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静 《新闻前哨》2021,(1):44-45
2019年新冠病毒的蔓延不仅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了严峻挑战,还引发了关于新冠病毒的病因、预防和治愈的大量谣言.全球性的"信息疫情"(infodemic)现象的出现也暴露现阶段媒介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不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面对海量的信息,媒介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有着信息把控能力不足、公开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对整个媒介生...  相似文献   

2.
世卫组织全球传染病防范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指出,伴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是"信息疫情"(infodemic)的疑发。“信息疫情”是指过多的信息(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导致人们难于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可靠的指导,这些信息甚至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认识、理解和控制“信息疫情”,有助于人们对娱病疫情的响应。历史上每一次臭发传染病,都会同时基发“信息疫情”。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谣言大量传播造成负面影响,成为与病毒疫情并列的信息疫情。网络谣言的大范围传播离不开受众的转发,影响疫情期间网络谣言转发的因素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选取新浪微博的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谣言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内容特性及传播者特性两个维度,探讨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谣言转发的因素。研究发现,微博内容的谣言类型、情绪、图像、内容标签使用和博主的粉丝数量,是影响谣言转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建中 《青年记者》2020,(10):87-88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扩散到欧洲和美洲,另一种病毒也在感染全球互联网: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努力阻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时,他们也在努力降低“信息疫情”(infodemic)带来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网络中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蔓延称为“信息疫情”,这些虚假错误信息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的阴谋论,有关治疗的危险建议,以及对疫苗生产不可靠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情况报告中将“信息疫情”定义为:“大量过度传播的信息——有时是准确的信息,有时并不准确——这使得人们在需要信息的时候,很难找到准确的信源或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步入后疫情时期,以互联网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后疫情时期民众的健康信息需求,以期为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和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以社会化问答平台"知乎"为例,利用LDA主题模型与人工标注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编码体系,并通过周期划分,结合内容分析、主题分析、需求强度分析等,从时间和需求主...  相似文献   

6.
刘娜  朱松林 《青年记者》2021,(18):25-2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媒体发布并扩散针对中国、反常识的新冠病毒谣言,极大影响了中国国家形象。本文引入科学哲学中的"无知学"的概念和分析框架,试图揭示看似"无知"的新冠病毒谣言背后隐藏着的政治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7.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0,(13):4-5
遏制"信息疫情"抗击"政治病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对抗病毒的同时,国际社会一直面临另一项重要挑战——粉碎与疫情相关的假消息和阴谋论。"大众面对未知病毒威胁,普遍感到焦虑和无助,对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为各种谣言和阴谋论创造了市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全球健康系副教授黄成说。  相似文献   

8.
始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间,内地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目前,疫情已经升级为全球性疾病大流行事件。作为以新发传染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与过去的2003年"非典"事件相比都离不开对信息传播的观察。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中国进入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后首次出现的全民性公共危机在这个新的传播语境和情境下,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研究在媒介信息传播、地方政府管理和受众舆论引导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样态的同时,也给我国危机传播管理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改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图书情报领域针对新冠疫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图书情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和主题知识图谱,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收录的文献为分析样本,揭示中外图书情报领域针对新冠疫情研究的跨学科性与研究主题,并归纳其发展态势。研究发现:国际研究主题主要有开放获取与馆藏资源服务、虚假信息与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在线教育、社交媒体与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信息行为,国内主要有信息素养与信息疫情、突发事件下的图书馆管理、后疫情时期的信息服务、疫情防控情报体系、图书馆服务与保障、社交媒体与网络舆情;中外研究主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国际研究注重技术实证研究,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是研究热点,国内偏重定性整体分析,后疫情时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信息疫情"治理、健康信息寻求、新冠风险感知,以及疫情信息传播上的媒体表现,是当前我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热点,但也存在对普通群体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多元、缺乏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较少关注精神健康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特定健康问题,聚焦社会文化语境对健康的影响,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视角.  相似文献   

11.
罗燕 《民生周刊》2021,(8):24-25
作为国内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生产企业,圣湘生物是最早驰援武汉抗疫的企业之一,并积极服务国内外疫情防控。作为新冠肺炎确诊的"金标准",核酸检测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被广泛应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关键的一环。随着疫情的变化,核酸检测的技术和灵敏度等在不断提升,检测方案也在不断完善。这背后是核酸检测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努力。"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谈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分钟级"快速核酸检测设备等科技抗疫产品的推出,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表示。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20,(12):F0002-F000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为疫情信息传播研究而专设的栏目"青记观察"推出了80期,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今年,《青年记者》杂志将加大对"青年记者"微信公众号的打造,除了"青记独家"将继续对杂志刊发的优秀稿件进行摘登外,还将推出全新栏目——"青记观察":不再局限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观察和研究,刊登更多对不同热点传播现象的观察性、分析性文章.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诸多严峻挑战,也暴露出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面临的种种问题,譬如伪科学虚假信息的轻信与传播。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2060名网民进行问卷调查,论文探究了新冠疫情期间个人注意力、认知能力等因素如何与过载的信息环境相博弈,影响人们对真伪科学信息的辨别与传播。该研究对应对当下过载的信息环境尤其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虚假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大疫情发生之后,人们面临着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不仅要防止病毒继续蔓延,而且要及时发布信息,防止谣言满天飞。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意识到,重大疫情信息发布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就有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和武汉市坚持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不过,从专业角度来看,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王阳 《图书馆论坛》2024,(3):178-186
后疫情时代,在人类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共存中不能忽视对信息疫情的治理,而作为顶层设计的数字健康干预能有效提升针对信息疫情的防控水平。文章以完善其中缺少的信息疫情干预内容为起点,建立UEIR信息疫情演进模型,利用Netlogo在无标度网络上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分析知晓率、感染率、初始免疫率、获得免疫率、重新感染率在不同数值下的影响。研究揭示了信息疫情演进的宏观规律,发现采取系统化的干预措施能减小信息疫情的影响程度,为补足数字健康干预顶层设计以指导信息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针对该群体的新冠疫苗科普工作。目前,对信息搜寻行为中情感因素影响的研究并不完善,对恐惧的作用缺乏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易感性正向影响恐惧;恐惧、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新冠疫苗在线科普信息搜寻意愿;面对新冠疫苗负面信息,女性恐惧感高于男性,年龄与恐惧和搜寻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女性、人文社科类学生具有更强的搜寻意愿。因此,基于研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新冠疫苗科普信息传播应以传播科学知识、回应公众关切、缓解公众恐惧为首要目标,切断“信息疫情”的蔓延;第二,可适当采用恐惧诉求,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以提升大学生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第三,要提升男性搜寻意愿,针对男性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开展精准科普,也要缓解女性恐惧感。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针对该群体的新冠疫苗科普工作。目前,对信息搜寻行为中情感因素影响的研究并不完善,对恐惧的作用缺乏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易感性正向影响恐惧;恐惧、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新冠疫苗在线科普信息搜寻意愿;面对新冠疫苗负面信息,女性恐惧感高于男性,年龄与恐惧和搜寻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女性、人文社科类学生具有更强的搜寻意愿。因此,基于研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新冠疫苗科普信息传播应以传播科学知识、回应公众关切、缓解公众恐惧为首要目标,切断“信息疫情”的蔓延;第二,可适当采用恐惧诉求,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以提升大学生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第三,要提升男性搜寻意愿,针对男性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开展精准科普,也要缓解女性恐惧感。  相似文献   

18.
距离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在官网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已一月有余。经过梳理,笔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经历了自媒体披露为主的信息呈现阶段和疫情信息公开后多元角逐的媒体表现阶段。第一阶段为12月31日至1月20日,由于疫情信息未及时向外界公开,这一阶段武汉当地媒体缺位失声,基本没有媒体报道的呈现;1月20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国家领导人对疫情作出重要指示,钟南山院士晚间在央视《新闻1+1》发声,武汉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从这天起,疫情进入全面爆发和抗疫阶段,媒体疫情报道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与防控中,不仅有成千上万医务工作者的奋斗,更有大量新媒体力量参与其中,对整个战"疫"过程作出全方位报道,及时提供准确、客观的疫情信息。从网络线上到线下、从电视媒介到智能手持设备,新媒体开展的疫情新闻报道,已经覆盖到各个地区、不同领域的信息传播,也在全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役中,起到重要的新闻信息支持、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一疫情信息传播在不同疫区往往出现不同效果.为探索媒体报道背后的"黑箱"效应,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运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并结合质性访谈了解疫情期间受众对媒体"认知图式"的变化.不同疫区受众通过媒体报道的疫情信息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和媒体报道的效果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受众的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