他疑问方式拟定的标题。日前,在以强调吸引网民眼球的网络时评是,“疑问式”标题备受作者与编辑青睐,使用频率极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标题党”,是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一部分网站管理员、网络编辑和网民的总称,发文标题严重夸张、内容通常与标题关联不大甚至题文不符是其主要表现当前,在网络媒体竞争压力驱使下,各大网站甚至主动加入“标题党”行列。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未来传播信息最大的媒体必然是网络。网络已经完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广告宣传、购物、搜寻工作学习中的所需,它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对各种信息进行交换。由此可见,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必定要遭受大规模的分流,从而改变整个收视群体格局。  相似文献   

12.
塔奇曼的《做新闻》让我想到生活中的窗户.一个人不可能亲自到每一个地方了解每一个事件,新闻就成了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窗口的大小、方向、形状决定着人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这个窗口的主宰者便是新闻媒体,他们通过制作新闻对社会现实进行建构,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但有所加工.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如今的网络"快餐文化"中,标题显得尤为重要。当今新媒体时代,人们已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一些人甚至通过看标题来了解新闻事件。同时网络新闻标题都是以超链接的方式与正文链接,读者要想知道具体情况就得点开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网络新闻标题是新闻发挥作用的起点。然而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量致使网络标题出现种种问题,本文就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标题党"成为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它是对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部分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标题党"们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发帖的标题严重夸张,或者以涉及性、暴力等方面的暗示吸引读者阅读,而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这种情况在报纸媒体上有没有呢?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当下的阅读特点是网络加碎片化的浅阅读。在海量的网络新闻中,一则新闻能否让人一见倾心,并在同质化的众多网站中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制作一个吸睛的标题就变得尤为关键。然而,在"读题时代",网络编辑打造的标题却常常引发误读,或虚,或假,甚至篡改原作的本意,严重地危害新闻本身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在全新的全媒体时代现代传播体系中,如何增强全媒体传播的粘性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全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的优劣对比出发,着重分析探讨怎么利用网络和终端的优势来体现和强化全媒体格局中传播的粘性,提出:网络终端作为第四传播媒体,传播黏性始终决定于传播的内容;网络终端一改线性传播劣势,回放点播让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网络终端特别注重人本思想,增强参与性成为粘性的重要引擎;网络终端开放性包容性强,评论发言是吸引人气的可持续手段;网络终端信息海量数据剧多,运用数据库给用户带来最大便利;网络终端移动方便携带轻巧,让用户随时随地获知和共享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引导青少年走进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网络内容的复杂性要求图书馆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 Internet以强劲之势席卷整个人类,其以内容广、更新快,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快捷窗口.同样,也吸引了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青少年.信息化时代,掌握网络知识,跟上时代是现代青少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及时地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国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已成为当今国人的迫切需求,通过新闻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信息中,国际报道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报道是受众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改革开放一方面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另一方面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而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成为人们了解全球局势,了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相似文献   

19.
李兵  雎凌 《网络传播》2007,(10):46-47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网络新闻尤其如此。由于各条标题的颜色、字体基本相同,内容要在二级页面上才能看见,加上网络用户较为集中的阅读状态往往使他们缺少耐心,所以标题在网络新闻中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网络新闻标题具备内容和导读的双向功能,一个好标题往往能救活一篇文章。要想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达到最大程度新闻传播的目的,就必须制作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让网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20.
“看报先看题”已成为人们读报的规律性现象。这就是说,新闻争取读者,实质上标题是竞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标题,必须借助得体的标题去吸引读者,诱发他们进一步细读内容的兴趣;反之,若标题平平,必然导致好新闻与读者失之交臂。作者、编辑的心血就可能付诸东流。那么,如何来精制、做精社会新闻的标题呢?我想谈几点自己尚不成熟的看法。一、标题应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标题,就像一个长相标致、举止又得体的女子,让人一见倾心。《药价:站在高台不跳水》《(时代商报》)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形象地概括出药价持高不下的现状。再如本报《(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