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泽厚先生在其"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中,试图融汇中、西、马于一炉并据此构建其新哲学。然而其"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因概念含混、逻辑混乱以及内容上的自相矛盾,无法达到最起码的逻辑自洽性要求,致使其"新哲学"流于徒具其名的哲学口号。这种情形也反映了不少当代中国哲学人士创思哲学时所面临的尴尬。其原因或许在于对中、西哲学的许多基础性概念及相关逻辑理路没有狠下"深耕"的功夫,而脱离时代发展的现实生活则可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表意实践活动,文学表述的意义问题在文学理论中的讨论是一贯的。论文尝试用叙事理论的多种观念来阐明在哲学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学表述的意义,即作为文化形态诸种样式之一的叙事活动,文学表述服务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解释、自我塑造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运用法律人类学方法对于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精神病其实只是与主体所在化相对的一种异己感。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多元和宽容,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的"人性论"涉及到哲学人类学、人格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从哲学人类学学科视域来看,李泽厚的"人性论"具有生物人类学、理性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宇宙论人类学和神本主义人类学等多重视角,它具有很强的理论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学本体论、传统哲学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教育学本体论.从教育学本体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开启人、塑造人的丰富内涵.而从教育本体论的理念出发,我们则可以发现对于教育本体性质的种种遮蔽.当今的教育,应当是打开这些遮蔽,让它放射出本体光芒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哲学人类学是以“探讨使人同其他所有存在物形成对照的基本本体论结构”为内容的理论,其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构。考察哲学人类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可以发现哲学人类学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发现从康德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隐含着近代哲学人类学由构筑到延异的内在逻辑,而马克思哲学是对“人是目的”进行建构的现代人类学理论代表。以哲学人类学为背景分析马克思哲学,为深入领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实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回避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的态度。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阐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哲学,那么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应该遵循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将其本体论界定和确立为生成论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本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之与教育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哲学之与教育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教育问题的本体论认识之必要;对教育问题的价值论认识之必要;对教育问题的方法论认识之必要。提高教育者教育哲学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阅读一些哲学及教育哲学著作;实践反思;师范教育、校本培训;活动与专家引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人类学在中国异军突起,以崭新的学科视野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国特点的学科意识,转变传统的教育研究范式和教育学科体系,推进中国教育学科转型,在创新中国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发展新的教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于波 《考试周刊》2014,(9):26-27
对本体论的追问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本体论进行了批判,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本体论是什么,也是当今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体开始进入中国教育改革的视野,成为引领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新的理论思想。同时西方哲学教育思想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哲学人类学出发解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劳动的美和艺术的美育互补性地构成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整体 ,面对这个整体 ,最合适的阐释角度就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  相似文献   

13.
Meaning is one of the recent terms which have gained great currenc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t is generally used as a correlate of individuals' intentions and considered a central element in contemporary accounts of knowledge formation. One important question that arises in this context is the following: if, in one way or another, knowledge rests on the intrinsically subjective intentions and deeds of the individual, how can the objectivity of conceptual mathematical entities be guarante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both Peirce's and Husserl's theories of meaning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aforementioned question. I examine their attempts to reconcile the subjective dimension of knowing with the alleged transcendental nature of mathematical objects. I argue that transcendentalism, either in Peirce's or Husserl's theory of meaning, leads to an irresolvable tens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article, I sketch a notion of meaning and conceptual objects based on a semiotic-cultural approach to cognition and knowledge which gives up transcendentalism and instead conveys the notion of contextual objectivity.  相似文献   

14.
哲学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形上力量,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的核心。哲学教育是造化哲学精神的必然途径。哲学教育应着力培养人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实践意识、个性意识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同被视为现代哲学人类学创立者的马克斯·舍勒的思想的对照中,可以说马克思的人学才是现代哲学人学的最早形态。类观念、实践性、生成性和生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即实践人类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种人类学的回归,不仅更切近文艺的人学本性,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其文艺学之间的整体性对应,并将带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学理的深刻调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师范类大学生哲学素质的现状与应达到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某种意义上,这类问题的原因可归结到学生和教师对哲学的理解。以培养学生哲学素质为目标的哲学教学,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改革考试模式,有效提升师范类大学生的哲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对人类进化、社会构成、文化发展等问题都有系统而全面的学科解释,体现出其他学科少有的理性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思维特征和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关怀。人类学强调的文化相对主义、种族平等观、个人、集体与环境的整体主义视角对当代社会具有极强的警世性。将人类学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中,既可以令通识教育更系统、规范,更具学理性的深层思考,也可令人类学这门学科在当代中国社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到文化研究的嬗变。将“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放在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演进历程中来看,它作为经由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而实现的一个“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综合过程的结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处境相关。因此,具备总体性视野与一种正向的、综合的力量的“文化研究”带有了“存在论”与“人类学”的性质,这样也使得“文化研究”不仅具备“跨学科”的广度,同时具备探测人类存在的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